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花木蘭的形象在外國很受歡迎。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的花木蘭問世,今年這部真人版的電影也在原本動畫版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和翻拍。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其實,最早記錄花木蘭這一形象的是一首南北朝長篇敘事民歌《木蘭辭》。

來看《木蘭辭》中的俠女花木蘭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民歌的開頭先把場景安排在了花木蘭的家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作者在這裡採用了“唧唧復唧唧”五個字,用循環往復的格調一下子把觀眾的視角拉倒花木蘭生活的家中,來為我們展現花木蘭平時在家中的生活。她和平常的女子一樣,在家裡做著女紅,對著窗戶編織著手中的布。此時再將鏡頭拉近,採用近景的視角來展現花木蘭的心理特徵。做著在這裡用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手中的活兒,不見得花木蘭做了多少,口中的埋怨嘆息卻卻聽的十分清楚。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接下來又用觀眾反問的形式和木蘭對起了話。問木蘭,為什麼嘆息,心中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木蘭會達到,可汗下發了軍帖,邊塞發生了戰爭,此時正急需軍馬,可憐木蘭家中沒有可以出征的哥哥,自己又是長女,父親年紀已經一大把了,若此次出征,怕是會回不來。花木蘭思前想後,決定做一個了不起的事情,她要替父從軍。

緊接著,民歌採用敘事的形式,交代了花木蘭外去市集買裝備,在戰場上和將士們一起奮勇殺敵,記錄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戰況。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最後,花木蘭凱旋歸來,可汗要賞賜她,給她記大功。可是花木蘭一個都不要,只要一匹駿馬,讓她回到自己的家鄉。

花木蘭回到了老家,從新貼起了花黃,當年和她一起奮勇殺敵的戰友們到這時才知道花木蘭原來是一個女生。民歌的結尾用“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交代了花木蘭沒有被發現的原因。看來花木蘭掩藏的很好。

花木蘭替父從軍

花木蘭之所以沒有被發現和她的自身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

首先,花木蘭有可能是鮮卑人移民到中原。遊牧民族的女性隨意慣了,不像漢族女性要受孔孟思想,儒家道德文化的薰陶。漢族女子以丈夫為天,以百依百順為理。他們什麼事都聽自己丈夫的,沒事兒就待在家裡做女紅,相夫教子。她們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又被嚴重地緊固。不像遊牧民族,視野開闊,女孩子也可以騎馬遊玩,女性也可以當家做主。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在這種環境條件下,花木蘭的性格自然顯得豪放大氣。正所謂,自古邊塞詩皆有豪氣,不像江南水鄉詩作以秀氣為美。花木蘭的生長環境就造就了她“男子”的俠義性格,不然她怎麼會義無反顧地想要替父從軍。正是這種性格和男子沒什麼差別,這才使得換上男裝的花木蘭更加難以辨認。

其次,花木蘭戰功顯著,有計謀,有策略。她和將士們一起“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花木蘭和將士們就像是兄弟一樣,絲毫沒有顯露出一位女子該有的柔弱的特徵。

到了凱旋而歸之際,可汗見了花木蘭也並沒有懷疑她是個女兒身,因為戰績擺在那裡,木蘭的“男子”形象擺在那裡。她的颯爽英姿,她的豁達爽朗,完完全全是個將軍的形象。

所以,不被認出來是有可能的。

木蘭“對鏡貼花黃”

到了揭曉答案的時刻。花木蘭興奮地回到了家中,他的家人出門來迎接,為他殺豬慶賀。花木蘭自己躲在房間裡重新扮起了女裝。這久違的女裝和與家人的團聚或許就是花木蘭向可汗辭行的理由。

花木蘭有多“醜”,混入軍營十二年未被發現,木蘭:他們不會懷疑

最後,花木蘭出來了。應了那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句話,她的戰友們都驚呆了,和她相處了十二年,竟不知道花木蘭是個女兒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