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從“B”轉“C”:看兩家電商平臺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完顏文豪)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從“0”到“1”,從“B”轉“C”:看兩家電商平臺如何“危中尋機”》的報道。

回憶起2月初那段時間,“大件會”創始人梁夏至今後怕;對於美菜網高級副總裁江川來說,那同樣是一段苦日子。

疫情暴發後,這兩家互聯網企業,不約而同轉向社區生鮮食材配送,試圖從危機中發現機遇。

一家從“0”到“1”開發新業務,另一家從B端到C端,開發新的客戶。兩家公司的轉向背後,都是充滿挑戰。

(小標題)從“0”到“1”,步步驚心

49歲的互聯網創業者梁夏,坦言終於扛過了最難熬的時間。公司不僅活了下來,還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兩個多月前,他做出一個驚險的決策,讓投資人忐忑不安。

“大件會”是一家武漢本土的互聯網企業,主要幫社群會員砍價買建材、傢俱等大件物品,從中賺取服務費。業務輻射湖北、河南、湖南等3省10個城市,但70%的訂單來自“根據地”武漢。

這些年,公司在武漢逐漸積累了100萬社群會員,遍及近千個小區,但在疫情衝擊下,主營業務在1月底停滯。

“疫情可能持續幾個月,180多名員工的工資要發,寫字樓的租金要付。”一想到這些,梁夏還感到後怕。

投資人急著給公司算賬——還剩下多少錢,怎麼用才能撐過疫情期?他們建議,業務先放一放,縮編裁員,活下去再說。

2月初,當地媒體發佈了周邊地區農產品滯銷的消息。那段時間,武漢市民的生活物資供應緊張,著急採購的市民,紛紛向農戶求購。市民居住分散,一次5斤或10斤的購買量又顯零碎,農戶的配送能力不可能完成。

梁夏看到這種供需錯配的痛點,考慮到自己公司的社群優勢和團購經驗,便開始收集小區會員的需求,對接農戶,協調配送車輛,分小區打通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

初試成功後,梁夏決定將業務全面轉向生鮮食材和基本生活用品。

根據100萬社群會員的位置和需求,新建了上千個團購微信群。將公司組織架構全部打散重新整合,幾乎所有員工通過遠程辦公,投入到武漢市場。

經過一週時間籌備,新業務在會員手機端上線。然而,投資人仍舊擔心,特殊時期,新業務能不能做下來。

擔心不無道理,從幫買建材傢俱到配送生鮮食材,這種轉變其實是從“0”到“1”的突破。

從零開始做生鮮,老客戶擔心新業務的品質問題,新客戶以前不知道他們,對參與團購不太放心。

質量把控原本是梁夏公司的優勢。往常幫買大件物品時,他都會派出專人到廠家實地篩選,優中選優後,再砍好價推薦給會員。

但在疫情期間,這項工作變成了一道難題。公司只能通過遠程視頻來完成把控,在原產地裝車和到達武漢後做兩次遠程抽檢。

在配送環節,公司以前只負責幫買和砍價,不介入配送。開展新業務後,公司不得不重新搭建配送體系。為此,梁夏和他的團隊,通過協助供應商辦理通行證,與京東物流合作,從無到有建起了物流體系。

隨著各個環節的完善,公司逐漸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20多天後,還獲批成為民生保障企業。

過去2個多月,“大件會”累計配送了4000多噸生活物資。在武漢輻射的小區,從1000個左右增加到3000多個。

相比不俗的業績,梁夏更看重公司在疫情中的應變和轉向,將業務滲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強化了會員的黏性。

由“大”到“小”,也是公司應對危機的現實之舉。

“傢俱建材這些大件,人們可能好幾年才有一次需求,業務相對低頻,會員跟公司聯繫不太頻繁,不利於穩定會員的長期信任度。”梁夏意識到已有模式的危機。

2019年初,“大件會”上線了小件生活用品的幫買小程序,不過品類集中在存在價格虛高的化妝品、服飾類,對較為平價的生鮮食材較少涉足。

“大件會”一年前著手佈局的業務方向,“藉助疫情這個契機,加速推進了。”梁夏說。

(小標題)B端歸零,轉“C”不易

武漢封城當天,江川和其他公司高管連夜開會,決定將業務轉向C端(居民客戶)。

他所在的這家生鮮食材供應公司,原先主要面向B端(餐飲業商戶)提供服務。武漢分公司是其在中部地區的物流和供應鏈核心節點。受疫情衝擊,B端業務完全停擺。

“實際轉起來,挑戰超乎想象,從採購到倉儲,再到生產加工、配送以及包規,C端與B端差異較大,整個供應鏈都要做協同調整。”江川說。

家庭配送中,客戶需求更多元化,菜品不僅要小包規,還要更加乾淨、精緻。對公司來說,增加了生產、加工、分發等多個環節的工作量。

那段時間,江川和所有公司員工,經歷了好幾個不眠夜,在一週內重新佈局了新的供應鏈。

然而,更新供應鏈並非萬事大吉。疫情不會給轉向留下過渡期,一端業務歸零,另一端要開發新的客戶群,公司壓力巨大。

美菜網武漢分公司銷售部經理鄭約愁表示,公司按照春節不打烊的計劃,本來為餐廳客戶群儲備了足夠的生鮮食材,封城後先聯繫武漢幾家醫院食堂,為其提供食材配送。

同時,又把武漢分成了一個個小區域,向近200名銷售員,分派了線上開發居民客戶的任務。每名銷售員負責一定區域,聯繫對應小區的網格員、居委會和志願者,以小區或社區為單位的採購微信群,逐步建立起來。

“剛開始,很多家庭根本沒聽說過我們公司,對我們不太信任。有些老年人不懂操作,溝通起來比較麻煩。怎麼把客戶資源轉化成訂單業務,面對的困難還不少。”鄭約愁坦言。

銷售員在群裡不停地耐心解釋,加上志願者的推薦,還有已經收到貨的客戶曬圖分享,訂單量才開始增長。

2月3日,由於疫情期間的倉儲和配送能力,美菜網被列為民生保障企業。

據鄭約愁介紹,在一些區域,相關部門和小區開始向居民推薦公司APP,作為食材採購渠道。

C端的訂單量出現爆發性增長,公司承受著不小的配送壓力,最忙碌的時期,商務局還協調了幾十輛公交車,協助這家公司完成配送。

鄭約愁根據家庭平均每3天採購一次的規律,把武漢分成16個區域,每天大致為5個區域配送食材。

這些天,隨著武漢餐飲業逐漸恢復,這家公司的B端業務也出現明顯上升趨勢。

在江川看來,從主打B端發展到覆蓋C端,本來是公司的遠期戰略。但疫情中的業務轉向,卻讓這一戰略能夠更早實現。

“疫情對以往業務的衝擊,考驗公司的應變能力和執行力,能否抓住危機中的機遇,不僅要看前期的供應鏈建設、平臺的技術優勢以及流通環節的效率,更要看快速開發新客戶群體以及新業務量轉化能力。”江川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