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的陷阱


最早的旅遊者是探險家,開拓未知;而現在的旅遊者則是按照別人框定的路線,拍著同樣角度的照片。


01

黃金週在家宅了四五天,今天想燉點雞湯,缺根蔥,就去家旁邊的一個小菜攤,結果,兩分鐘的路走了一刻鐘,路上都是車,都是人,亂成一鍋粥。


地鐵口的喇叭不斷循環播放:xx博物館今天的預約已經全滿,請不要擅自前往,想去的遊客請提前在網上預約。


買完蔥趕緊溜回家,黃金週就是害怕人多才沒出去,萬萬沒想到在家門口也能擠成這樣。也難怪,誰讓我住在一個所謂的網紅城市呢?!


旅遊的陷阱


那個博物館是每個來這座城市旅遊的人必去打卡的地方。但是其實這個城市最最好玩的地兒多了去了,有數不清的私家園林,有相當不錯的獨立書店,有很棒的菜市場,可是都無人問津。


旅遊本來是要冒險,去放鬆,去探尋某種未知,但是在今天卻變成瘋狂打卡,變成千篇一律,變成一種負擔


旅遊的陷阱

旅遊的陷阱


02

其實不光在境內,在境外也一樣。


前一陣去寶島呆了半個把月,每天晚上到酒店都累成狗,我在想我究竟特麼是來旅遊的還是來受虐的。我還一個景點都沒去就累成這樣,要是變成那種景點遊不知道會累成啥樣。


我大概說下我每天的行程你們就知道累的點在哪了。每天至少吃八頓,去兩個咖啡館,兩個書店,晚上去一個酒吧,臨睡前還要去夜市再狂吃一頓,回到酒店根本睡不著,因為太撐……


我本來計劃是來放鬆的,可為毛到了之後會這麼趕呢?我想了想,主要還是太愛貪便宜。寶島物價簡直親民的感人,在我們這喝一杯手衝的價格,在人家那至少能喝三杯,而且環境服務口感還一級棒。


有時候想在某間咖啡館發呆一個下午,什麼都不幹,但又覺得這樣會吃虧,來都來了,還不如多去幾家,拍個照,發個九宮格,讓祖國同胞也見見世面。


這就不是貪便宜的心理作祟了,而是虛榮心作祟了。


旅遊的陷阱


03

回到問題的根本,我們為什麼要出去旅遊?


是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是搬磚搬的太苦逼我想去放個空?還是為了朋友圈攝影大賽不能輸?


這些年雖然去過不少地方,但回頭想想,我去了那個城市那個國家,我就真的對他們瞭解了嗎?我本來出去是為了逃離當下但為什麼每次回來反而更失落呢?花了那麼多錢參加朋友圈大賽最後贏了又能怎樣?


旅遊的陷阱


哥倫布航海是為了發現了新大陸,利瑪竇到中國是為了傳播西方文明,徐霞客遊歷大江大河是為了記錄中國。而我們呢,

出去玩只是因為大家都說那裡好玩,所以我也必須去打個卡


最早是西藏,後來是麗江,現在是重慶蘇杭,最早是新馬泰,後來是日韓,現在是去冰島看極光。哪裡火就去哪,哪裡在朋友圈有面兒就去哪,而不是你真的喜歡那個地方。


可是再仔細想想,我們的盲從又是怎樣造成的呢?除了自身的無知和群體性無意識,跟信息的壟斷和誤導是不是也有關?


這次去臺南一個酒吧,老闆問我為什麼想來寶島,我說寶島的服務真好,老闆笑了笑說,你知道為什麼嗎?我說可能是你們的溫良恭儉讓傳統沒丟吧,他說,你錯了,那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都得罪不起,你稍微服務怠慢了點,就給你谷歌一星好評。


我說這些評論不能刷嗎?他瞪大眼睛問我,怎麼刷?我說我們那好像沒有不刷的……


其實我只要出去玩,尤其是到境外,谷歌是我唯一信得過的評分系統,基本上,按照上邊的指南去找,一般都不會出錯。但是不管是國內的大眾點評小紅書飛豬攜程馬蜂窩,還是國外的貓途鷹yelp,他們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你看了半天,根本不知道這個點評是遊客發自內心寫的,還是花錢買來的。


你想想,這些軟件一方面要靠這些餐廳酒店旅遊景點賺錢,一方面又說人家壞話,你覺得可能嗎?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它就算標榜自己很公正你也不敢信啊。


