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涇陽縣姚家巷中學趙愛:用好戰“疫”材,擔好育人責

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肆虐全國。面對這場戰“疫”,思政課教師應該發揮自身優勢,運用疫情防控中的鮮活素材,切實承擔起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

咸陽市涇陽縣姚家巷中學趙愛:用好戰“疫”材,擔好育人責

一、明辨是非,依法戰“疫”,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

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這為科學規範開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些違法亂紀現象卻時有發生。例如,有些人居心叵測、製造散佈各類謠言;有些人不服從抗疫規定,肆意妨害公務;有些人刻意隱瞞接觸史,抗拒隔離;有些人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實行網絡詐騙,大發國難財;還有些地方出現暴力抗疫,機械封村封路……這些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阻礙了疫情的科學防控,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面對疫情防控中的這些違法現象,我們思政課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呢?

首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善於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通過“空中課堂”微視頻的方式給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的學習和宣傳,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能力。其次,可以利用在疫情防控中收集的典型案例,通過模擬法庭等方式,幫助學生經歷“案例分析—解讀法律條文—形成法律認知—涵養法治情感”的過程,實現知行合一,使學生在學習法律後能認識法律,進而遵守法律。再次,對於有些案例,我們可以多角度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辯證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例如“2020年1月29日,範某在未掌握疫情的情況下,在微信群散佈沛縣一人因疫情死亡的消息,造成多人恐慌”的案例,我就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1.範某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麼?2.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通過這個案例,你如何看待?通過探究分析,學生很快了解到,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以此類推,我們的學生就知道了疫情防控過程中要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提高了法律意識,增強了法律觀念,法律要求做的就積極去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堅決不做,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做遵紀守法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二、求真向善,勇擔責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凝練。面對疫情,墨爾本等海外華僑包機為湖北運送醫療物資;全國180多個醫療隊近2萬多名醫護人員迅速集結支持湖北和武漢; 68歲環衛工人袁兆文把僅有的1.2萬元錢和一張紙條交給民警,紙條上寫著“轉交武漢,只為給白衣天使加點油”……一批批“逆行者”、志願者、農民、工人、老人、小孩,每一個人都是戰士,每一個家都是防線,地不分內外,人不分老幼,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責任,弘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每一位思政課教師要通過課堂向學生傳遞這種愛和責任。通過疫情防控中感人的事蹟去教育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災難總會過去,但抗擊災難的精神永存,我們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要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引導廣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實踐者,心懷國家,肩挑道義,做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世界則國雄於世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每一位思政課教師要用好戰“疫”中的鮮活素材,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我相信,戰勝疫情指日可待,實現夢想也必可期。

來源:《陝西教育》(教學)2020年第4期,作者: 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姚家巷中學,趙 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