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的一篇題為《這塊屏幕可能會改變命運》的報道火了,因為文章中真實地反映了目前中國社會一個日益突顯的問題——寒門再難出貴子。

像是文中描述的處在「中國最前列」的成都七中,30 多名學生去年都被美國伯克利等國外名校錄取,而在貧困地區的 248 所高中裡,許多考上一本的卻都只有個位數。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反差。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四川省最好的高中之一

對此,文章中也是描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開設直播班。

顧名思義,直播班就是讓貧困地區的中學課堂通過直播的方式接入教學資源配置較好的課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不同地域以及城鄉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

16 年來,7.2 萬名學生... 其中 88 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從結果來看,這樣的成績對於貧困地區的學校來說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進步了。而與此同時,這是否也意味著直播技術是目前教育資源不均問題的一條出路呢?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青海一學校正在上直播課,圖自該報道

其實網絡直播早已不新鮮了,而說到網絡直播,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隨著移動互聯網而興起的遊戲直播、戶外直播等各色娛樂直播。誠然這類網絡直播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近年來隨這類直播而來的負面新聞卻也是遠遠多於正面,社會效益是明顯滯後的。

作為這樣一個爭議中的事物,目前網絡直播的確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一體兩面地來看,如何正確地認識它的價值,併合理地對其進行利用或許更為重要。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鬥魚一姐」陳一發因不當言論被封殺

直播班或許就是對直播技術進行合理應用的一次嘗試。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直播脫胎於互聯網,也和互聯網一樣能讓信息打破時間空間的壁壘進行自由流動,讓一個人相隔萬里也能體驗到另一個人的生活。

而放在具體的教育問題上,由於中國的地域、城鄉二元化發展導致資源失衡,不同地域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千差萬別,而直播技術可以做到的便是將這些資源進行一定程度的共享,促進教育公平。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不過,直播班存在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打破階級固化。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相信無須多言,因為自隋朝開創科舉制度以來,讀書就成了超越自身階級的一條最好的路,只要努力寒門也能出貴子。

然而如今中上階層通過經濟實力給下一代獲取的知識以及眼界已經不是努力就能彌補的了,所以這樣的聲音也時常聽到:鼓吹「素質教育」的人都有能力培養孩子的「素質」,而貧困地區的孩子沒法搞「素質教育」。

遠端的孩子透過屏幕,感受著這些差距。祿勸的很多學生至今沒出過縣城,聽著七中學生的課堂發言「遊覽」了英國、美國,圍觀他們用自己聞所未聞的材料去分析政史地。

因此,直播班的出現的確是貧困地區的孩子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條出路。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靠一塊屏幕能否改變命運?

《我要上學》

除此之外,像直播班這樣的「網課」模式還已經顯現出了改造現有教學模式的潛力。

據英國《每日郵報》8 月的報道,美國的醫學生中有近四分之一幾乎從不去聽現場講座,因為學生能通過 YouTube 等視頻平臺在舒適的家中免費看到大部分講座,通過 Sketchy Medical 等在線學習工具用漫畫故事的形式學習細菌、解剖或者是藥物的機制。

而最神奇的是,這些通過免費網絡資源學習的學生與去參加現場講座的學生的考試成績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有的醫學生就開始質疑他們每年 6 萬美元學費的作用了。

或許這樣的教育模式將使教育資源的獲取變得更加平等。

綜上,可以說直播班無疑是直播技術一次十分正向的探索,帶來的社會效益及改變無疑也將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名額有限的直播班是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尖子選拔」?除去能夠共享的知識、教師資源,那些更加現實的資源像是眼界又如何能落地?恐怕解決教育問題的終極方案還是解決貧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