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國難出英雄,

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把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防線看成是一個鏈,

那麼在這個鏈上的人們,

每個人所發揮作用的大小其實是不一樣的。

有這麼四個人,

在這場舉國戰疫中,

他們都是掐住疫情七寸,

扼住病毒咽喉的大英雄!

有如神一般的存在,

堪稱中國戰疫“四大天王”!

本篇要致敬的是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01

3月18日,廣州市召開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

會議現場,主持人出示了一張1月18日廣州—武漢的高鐵車票。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車票信息顯示,無座,補票;乘車人的身份證號為1936,已84歲高齡。

會後,這張車票在網絡上刷屏了,億萬網民無不動容。

不用說,你也猜到了,這張逆行的無座車票的主人就是鍾南山院士!

時間拉回到2020年1月18日上午,星期六,鍾南山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正在廣東衛健委參加一個重要會議。

會議剛開到一半,突然接到上級的通知,請他在當日務必去武漢一趟,那裡的情況非常緊急。

下午,會議終於結束,鍾老與助手會合後即刻出發。

時值春運期間,往武漢方向的飛機票早已售罄。只好選擇火車出行,然而,火車票也賣光了。

因情況實在緊急,通過鐵路部門幫忙,採取補票的方式才得以臨時登上廣州南站開往武漢站的G1022次列車,乘務員給他在餐車一角找了個位置。

剛一落座,鍾老便拿出文件研究……晚上九點,他感覺到有些累,就靠在椅背上睡著了。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抵達武漢時,已是晚上10點,從高鐵站直奔武漢會議中心,與在那裡等的國家衛健委和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的相關同志碰頭。

次日,鍾老與眾多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一起前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進一步實地瞭解情況。

從戰疫一線瞭解到的實際情況來看,武漢的疫情比想象中還要嚴峻。鍾老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上了,他心裡直咯噔:

“沒想到,03年非典過去了,17年後又出現這麼大的衛生應急事件。”

當晚,又馬不停蹄直飛北京。


02

1月20日早上七點半,鍾老和幾位專家集中乘車前往國務院彙報工作。下午,出席了國家衛健委組織的新聞發佈會。

晚上九點,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1+1》的採訪,跟主持人白巖松進行了連線。

鍾南山回答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況如何?”的一系列提問。在談到疫情防控武漢所處的位置時,鍾南山不無擔心地說:

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這個是比較大的可能。但是,目前有出現這個“人傳人”的現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值得我們警惕的一點。”

白巖松不放心地追問:

關於“人傳人”,前幾天的時間裡頭大家還不能確定,現在這個判斷是什麼樣的?

當著全國電視觀眾的面,鍾南山斬釘截鐵地回答:

目前的資料表示,它是肯定的有“人傳人”。一個是在武漢,有這樣的證據;同時在廣東也有兩個病人,他們沒去過武漢,但是其家人去過武漢。所以,現在可以這麼說,是肯定的有“人傳人”的現象。”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同時,鍾院士還強調了病毒升級、“醫務人員有感染”的消息,並忠告大家:

“要提高警惕,提高認識,做好預防;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有感冒發熱等情況要及時就醫,必要時作排查;出門要戴口罩”。

奔赴武漢後的第三天,就協助國家有關部門確定了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的現象,並向全國人民拉響了預防的警報,改變了當時疫情防控的被動局面,喚醒了全民出門戴口罩的意識。

如果還停留在“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和“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的麻痺大意裡,遲遲不發出警報,不升級防控措施的話,後果的嚴重性將至少是現在的10倍以上。

就憑這一點,在這次阻擊新冠病毒肺炎的中國戰疫中,鍾南山院士居功至偉。


03

關鍵時刻敢說真話,敢說實話,不藏著掖著,這是鍾南山院士的一貫風格和秉性,更是一種對老百姓高度負責的態度與實事求是的精神。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光回到2003年的那場戰爭,當時非典爆發,鍾南山也是臨危受命,奔赴戰場。

其實非典從2002年12月初在廣州就出現病例了,但直到2003年2月,病原體還存在分歧。

北京質控中心表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體所致,不足為懼。鍾南山則堅持認為非典是病毒性疾病,要高度重視和加強防範。

