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劇本是短片的體量,拍成長片難免拖沓。演員也不合適,新人男主長得可愛但演得毫無層次,周冬雨又長了張過於精明的臉完全不像弱智少女。但導演層面上,張猛又很出色。膠片+手持+主觀鏡頭+鏡像和隔斷,和片中大量的偷窺/跟蹤戲非常契合。配樂也是可以競爭年度最佳級別的好。而且一個東北導演,拍一部70%上海話對白的片子,能拍出黏稠的市井味,完成度真的夠可以了。北京點映的差評太正常了,因為他們連片尾曲的樂趣都完全get不到啊。


《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用媽寶男與弱智女之間的底層窺視與傷害角度,來切入“當代上海一覽”。整體看來是一個黑色、幽默、但不黑色幽默的現實主義故事。劇本問題很大,時而冗長拖沓,時而空洞刻意。不過最大的問題其實還在於,作為一個幾乎獨角的戲,唯一男主卻完全不會演戲。 p.s.“小販與拾荒者不得入內”,“夜裡六點半,大光明電影院門口碰一碰”和《春光乍洩》當桌面這三處笑出聲。


《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1.張猛導演依然懷揣迷影之心,如果說《鋼的琴》是接軌庫斯圖裡卡,那麼《陽臺上》則是瞭望基耶斯洛夫斯基;孤僻的宅少年,玫紅色的後窗,以及沉默的望遠鏡。2.膠片質感的手持攝影,著實拍活了帶點市井氣的上海;堅持走情緒很難得,倘若故事再飽滿些會更好。3.印象最深的時刻,是王鏘的追殺夢境中,當他差點撞上載滿鏡子的車的那個瞬間。4.周冬雨的角色很有意思,想起那句“再長不大的洋娃娃,也逃不過少女心事”。


《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在仿若“牯嶺街”中的“致命一擊”已經就位的情況下,故事不停自證暴力之不可行性。預定年度最文藝/纖弱電影,銀針落地般的原聲吉他為影片鋪滿疲倦與哀愁。“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用全膠片拍攝帶來的模糊還原人物所看到的世界,盡力從這個貧乏、被棄的“光鮮背面”提取光澤,原來這個城市的陰影如此色彩斑斕。男主角對仇人女兒的窺視是世仇、同病相憐與最基本肉慾這三者的混合,對陌生女人身體和身份的病態迷戀,還有片中兩三場追蹤戲,都略有點德帕爾瑪的感覺,加上那些手持、短焦和主觀鏡頭,影片只是在一頭一尾拋出拆遷批判,主要篇幅還是在進行技巧操練。把一個類似《三峽好人》小馬哥、《喜劇之王》洪爺的角色置入這個靜心營造的纖細語境,是有點沖毀風格完整性。我個人認可也喜歡影片對獨特風格語言的探索,但恐怕公眾反響不會太佳。


《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人比海底沙,勿用多牽掛。歌品就是審美的濃縮,就不提最後的羅馬尼亞姑娘有多提氣了。這奔騰當然也可能是奔流也可能是崩潰的時代,張猛拍了大浪裡的一粒微沙,和另外幾粒微沙。見微知著,這歹意是無可奈何的,連善意也是無可奈何的。最後一句讚美留給周冬雨,太經拍。留一星的空,畢竟是小品吧,期待槍炮腰花,期待最終的勝利。


《陽臺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撲街,真的是一部“圈錢爛片”嗎?


本篇文章由留憶電影發佈,如有雷同,純屬意外,如有侵權,請聯繫原作者刪除。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