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只做兩件事:拾廢品和看書

沈先生,復旦大學才子,學富五車,卻只願置身世外......

近幾日某平臺上被一位叫做上海的流浪漢刷屏,看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多!他衣衫襤褸,卻目光澄澈,他不僅博覽群書,熟讀《史記》《論語》《左傳》《尚書》等書籍,還能談企業治理,談各地掌故。看過他視頻的人,無不為他的文采和談吐而折服。於是人們紛紛好奇,為什麼這樣一個滿腹經綸的人落得如此窘況。

據調查,此人名叫沈巍,重點大學畢業,曾是上海市徐彙區某單位的一名公務員,名副其實的高知人士,之所以流浪,是因為個人的生活選擇,而非外界揣測那般不堪。

我每天只做兩件事:拾廢品和看書

他說:“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他選擇後者。一天中,沈巍只做兩件事:拾廢品和看書。想不到的是,他在發自內心的為垃圾如何減量做貢獻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垃圾分類治理。他說:“垃圾分類是源頭治理,應該針對產垃圾的人,但在一個倡導垃圾分類的社會,我撿垃圾,反被嘲笑”。"我不是與世隔絕,反而想讓外界理解我,畢竟垃圾分類,是國家在提倡的“。拾廢品掙來的錢,他都會用來買書。他說:”我讀書很雜,有美術的,歷史的,文學的等等,什麼書都會買來看一看“。據瞭解,他一般在下午6點左右去地鐵站看書,一是為了在鬧市中鍛鍊心境,二來也是給下班的白領們提個醒,開卷有益。這次的意外走紅,讓沈巍的學識和胸懷展露在公眾視野,網友們紛紛稱他是”大師“。他為大家提出的疑惑,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語揭示一個又一個的道理,他無話不談,沒有他不懂的知識,領域,他談讀書,談專業,談審美,談影視,談地域,談環保,談年輕人,談自由,談心態......字字句句發自肺腑,道盡人生真諦,謂之為大師,當之無愧。

一夜爆紅後,這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隨之而來的是無休止的合影,直播,提問。冒名慕課,實則是蹭熱度,不管當事人是否願意,對大師毫無尊重之意,所以有關他的一句話也火了起來:大師在流浪,小丑在直播。面對被一根根像長槍短炮一樣的架在面前的相機,已不能在像以往那樣自在的生活,看書。在他們心裡,面對如此有著文化底蘊的先生,想到的不是靜下來真正的交流,而他只是一個符號,代表利益的符號。他無奈感慨道:”你們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文化“。沈先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生活態度,無疑給這個浮躁的社會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他說:”現在的人,一天到晚只想著賺錢和出名,很多人想紅卻紅不了,而我不想紅卻紅了,才不配位,是現代人的癥結所在,沒有才哪來的位,希望大家還是多讀書,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

有人認為:沈大師是瘋了,飽腹詩書,德才兼具卻甘心做流浪漢。而在我看來,他是在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真正的富有是先富心,而後身,擁其才,穩其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