由《知否,知否》引入深思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由《知否,知否》引入深思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時候看古裝劇都會覺得:名為“古代”,實則是現代人的“平行宇宙”。

比如今天要說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不僅有“爭鬥”,更有讓人深思的教育和格局。

教給孩子什麼最重要?

1.堅強獨立,不依附於任何人。

這句話,放在主角盛明蘭的母親,衛小娘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衛小娘身份低微,夾在脾氣暴躁的主母和受寵的小妾之間活得艱難,但她憑藉自己的情商,讓女兒不會成為爭鬥的“犧牲品”。冬天被人苛待,沒有足夠的上等炭,如果大吵大鬧,最後受害的只會是自己和女兒。衛小娘選擇隱忍,她對家中“局勢”看得通透,所以步步謹慎,不爭不搶。

在孩子的一生中,都遇到很多孤獨無助的時刻。挺過去了眼前便是海闊天空,放棄了身後可能就是萬丈懸崖。要始終讓孩子相信相信,生活中每一個孤獨無助的時刻,並不是為了打倒我們,而是要讓我們學會更加堅強地面對人生。它們的存在,會給予我們很多東西,比如堅韌,比如果敢,比如獨立。

由《知否,知否》引入深思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2.心中充滿正能量

在《知否》中,雖然衛氏經歷很多磨難坎坷,也見證無數世態炎涼,但她從不樹立負面的觀念和情緒,依然樂觀善良,對待生活充滿熱枕。於是她教明蘭投壺、刺繡,教給女兒學會隱忍、不要總是出風頭。

反觀現實生活,有多少家長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的?

“不要這個太貴了,你這個敗家子,平時我和你爸吃飯都不捨得吃這麼貴的......”、“媽這身衣服穿了四五年了,自己都不捨得買,給你買淨是花錢......”很多家長苦盡甘來半輩子,難免覺得“對孩子哭窮,孩子才能早點懂事。”

但實際上,這些話,會造成孩子一生的卑微感。母親之美,始於形而終於心。

即使生活艱難,我們也要帶給孩子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看透市儈而選擇勇敢,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自信。

由《知否,知否》引入深思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3.要懂得知恩圖報

衛小娘難產,小顧廷燁幫了不少忙,雖然沒有成功,臨終前,衛小娘拼著最後一口氣,交代了小明蘭最後一件事——知恩圖報!

其實感恩的心,融化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與其把"勞動分工不分貴賤"掛在嘴上,還不如從小就教會孩子平等、友愛和感謝。

當看到老人需要幫忙時,主動伸以援手;當看到下雨天行動不便時,開車的你是否能放慢一點速度;當看到路邊丟的香蕉皮能主動彎下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

這一切的行為孩子都能看到眼裡記在心裡,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都會影響到孩子。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看過《知否》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蘭、墨蘭和明蘭 3個姑娘,簡直就是她們母親的“翻版”。劇中的媽媽教育方法大不相同,當然也收穫了不同性格、不同前途的孩子。可以說,這部劇再次驗證,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如果母親的層次越高,教出的孩子也就越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