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近年來,“儀式感”這三個字越來越深入人心,從生活,慢慢侵蝕到工作中……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我的感受是“當下的生活中,我們的內心越來越脆弱了”!

每一天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是在高度壓力下存活!

所以我們需要“儀式感”來警醒自己,雖然短暫,但在那一刻我們能真真實實的感受當下的著生活,欣賞著美好的人事物,我們是快樂的!


”儀式感“可以是生活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出門前給愛人的一個擁抱、自己做的一桌豐盛大餐、送給朋友的生日祝福、陪伴父母看的一場電影,甚至是一張卡片……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趣味調整方法,讓我們充滿熱忱地面對著生活。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小王子


《小王子》中,小狐狸對小王子說了這麼一段話:“如果你說你下午四點鐘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早餐》那樣,即使一貧如洗,依然穿著禮服,帶著珠寶,在櫥窗前將早餐吃完,這個畫面給我最深的震撼就是人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優雅和端莊的氣質。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趁早創始人-王瀟


創作極其枯燥,需要靈感湧現,需要酣暢淋漓的完成,才能創作出了的作品!

作家”王瀟“微博分享了她的創作空間,在她的創作空間中,有一個酒櫃,有一個茶櫃,這兩個櫃是她開始創作前必去的地方,對她來說”儀式感“極其重要,所以在創作前她會泡一壺自己喜歡味道的茶,或是倒一杯紅酒,然後才會走到電腦桌前,慢慢坐下來,讓自己進入創作的氛圍中,然後一氣呵成!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而我,目前距離作家水平還很遙遠,但這段距離是我為之而奮鬥的目標!

在我每次創作一篇文章時,我最喜歡的“儀式感”找一個舒適的空間,”一杯最喜歡的超大杯美式,一份最喜歡的沒有芝士的三明治!“

在沒有開啟電腦時,慢慢地味著“三明治”那個時刻就會特別滿足!整個人就特別放鬆!一份“三明治”再普通不過了,但對我來說吃完它就有種幸福感!然後就會泉湧如流,越寫越興奮,而且創作出的結果會超出預期!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再比如旅行:喜歡”出發“是一種不停的追求,確切地說,這種追求實際上是時刻在追求著進步、給自己不斷充電。人不可能生來就見過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廣袤和森林的神秘,但正因為有追求的想法,有充實自我的需要,才便沒有了遺憾,感受到了出發帶給我的人生的完滿。

從汪國真的喜歡出發,我們感受到一種探險,觸摸到了一顆年輕的心和體會到一種柔情,終於明白比路更遠的只能是人的腳和那顆永遠追求完美的心靈。

我同樣也喜歡出發,我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西藏、去雲南,喜歡自由行,喜歡選擇別人認為艱辛的路線,喜歡用雙腳丈量世界,喜歡用眼睛觀察世界,喜歡用心去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在路上!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再比如:你結婚了,在結婚的紀念日突然給愛人一個驚喜,你說你在這個驚喜開始之前是不是會很是期待,她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在這個驚喜進行之時,你和你的愛人會不會同樣的臉紅耳赤,心跳加速呢!這樣的一個儀式,會讓你們回想起從前的美好,並珍惜現在的擁抱。如果連結婚紀念日都只覺得還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日子,那你的生活還有哪一天不普通呢?

儀式感 |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儀式感

儀式感似一種規矩又勝於規矩。比如日本的茶道,那茶室中都是無所不在的規矩,時間控制的一絲不苟,流程的安排紋絲不亂,動作要求細緻入微。觀日本茶道的儀式,會讓人屏住呼吸,眼神總是跟著茶藝師遊走,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彷彿日本茶道是一個大儀式,觀日本茶道是一個小儀式。這兩個大小的儀式都讓人專注著一種文化,專注著一種藝術。這種儀式感讓人為藝術歎為觀止,為文化傾注了全副精力。

而“儀式感”也時常傳遞著一個人的價值感!

如音樂會,而有些人,西裝革履,正襟危坐地在那裡欣賞著美妙的音樂,這種儀式感讓人很是敬佩,看得出來,微小的細節傳達出個人的生活質量以及價值觀。

敬天愛人!敬畏他愛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