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沒有多少人會一直陪伴在旁。有些人在特定時期陪我們走過了一段難忘的日子,我們應該感恩。有些人因為目標不同,追求不同,走著走著就散了,我們也應該各自安好,沒必要強行糾纏。

01

前幾日,超女許飛在《王牌對王牌》錄製現場直接質疑尚雯婕的視頻上了熱搜。一時間,網友們展開了對超女們的真情假意間的熱烈討論。

我也看了那個片段。節目組的本意,應該是給尚雯婕一個“驚喜”,畢竟06年大家共同參加超女比賽,也算是一段很難忘的青春回憶——但沒想到,給尚雯婕驚喜的同時,還有驚嚇。

一開始,尚雯婕看到昔日的“戰友”們出現在舞臺,感動&激動得蹲在了地上開始哭。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稍稍平靜之後大家開始聊天。最先是唐笑直言:“其實我們今天來也是帶著疑惑的,因為其實我們有聚,但是我們只是沒有你。”

而後,許飛開始了很認真地詢問:“我微博私信過你,你從來不回覆。我不想問你原因,我只想告訴你,那些很寶貴的,大家一起走過的路……所以你為什麼要把我們弄丟呢?”

厲娜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出來解釋說“當年比賽的時候,尚雯婕就是一個很內向的人……我覺得她比賽的時候,和現在其實是一樣的。”言下之意:尚雯婕沒有變。

但許飛還是不能理解:“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要一直,好像把自己包裹起來。我覺得沒有必要,真的。”


02

如果事情僅停留在節目現場,也許大家簡單討論下也就算了——畢竟是節目嘛,現在的觀眾也都聰明著呢,“誰知道會不會是為了節目效果?”

但,大概因為承受的質疑太多,許飛事後又專門發了一篇微博。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從這部分內容,我讀到了三個信息:

● 1、許飛和尚雯婕不熟,上節目是為了勞務費而非友情

● 2、對於尚雯婕的“我很想你們”,她表示不能理解

● 3、尚雯婕不加她微信不回她私信,但卻回覆過別人的,她對此表示非常不滿


03

如果節目現場只請了許飛,那確實挺尷尬的。而且,尚雯婕“影后”的身份,也幾乎可以實錘了。

但,現場除了許飛,還有唐笑、厲娜和韓真真三位超女。

所以,許飛對尚雯婕“我很想你們”的不理解,以及藉著尚雯婕沒加她微信沒回復她私信這點就揪著尚雯婕不放,並表示“……把自己包裹起來。我覺得沒有必要,真的。”就

顯得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一來因為06年的那段經歷,確實代表著大家的青春;二來現場的幾位嘉賓裡面,也有那時跟自己很要好自己很喜歡的朋友,所以表達“想念”,其實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因為情境及氛圍營造,感動也是正常的反應。韓真真在事後回應也說起,當音樂響起,她也有落淚的衝動,但是忍住了。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所以,許飛質疑“臺下我們形同陌路,怎麼一上臺就感情這麼好了?”“微信都不和你加,一上來就想念你想到哭,你們開心就好”,就有些莫名其妙。

尚雯婕說“我很想你們”,明顯是泛指啊。她總不可能說“我很想你,真真”,或者“我很想你們,除了許飛”吧?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04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邊界感和分寸感。

且不說這是面向公眾的工作場合,就算是在私底下,如許飛這般“咄咄逼人”地質疑與追問,也是讓人難堪且尷尬的。

雖然你們曾經有過一段共同奮鬥的時光,但那時大家的境遇是相似的,因此觀念上和地位上的差距可能沒那麼大。

可是,那隻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段短暫的同行時光而已。之後,大家各走各的路,也有了不同的人生經歷,漸行漸遠,也是正常之事。

就像尚雯婕在節目中說“後來人生就各種變化,很多人可能真的就過了這個站,慢慢地大家就沒有再聯絡了。”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就如同學生時代就關係一般甚至還有點小小別扭的同學,若干年後再次相遇,可能已經只剩下“曾經是同學”的這個名分了。此刻,若對方混得比你好許多,你加微信的要求又被婉拒了,你就該懂得,“我們不再是我們”。

如果因此而耿耿於懷,覺得是對方不把你放在眼裡,甚至到了同學會,還公開質疑ta是不是看不起你,並苦口婆心地勸告說:你這樣把自己包裹起來,真沒有必要……

這種做法,除了讓人覺得你很不成熟之外,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也許,你還希望能再續同學之緣——或因為對當年的懷念,或因為對現實利益的考量——但,對方已經沒有了同樣的再續前緣的需求。

那麼,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尊重。

尊重對方,也是尊重自己。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05

理解,是人人都渴望的東西。

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不可以強求的,強求理解是一種邊界不清的、自戀的狀態。”

在人際交往中,若我們發出了請求,但對方並未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回應,我們就因此而憤怒甚至要為“討說法”而戰鬥,就是邊界不清的重要體現,也是人格發展不成熟的表現。

因為,這種感受背後的涵義是:世界應該以我的意志為核心,我的想法,就必須得到滿足,而且最好是以我期待的方式。如果我的想法未得到滿足,或者方式與我想象的不同,那麼,對方就是“壞”的,是有意與我作對。

在未分化出“你”與“我”概念的嬰幼兒來說,接受不了彼此意志的不同很正常。但若是成年人還抱持這種想法, 則會演變成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因為,很明顯世界並不是以某個人的意志為核心的。這意味著,“別人總是能適時地滿足自己”的期待很容易落空。這種落空,會導致發出請求者的巨大不滿,如果時間長了,甚至可能讓ta和外部世界間產生強大的“敵對感”。

這種“敵對感”,會讓人進一步喪失客觀看到真實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能力,最終將自己限制於想象而又得不到的“完美世界”中。

超女許飛質疑尚雯婕|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完美”與“真實”

我們常常說,學會拒絕是每個自我負責的人都應該學會的功課。

實際上,學會“不強求”也同樣重要。

不強求別人的感受和我一樣;不強求別人按照我的要求來滿足我的期待;不強求別人的理解;甚至,不強求別人的。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感受和獨立的意志。

理解並接受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不要求別人為自己的願望負責,是每個自我負責的成年人必修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