鍾南山的這一觀點,有幸被當時的廣東省衛生廳所採納,這也成為抗擊非典的重要分水嶺,廣東率先開啟正確防疫模式。

這年4月,一場關於非典防治的新聞發佈會召開,國家衛生部某領導在會上宣稱:

非典已經得到控制,現在社會穩定。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中國工作、生活、旅遊都是非常安全的。

“現在病源都不知道,怎麼預防也不清楚,怎麼治療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毒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鍾南山當場開炮,“我們頂多是遏制,這不叫控制!”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一個醫生敢頂撞一個系統的最高領導,是不是不想幹了?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職業精神。

可事實證明,鍾南山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就在這次會議不久,非典疫情在北京爆發。

也正是從那次爭辯後,中國抗擊非典才正式步入正確的軌道。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連說帶練真把式。”鍾南山不僅敢說,判斷精準;也敢做敢幹,在實戰中大顯身手。

當年鍾南山67歲了,一個早已退休的年齡,卻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 “領軍”人物。他說:

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雖年近古稀,但始終衝在最前線,夜以繼日的工作,最高強度時一連38小時沒閤眼,最後累到發燒。

為避免影響士氣,他選擇在家治療,門框上保留的那顆釘子,就是當年給自己掛吊瓶的地方。

在阻擊非典的戰鬥中,以鍾南山為首的專家小組摸索、研究出了“三合理”治療原則,即“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機、合理治療合併症”。

後來,“三合理”又與“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合併成“三早三合理”治療原則。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當年廣東累計報告的1511例病例中,有1441例治癒出院,死亡57例,死亡率3.7%,為世界非典病死率最低。

那一年,因在抗非戰鬥的卓越表現,鍾南山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一項特等功,並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稱號。

在國家和人民遭遇危難時敢於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在關鍵位置上發揮出特殊的作用,這樣的人無愧為英雄稱號。


04

“自古英雄多磨難”,英雄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是飽經磨難錘鍊出來的。

1936年10月20日,一個男孩在南京中央醫院誕生,因為醫院坐落在紫金山(鐘山)的南面,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取名“南山”。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名滿全國、廣受尊敬的鐘南山。

鍾南山的父親是我國著名兒科專家、醫學博士鍾世藩,曾任廣州中央醫院院長(今廣東省人民醫院),解放前夕,毅然拒絕撤往臺灣的命令,堅持留在廣州,並將醫院13萬美元巨資全部交給解放軍接管。

解放後,鍾世藩調任華南醫學院(現中山醫學院)兒科教授、主任,著有《兒科疾病鑑別診斷》,為我國醫學事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鍾南山的母親是廖月琴女士,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的高級護理專業,曾擔任現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

在這樣風清氣正的醫學家庭耳濡目染,鍾南山從小就對醫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覺得“醫生能幫人解決問題,受人尊重”,所以立下宏願要當一名出色的醫生。

1955年,19歲的鐘南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在這所中國最好的醫學殿堂,鍾南山如飢似渴地學習,功課門門優秀。

學習之餘,他最大的課外愛好就是參加體育運動,田徑、籃球、舉重、游泳等項目都是好手,頗有運動天賦。

大二時,鍾南山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獲400米跑冠軍;1959年,又在首屆全運會上以54.4秒的成績創下400米欄新紀錄;次年,再獲北京市運動會男子十項全能亞軍。

1960年畢業時,他放棄了當國家運動員的機會,選擇留校任教做一名老師。

這期間,他認識了現在的愛人、原國家籃球隊隊員李少芬,兩人結為夫妻,相扶相持走到今天。


05

就在鍾南山愛情得意、事業亦有了起色的時候,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爆發了。

因鍾世藩在國民政府的中央醫院任過職務,又留過洋,在這場運動中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遭到無情的批鬥。

母親廖月琴不堪紅衛兵與大字報的羞辱,憤而自殺。

剛剛而立之年的鐘南山也被打成“走資派的狗崽子”,書是教不成了,被髮配去勞動改造——燒鍋爐。

鍋爐工的活繁重而艱苦,每天要在熱得發燙的爐膛前不停地揮鏟幾千斤的煤塊,汗如雨下,煤塊不夠時,還得用畚箕來回迅速地擔煤。

慈母含冤去世,家人兩地分離,職業從此停頓,燒鍋爐不知盡頭,這是鍾南山人生最黑暗的歲月。

在最無助和絕望的時候,他常常想起冤屈的母親,受批鬥的父親、任勞任怨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咬咬牙又挺過去了。

