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關係」王墨:美日關係新動態

王墨:美日關係新動態

眾所周知,美國因素早已深深嵌入到日本社會內部,世界版圖上的日本是擁有美軍基地的日本,日本的外交、安全防衛以及經貿等各項政策都是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制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一直追隨著美國。然而,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不斷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2018年的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東北亞局勢也出現了新的特點:美朝兩國首腦實現了首次會晤;中美之間發生了貿易戰;俄羅斯在2018年底開始與日本商談北方四島問題以及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的條件。在美國調整各項政策、日本週邊環境紛繁變幻的情況下,美日兩國關係也開始出現細微的變化。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01 對美國亦步亦趨的日本政治與外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第一個訪美的外國元首,與特朗普私人關係密切。在朝鮮問題上,特朗普對始終保持高調的強硬態度,安倍晉三與特朗普的口徑一致,主張“施加最大限度的壓力,以使朝鮮全面放棄核武器。”朝鮮造成的綁架人質問題始終是日本人心中的一根刺,也是日本與美國一起反對朝鮮研發核武器的一個重要口實;2017年北海道上空經過的朝鮮導彈則讓日本政府乃至國民都充滿了危機感。平昌冬奧會是東北亞局勢發生變化的一個重要時間點。特朗普意識到與朝鮮對話的機會即將來臨。在與安倍通話時二人再三確認,如果朝鮮不同意全面放棄核武器的話便繼續聯手對其制裁,而且要將制裁長期化。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穩定的執政對美日兩國都非常重要。安倍政權的穩固對於美國對日政策的執行非常有利;而美國執政黨的變更對日本的影響就更加明顯。日本對美國的政策和重要舉措的表態十分及時,在朝鮮問題上,安倍更是始終站在支持特朗普的第一線。

在中國問題上,美國與日本一致認為要加強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合作,促進與中國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對話的實現,將“建設性意義的對話”始終與“印度-太平洋戰略”放在一起提及。雙方希望加強兩國在該地區的合作,以造成對中國的圍堵之勢。為此,美日加強了與印太地區國家的聯合,與印度共同簽署了《高級事務級印度太平洋地區日美澳印協議》(US and Australia Mark Consultation),提倡在該地區尊重國際法和秩序,建立一個自由開放且具有包容性的印度-太平洋地區。

02 漸趨一體化的安全保障體系與駐日美軍基地

沖繩是日本最大的美軍基地所在地。雖然美國政府和美國駐日本大使館一再聲稱駐日美軍紀律嚴明,但美軍士兵還是屢屢與沖繩民眾發生衝突。日本希望美國加強飛機的管理和維護,杜絕飛行事故再次發生。特朗普和美國官員對日本的要求表示理解,強調保護基地居民的安全也是美軍最重要的事項。駐地美軍與當地居民相安無事不僅有利於日本國內的安定,也有利於美日兩國關係的穩定。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駐日美軍的再編主要指的是沖繩基地的遷移,即將靠近居民區的普天間基地搬到縣內的邊野古地區,將8千名海軍官兵和9千多名相關人員調遣到關島。一萬多名官民遷往關島所需的費用全部由日本政府承擔。日本政府對美軍強化基地裝備一事十分支持,美日兩國政府還簽署了《美日同盟威懾力協議》。兩國還將太空領域的安保合作作為深化美日同盟的一環。美國國防部長和日本防衛大臣在基地的職能及運營情況、美軍部署的調整、朝鮮・亞洲及世界局勢的變化等方面,隨時保持著順暢的信息溝通。

2018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會見了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雙方認為“尖閣諸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一致反對任何有損於日本在該島“施政方針”的單方面行動。2018年11月,兩國政府宣佈制定駐日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聯合對華作戰計劃, 美國希望通過強化美日同盟來增強對中國的威懾力的企圖十分明顯。聯合軍演一直是美日兩國強化軍事同盟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兩國通過美日、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以及多國環太平洋軍演的方式進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

從上述舉措可以看出,美國正力圖在東海以及印太地區編織一張面向中國的防衛網,今後聯合軍演或者各種強化同盟的措施可能將陸續出現。此外,日本一直加緊與美國磋商關於陸基宙斯盾引進之事宜。日本政府2018年1月宣佈,年底前將修改《防衛大綱》並制定《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日本的《防衛大綱》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其實是美日兩國共同完成的,體現的是美國的戰略意圖和日本的防衛需求。