旅遊的陷阱

知名旅遊網站貓途鷹被曝評論造假


記得有一回在暹粒,找了一家在大眾點評和貓途鷹上好評都很高的餐廳,去了一看,裡裡外外都是遊客,排了幾個小時的隊終於吃上了,但也就中國大排檔的水平。


還有一回在平遙,找了家攜程上五星好評的酒店,去了一看,就是一個簡易的炕,但我就算想給他差評也不敢啊,畢竟人家知道我的身份證和家庭住址啊,萬一殺過來咋整?又不是沒發生過這種事。


後來聽朋友說,這些點評都是可以刷可以買的,有一整套上下游產業鏈。所以你發現沒有,表面上好像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拓寬了,但實際上你的信息篩選成本反而大大增加了,因為你獲得的大部分都是未經過濾的碎片化信息,而且其中充斥著大量軟文遊記和付費的評論,讓你反而變得比以前更難辨真偽。


旅遊的陷阱


04

可是你沒得選。


我可能因為踩過的坑比較多,所以知道通過什麼渠道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絕大多數人基本上都是被這些旅遊預定平臺,這些信息平臺帶著走,現在誇張到什麼程度,有時候一條短視頻就可以帶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


比如恩施。去年我們去恩施玩,特想去抖音裡傳的很廣的那個碧藍碧藍的河,導遊說還是算了,進去的路挺危險的。後來去了其他幾個景點,發現也就湊活,根本沒宣傳裡宣傳的那麼神乎其神。


聽當地人說,恩施大峽谷本來當地都沒人去,先是被一個老外發現,在海外先出名了,政府發現這是個商機,就圈出一塊地開始收門票,可旅遊配套建設的速度完全跟上它火的速度。


旅遊的陷阱


就像很多人去了越南一個叫芽莊的地方,發現不就是一個小漁村嗎?


可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宣傳裡,明明是東方馬爾代夫啊。前一陣看報道說,芽莊峴港這樣的地方完全是中國的旅行業者炒作出來的一個外國度假地,去的遊客90%都是中國人。


造一個新景點如此輕鬆,毀掉一個景點也易如反掌。前段時間我看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轉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大家以後千萬別再去泰國了,那裡治安很亂,可是前幾年新聞裡不是還說泰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旅遊國家之一嗎?


05

其實不要說這些那些被炒作出來的景點,就算那些所謂的全球知名景點你要真去了一看,會發現也可能是照……騙……


你以為泰姬陵是人間天堂,去了之後發現旁邊都被貧民窟包圍。你以為希臘那個聖托里尼島是夢幻之島,其實是一個希臘版的麗江。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秀他們的旅遊照騙的時候,我就有點想笑。我自己也經歷過好幾次。


旅遊的陷阱


有一次去京都的琉璃光院看楓葉,大老遠地跑過去了,乖乖,兩層小樓裡三層外三層都是舉著長槍短炮的遊客,我蹲下來趴在榻榻米上,像個游擊隊員一樣虎視眈眈瞅著前方,一看到有人往後挪動,立馬往前移動搶佔最佳拍攝角度。


這還不算啥,更可怕的是玩到半路還把你拉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購物。現在的團隊遊基本上都難逃這樣的命運,即便在日本這樣的發達社會都難免。


上次看到日本有家媒體報道說,日本有些免稅店只針對中國團隊遊客開放,東西都是市場價的好幾倍。買回來一看,還是made in china。有人開玩笑說,在國內買的紀念品都是made in 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國外買的都是made in china


旅遊的陷阱


如果吃點悶虧能改善當地人的生活也就算了,也算做了點善事,但其實絕大部分的錢都被大財團給賺走了,大財團吃肉,老百姓頂多喝點湯,更嚴重的是當地生態還被破壞得一塌糊塗


巴厘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個名叫Richard Horner的英國潛水愛好者在巴厘島定居了將近十年,他發現這些年巴厘島的海洋環境一年不如一年,簡直就是一個海洋垃圾場。


他在潛水的時候經常能看到被塑料袋纏住的魚,甚至有一次親眼看到魔鬼魚奮力地把塑料製品往外吐卻吐不出來。魔鬼魚是一種只有在巴厘島才有的魚類,最長的可達8米。


但是旅遊財團不可能告訴你這些,他們只會告訴你這是一個離天堂最近的樂園。在巴厘島這樣的地方,稍微像樣的私人海灘都被全球那幾家知名五星級酒店集團瓜分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離那不遠的地方就是當地農民住的簡易木板房。


旅遊的陷阱

巴厘島被爆眾多海域垃圾成災


我發現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某個地方一旦變成度假勝地之後就會陷入這種窘境。泰國、越南、柬埔寨都是如此。


幾年前蘇梅島還不像現在這麼火,我從住的五星級酒店出來,就像從歐洲闖進了非洲,通往大馬路的小路泥濘不堪,路邊滿是動物腐爛的味道,傍晚在一個野海灘,遇到幾個漁民的小孩,衣衫襤褸。


