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出差期間,週末有連續的自由支配時間,於是使用潤總的20小時快速學習法瞭解下5G。

工具套裝:靜電白板貼+得到閱讀器

學習方法:20小時快速學習法(高強度閱讀10本相關書籍+白板梳理邏輯+請教專業人士)

學習體會:

1、效率高,目的性強,所以精力更集中;

2、更系統,從整體框架思考,而不是陷入每個知識點的細節;

3、善用工具,白板貼隨寫隨擦,可以解放人的思維,是個好東西;

4、願意嘗試,特別提下閱讀器,一直覺得紙質書更有手感,直到看到潤總推薦電子書閱讀器。一經試用,愛不釋手,效率高太多了。且不說20小時快速學習法需要短時間高強度閱讀,買紙質書費時費力。就一點,想看什麼書,隨時可得,就超值了。

切記,可以接受浪費錢買一個沒用的工具,但切不可錯過嘗試新工具。

不借助新工具,就只能接受別人降維打擊。

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下圖是藉助白板貼整理的5G相關知識點:

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關鍵知識點簡述

1、1G模擬通信,解決語音問題;2G數字通信,解決語音+少量數據問題,如短信;3G解決數據傳輸,如網頁;4G實現高速傳輸數據,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5G來臨,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

2、5G標準規劃三大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海量機器間通信mMTC。

3、5G與IOT是一體兩面,從通信視角看,從1G一直演化到5G,從計算機視角看,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5G時代將會融合。

4、5G時代,4種不同基站類型,其中最小基站覆蓋範圍只有10-20米,與家裡wifi差不多,有線無線融合會是趨勢。之前一直從事接入網工作,挺感慨的,個人覺得5G會撐大光產業,但會降維打擊接入網。

5、至於運營商4G投資還未收回,也沒面臨明顯問題,為什麼要建5G,個人這麼理解:首先,從國家角度,運營商是5G生態的基礎,投資收益要看整個生態,而不是運營商;其次,從運營商角度,4G階段幾乎淪為管道,一定心有不甘,5G是重構商業模式的重要機會;最後,從消費者角度,5G不僅僅是快,在汽車沒出現之前,人們只想要更快的馬車。

6、各國都在加快5G建設,從2019年發放5G牌照,推出5G套餐開始,中國5G已開啟全面商用,5G已來,只是由於沒有相應業務,感知尚不明顯。

7、從更大的視角看,5G不單純是一個技術,而是一個生態,會顛覆現有的生活,參與的機會很多。從底層技術角度,主角是設備供應商、運營商;從應用支持角度,未來會出現很多類似運營商的企業,例如智慧出行平臺、無人機管控平臺、智慧農業平臺等等;從應用能力角度,會出現提供專項能力的企業,諸如人臉識別,定位技術等等;從業務視角,就更豐富了,單獨表述;從生態層面,國家、標準組織、行業協會要通力協作,共同促進5G生態繁榮。

8、單獨看5G會催生的業務場景,難以想像10年後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個人生活方面,衣食住行康娛旅教都會迎來重構,從最近的來看,5G會讓VR/AR真正走進家庭,會帶來更多沉浸式的體驗。開個玩笑,或者以後的小三不再是手機,而是VR/AR設備了;勞動生產方面,智慧工廠,智慧農業將會加速,萬物互聯,將導致機械的數據被實時感知,從而通過數據實現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社會治理方面,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公共衛生服務改造已經全面鋪開。

9、5G與周邊技術,說5G會帶來如此大的變化,或許不夠準確,應該說我們面臨一個技術多維爆發的時間點,眾多新技術匯聚。例如雲計算,數據中心算力建得再牛,如果沒有辦法將算力實時傳遞到用戶,也不可能發展起來。

10、5G的技術特點決定可以解決三大問題,遠距離傳輸,實時處理,多設備接入。拿實時處理舉例,遠程手術,5G不能讓兩個醫生醫術更高,但可以讓兩人就像面對面一樣交互,從而實現指導。5G不會單獨存在,而是會落地到各行各業,驅動行業變革。

初識5G——未來已來,只是尚不明顯

時間不會太久,至多三到五年,就會感受到社會的巨大變化,真的難以想象10年以後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