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念;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小窗幽記》

做壞事而怕人知道,說明這個人惡行中還存留著一些良心廉恥;做好事急著讓別人知道,說明這種人做好事的本質還是惡的。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有一戶貧農,偶然受到主家的賞識,得以耕種更多的田地,並且管理眾多佃戶,逐漸成為了富農。有句話說得好:最是底層人乍富之後為惡最多。意思是說,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一旦驟然上升到相對的高位,往往會因為把持不住自己而作惡。

不幸的是,這位原來的貧農現在的富農恰恰是這樣的人。那麼,這位富農到底做什麼惡事了呢?真要說起來其實也不過是利用自己居中管理的身份,貪墨掉主家分給底下佃農們的一些好處罷了。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所謂為人做了虧心事,半夜自怕鬼敲門。他做的不是太大的惡事,卻也總是提心吊膽。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他家來了一位遠房的親戚。這位親戚是個貧窮的士子,因實在沒錢而來此暫住。

士子腹中確有一些墨水,平素也最喜歡講一些仁義道德。在富農家住了幾日後,通過自己的觀察知道了其貪墨的事。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這種事情與他心中的仁義道德相悖,但畢竟是親戚,卻也不能真得去告發他,於是尋了某一日,他私下裡對富農說:“你貪墨之事我都看在了眼裡。”

富農吃驚之下忙拉住士子的手說:“看在咱們親戚的分上,這事你千萬別說出去,不然我就要倒黴了。”

士子嘆了一口氣說:“我現在自然不會說出去,不然我也不會悄悄地拉你出來說了。不過這種事情畢竟不合道德,而既然你如此怕讓人知道,說明你心中還是存著善念的,不如就此罷手,也省得提心吊膽了。”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富農內心掙扎了很久,終於聽從了士子的話,從此不再行那貪墨之事。

而富農自從改掉自己的惡行之後,吃飯也香了,睡得也好了。這閒適的日子過了一時,富農心中又冒出一個想法:要學某些大戶人家做善事。

自此之後,富農便常常給自己管理的那些佃農一些小恩小惠,因為做善事本身是值得向外界吹噓的,因此,富農每做一件善事都要四處宣揚,彷彿自己做了什麼天大的了不得的事情一樣。

那位仍住在他家的士子對此事又看不過去了,便又尋了一日,私下裡對富農說:“你這些天是在做善事吧。”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富農見士子這麼說,洋洋得意地回答:“不錯,我是在做善事,你們讀書人不就是倡導這個嗎?”

士子嘆了口氣說:“這事本身不錯,但把自己做的事宣揚得人所皆知就錯了。為善而欲人知,這動機便不純,動機不純便是一種惡,算了,講得太深你也不懂,直接告訴你吧,有目的地做善事其實並不能稱為善事。我再說個故事給你,說的是以前一個叫劉睦的王爺,平時也常常做一些善事,後來有一個朋友要進京面見聖上,便問他要不要在聖上面前為他做的善事美言幾句。這位王爺立刻搖頭說不要。也正是這種低調的態度,使得他得以終養天年。”

富農擦了擦頭上冒出的汗,問:“這麼說,四處宣揚還有危險?”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士子回答說:“既然已經是惡了,自然會有危險。比如這個故事中的王爺,若是他宣揚自己,那麼在皇帝看來,便是私攬民心,意圖不軌,是大大的惡,有掉腦袋的危險。而普通人若是四處宣揚自己的善,往往會招來嫉妒,在其他不為惡也不為善的人眼中便是惡,有遭到怨恨的危險。”

富農再次擦掉頭上的汗說:“幸好你提醒我,以後我一定注意低調行事。”

作惡的人害怕別人知道,說明這人心中還有一些羞恥感,而羞恥感往往是從人的良心生髮而來,良心便是普世認同的一種道德觀念,或者說是人們普遍認可的善的方面,這種人說到底還有救。

而抱著別樣的目的去行善,並且宣揚得眾人皆知,這種出發點就有問題,哪怕做了再好的善事,終究不過是追求名利的一種手段,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惡,不為我們今天的人所贊同。

老人言:為惡而畏人知,為善而急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