03 相對獨立的美日經貿關係:政經部分分離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美日貿易摩擦由來已久,但日本一直迴避正面衝突。進入2018年後,安倍雖然不斷向特朗普表示麻生太郎和彭斯一年多來的經濟對話成果顯著,盛讚特朗普的稅制改革為日本投資帶來了新的機遇,反覆強調日本對美國就業和經濟的貢獻,但特朗普卻只是表示贊同,在經濟措施上卻對日本沒有任何姑息。3月,美國以安全保障受到威脅為由,公開表示將根據貿易擴大法第232條,沒有同意將日本列入免加徵名單之內。

之後,日本開始謀求單項產品免加徵關稅的可能性,同時加緊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其實,政治上全面追隨美國、經濟上儘可能在美國之外謀求一定的獨立空間的“政經部分分離”手法,一直是日本慣用的安身立命之道。在李克強總理訪日之後,日本政府表示,“作為世界第一、第二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的舉措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

日本多年來面對美國發起的十幾次301調查,一直以“主動自願地”限制出口、增加在美國投資的方式,來換取兩國關係的和諧。但是,畢竟日本自己也要生存和發展,而且老百姓容易感情用事,在野黨的追究也無法迴避,所以,日本政府不能對美國的要求全盤接受,必須進行交涉,求得一個“支付”的底線,也求得一個政治局面的安穩。

美國將日本框入232條之內,既有對日本鋼鐵和鋁製品進口進行制約的打算,也有脅迫日本在經濟對話上讓步的意圖。這一做法的效果明顯,美日最終達成協議,決定建立“自由、公正、相互的貿易協商”(Talksfor Free, Fair and Reciprocal Trade Deals,下文簡稱“FFR”)機制。特朗普與安倍約定兩國在分別完成國內的手續調整之後,開始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物貿易協定(Trade Agreement on Goods,TAG)交涉,並商定談判結束後進行服務業和投資法則的相關交涉。

在與美國的此番經貿談判中,日本始終希望能簽訂多邊貿易協定,力勸美國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因為日本在政治安保方面對美國絕對服從,所以,美日雙邊貿易協議的形式將使日本失去可以牽制美國的其他力量,在經貿往來中處於被動地位。由於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日本又需要與美國建立起一個可以聯手應對中國的機制,所以,日本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印度-太平洋戰略”非常熱心。

美日兩國還加強了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日本的核利用是在《美日核動力協定》(US-Japan Nuclear Cooperation Talks)的框架內實現的,該協定的有效期為30年,2018年7月期滿。該協定將自動更新,如果美國突然提出中止協定,擁有大量核電站的日本將會陷入癱瘓狀態,所以,日本對此協定非常重視。2018年,兩國簽署了核動力研究和產業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強化了美日同盟框架下的核動力合作。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近年來,鑑於使用後的核燃料處理成了困擾日本的大問題,美國自2017年起開始積極地向日本推廣小型核動力堆。2017年11月,雙方簽署《美日戰略能源夥伴關係》(US-Japan Strategic Energy Partnership)備忘錄,商定在經濟對話的框架內,進一步發展在核動力領域方面的合作,並就面向第三國的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合作機制進行協商。該備忘錄規定,2017~2018年兩年間,在東南亞、南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建立四所煤炭火力發電站。

2018年10月,第二次“美日戰略能源夥伴關係”會議召開,日本政府計劃採用撥款和徵集民間資金兩種方式投資100億美元,配合美國的“通過能源促進亞洲的開放與發展”計劃,在印度-太平洋以及非洲地區促進開放且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市場的形成。雙方簽訂了美日液化氣進出口長期協議,商定將美國這一液化氣產地當做共同開拓印度-太平洋地區市場和確保能源安全保障的基地。這一舉措,可以理解成美日兩國在推進“印度-太平洋戰略”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結語

做慣了世界霸主的美國不會容忍中國力量的增強,勢必以各種形式制約中國。隨著東北亞局勢的重大轉變,美國在加緊建設根據“印度-太平洋戰略”而展開的大同盟的同時,還在強化美日同盟方面加大了力量。由於日本的《防衛大綱》具有美日聯合制定的性質,所以,美日兩國在安全保障領域的方針是一致的,行為是共享的。

日本願意在政治外交上追隨美國,不僅因為軍事同盟的約束,還因為由於美軍的駐紮而產生的屈辱感早已淡化。多年站在美國身邊的經歷,也已經使日本獲得了足夠的利益與來自世界的尊重。但是在經濟上,日本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對美國交往中顯示出了相當的“個性”與“獨立性”。這使日本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導致美日兩國對中國的態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差異。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數字經濟智庫

「美日关系」王墨:美日关系新动态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