直到1969年,燒了三年多時間鍋爐的鐘南山因勞動改造表現好,終於不用再幹剷煤、挑煤的重體力活了,被安排跟隨醫療隊下鄉。

在那個年月,下鄉醫療隊設備簡陋,條件有限,說是下鄉治病救人,實際上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卻是文化文藝宣傳,這讓鍾南山很困惑,也非常無奈。

又是兩年過去了,鍾南山越來越感到這種浮在表面的日子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和時間,恢復了自由身的他決定真正去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06

1971年9月的一天,李少芬聽到屋外響起“咚咚咚”的敲門聲,當她打開房門,發現“被囚禁”數年的丈夫抱著一捆醫書竟然回來了,人黑黑的瘦了一大圈,不覺喜極而泣。

鍾南山放下行李,撫慰了一下妻子的情緒,就去看老父親。

此時的鐘世藩已經七十多歲了,視力衰退得很厲害,他趴在桌子上正吃力地寫一本關於兒科疾病診斷的書,想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留下來。

看到兒子回來,老爺子倒顯得有些平靜,口中喃喃自語:“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看著父親顫顫巍巍寫下的那一疊厚厚的手稿,鍾南山很是心疼,就勸他老人家每天少寫點,多注意身體。

鍾世藩瞪了他一眼,說:

“不抓緊時間,你讓我呆在家裡幹什麼,等死嗎?”

這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國頂尖兒科專家的本色,以前工作太忙,又遭遇打擊,一直抽不出時間撰寫書稿,現在花甲之年總算有了空閒,他能不爭分奪秒嗎?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為了寫這本書,有段時間需要去圖書館查資料,鍾世藩每天都早出晚歸,比年輕人還刻苦,以至圖書館的人都對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肅然起敬,每次都特意預留個座位給他。

“南山,你今年多大了?”老爺子冷不丁地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鍾南山一怔,父親怎麼可能不記得自己年齡呢?他如實回答:“虛歲36啊。”

老爺子嘆了嘆氣:“哎,都36了,時間真可怕啊……”

從父親那裡回來,鍾南山一遍遍回想父親“奇怪”的問話,終於明白他的苦心,原來父親是告誡自己都36歲了,還一事無成啊。

鍾南山暗下決心,人生耽誤了這麼多寶貴時間,是該從頭奮起的時候了。

是年底,鍾南山進了當時的廣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現廣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從全院最苦最累也最能鍛鍊人的科室幹起。

當年在北京醫學院讀書時,身為校運動隊主力隊員的鐘南山,因為田徑集訓,五年的醫科實際上他只學了三年半的醫學基礎,而沒有參加臨床實習。留校任教的那幾年,更是脫離了臨床。

如果從畢業那年算起,鍾南山已經有11年沒有從醫,36歲的他到醫院上班,等於還是個新手。

一次,鍾南山接診了一個嘔血的病人,誤診為肺咳血,就把人送去結核病防治所,對方一檢查,這根本不是肺結核病狀啊,復又將病人送回四醫院。

經重新會診,原來是消化道出血。

很顯然,“新手”鍾南山犯了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這也成了急診科的一個嚴重笑話。

這次失誤,鍾南山視為自己醫學生涯的恥辱,從此,他白天跟在富有經驗的醫生後面虛心學習、討教,晚上回家還要拼命地研究病例到深夜。

僅僅半年時間,鍾南山就寫了厚厚的四大本急診醫療筆記;8個月後,開始可以獨當一面了。

同事們都向他豎起大拇指誇讚:“頂得上一個主治醫師了!”


07

1974年,慢支大流行,醫院特組建慢性支氣管炎防治小組,因為這種病在當時還沒有好的治療手段,鮮有人報名參加。

上級調派鍾南山到慢支防治小組,他沒有任何怨言,反而看作是一種責任,這方面既然沒人去研究,那我去研究好了。

到了防治小組,鍾南山每天都起早貪黑堅持做實驗。

“早上六點進去,半夜一點出來。”他的同事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仍佩服有加。

從慢支入手正式進入呼吸系統研究,應該是鍾南山此生最正確的選擇,後來他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這個領域產生的,當年的慢支防治小組,也逐漸發展成了名揚國內外的“廣州呼吸病研究所”。