那一刻我有一種說不出的羞愧感。我住在一晚上好幾千的五星級別墅裡,而這些孩子每天的生活費可能只有一兩美金,他們窮其一生估計都不可能過上我們正在過的生活。
06

有時候跟身邊朋友聊起這些,他們覺得根本原因都是,這些國家的人太笨太懶了。說這些話的不是那種不怎麼出國的,而是去過不少國家,發達的欠發達的都見識過的。


所以你們發現沒有,我們老以為旅遊能幫我們開拓眼界,幫我們拉近跟別國人民的距離,當有一天別人遇到困難或者兩邊有些什麼不愉快的時候,我們能將心比心更多地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一下。


可是現實卻恰恰相反,有的人就算去了月球,他如果以前是個井底之蛙,去過之後依然是個井底之蛙。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自助餐廳搶蝦,古蹟上刻字,酒店裡偷馬桶蓋這些就不說了,有的都在那留學了都在那定居了,人家的優點沒學會也就算了,還反過來倒打一耙,說人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旅遊的陷阱


前一陣有個叫北美留學生日報的公號被紐約客給周扒皮了,據說這個號在美國有百萬中國留學生粉絲,可是一看內容,通篇全都是煽動性情緒化的語言,乍一看還以為是我們小時候在火車站看到的那種地攤文學。


紐約客,一個將近百年的精英雜誌為了一箇中國的地攤文學寫了好幾個版,結果你猜怎麼著,這個“北留”非但一點悔意都沒有,還說人紐約客是故意栽贓……


所以我老覺得我們背的那句“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是天底下最大的謊言。


07

歸根結底,可能還是因為萬里路那個路走的不對。


你去的每個景點外邊都套著一個叫做歲月靜好的殼,都是經過精心佈置和安排的,你根本不可能從裡頭看到人間煙火看到這個國家最最真實的面貌


旅遊的陷阱

印象中的威尼斯水城

旅遊的陷阱

實際上的威尼斯水城


我自己也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歡去寶島和日本,前幾次去的時候都覺得哪哪都好,街道很乾淨人很有禮貌。


上次寫了篇《從蘇北到臺北有多遠》,還被我寶島的朋友吐槽,說你太不瞭解寶島的年輕人了,現在大家想的根本不是長江黃河,而是富士山和鴨川。


我後來才明白過來為什麼,因為我去的地方都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比如跟民國有關的跟歷史人物有關的,但是幾乎不怎麼接觸本地的年輕人,也不怎麼去本地的咖啡館和酒吧,更別說菜市場了。


這次去寶島特地去了很多人間煙火的地方,才發現,臥槽,原來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個德性,到了網紅咖啡館,大家也是拍照一小時喝咖啡三分鐘的那種。


旅遊的陷阱


08

記得很多年前出國,一定要買一本叫做lonely planet的書,那時候互聯網還不像今天這麼普及,LP幾乎成了旅行者的聖經,後來互聯網一起來,LP就迅速變成一個老古董被雪藏了起來。


這幾年,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出國之前又開始翻LP了。這種迴歸實際上也是一種旅遊價值的迴歸,一種對旅遊消費主義的反叛。


不跟團只自由行是一種反叛,不住酒店只做沙發客是一種反叛,不坐飛機只騎車是一種反叛。


人類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今天的城市文明,哪一次大的進步不是在這種對傳統的顛覆和反叛中完成的?雖然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普及把世界變成平的,可是也把世界推入了消費主義的泥淖,旅遊業無疑最首當其衝。


旅遊的陷阱

“十一”黃金週玉龍雪山景區發遊覽提示


飛機越造越大,酒店一個比一個奢華,景點一個比一個刺激,餐廳都向米其林看齊,免稅店建的比皇宮還美,私人訂製一個比一個牛逼。


互聯網讓一切觸手可及,只要一個按鈕,從行程預定到出關回家全部搞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旅行卻越來越索然無味


小時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去上海看看外灘就好了,到了上海又在想有一天我要是能在歐洲的草坪上裸曬就好了,到了歐洲又在想我要是有一天能去戰地穿越下就好了,到了戰地又在想我要是能有錢把這個國家的小孩弄到中國這些更和平的地方就好了。


旅遊的陷阱


那天去看《徒手攀巖》,整個手心一直在出汗,一方面是因為緊張,一方面也是在自責在反思。人家旅行是為了挑戰極限,我卻是為了享受為了不讓自己被拋棄在旅遊鄙視鏈的最底層。


但是有多少人可以踏出這一步?那天是週末,電影院基本上被我包場了,很多人連看一部不一樣的電影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來一趟不一樣的旅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