1979年,43歲的鐘南山參加國家公費出國留學考試並脫穎而出,這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次公費留學考試。

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附屬皇家醫院留學的兩年時間裡,從最初被瞧不起和冷眼相待,到診療一位代謝性鹼中毒病人大顯身手,再到發表7篇學術論文、取得6項重要成果的卓越表現,鍾南山讓導師和英國的同行們徹底刮目相看。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他的導師、愛丁堡大學教授弗蘭裡,曾給中國駐英大使館修書一封,對鍾南山大加讚賞:

“在我的學術生涯中,從未見過像鍾醫生這樣勤奮的學者,這樣卓有成效。”

畢業時,愛丁堡大學極力挽留,希望他能留下來。在對方開出的優厚待遇面前,鍾南山毫不動心,執意回國。

1981年11月,45歲的鐘南山從倫敦飛回祖國,又開始了他在呼吸系統疾病研究上的新的征程。

或許冥冥之中,老天就特別安排這麼一位久經磨難、後來居上的能者堅韌成長,在國家危難之際堪當大任。


08

回國後的鐘南山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廣州醫學院副教授、教授,廣醫附一醫院院長、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後一直主導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他還被母校北京大學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4月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第23屆會長。

在這些重要的崗位上,鍾南山兢兢業業,不辭辛勞,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績和研究成果贏得良好口碑,成為中國最頂尖的呼吸病學專家。

但由於常年的勞累,特別是2003年抗擊非典高強度的工作,這位昔日運動健將強壯的身體被拉響了警報。

他的愛人李少芬曾說,鍾南山每年都有一個半月的休假,可他們從來沒享受過。從週一到週五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雙休日還要安排工作會議。

人不是鐵打的,哪怕就是塊鐵,不好好保養也會生鏽。2005年,鍾南山出現了小面積的心肌梗死,幸好及時發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後康復了。

這次意外讓鍾南山開始意識到:

不能因為身體好而肆意透支。

他所敬仰的陳景潤、蔣築英等科學家,在本可以對國家作更大貢獻的時候,卻因病英年早逝,深感遺憾。

從此,他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家中買了跑步機,走廊房樑上還裝了單槓,每週都堅持鍛鍊數次,另外,對飲食、起居也儘量做到規律。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在2020年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爭中,84歲的鐘南山還能站在前線與瘟疫作鬥爭,令人歎服。

國家危難時刻,為什麼是耄耋之年的鐘南山扛起了一面大旗?

因為他是從大風大浪中走過來的老共產黨員,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最關鍵是敢說真話,能辦實事,有一顆大醫精誠、愛國為民的心,還有他的身體能吃得消,扛得住。

這次疫情,有兩個刷屏的日記,一個方方寫的武漢封城日記,譭譽參半;另一個就是鍾南山助手記錄的鐘南山戰疫日記,令人感動。

在《鍾南山戰疫60天全記錄》中,人們可以清晰看到從1月18日到3月20日之間鍾南山院士的工作日程和動態,有作出疫情研判、參加重要會議、研究重症病人救治、接受媒體採訪、討論修改診療指南、開展科研攻關、現場和遠程會診、處理緊急郵件及會見、座談等等。

他乾的每一件幾乎都是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大事,全程參與了這次疫情防控戰爭並總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兩個多月堅持戰鬥無假日休息。

人們也總能在疫情中麻痺大意和放鬆警惕的時候,聽到來自鍾院士的提醒和忠告的聲音,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杜絕隱患。

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英雄儘管“身懷絕技”,但看起來往往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而當國家出大事,社稷有危難的時候,英雄的特殊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隨著“湖北保衛戰”和“武漢保衛戰”降下帷幕,那些從四面八方馳援荊楚大地的白衣天使和白衣戰士們,為什麼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受到和平年代最高禮遇的送別和迎接?

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在最危險的防疫一線與病毒作鬥爭,挽救人民的生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毫無疑問,鍾南山院士就是這一群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最後,謹以一首小詩《壽比南山不老松》致敬鍾南山院士:

鐘鳴華夏戰鼓擂,

南征北戰捉瘟神。

山高路險何須懼,

是與山河日月恆。

人間嶺南多俊傑,

民有遺風東坡存。

英氣耄耋一老帥,

雄立激流拂民生!


中國戰疫“四大天王”之鐘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