栒子木的故鄉

中國之大,有2000餘縣。一些縣人們知道,多數縣只知其名,還有一些很少有人知曉,比如,旬邑縣。在陝西省只要你問起旬邑,有人說在陝南;有人說在關中;有人說:噢,知道,在陝北;也有人忽一愣,旬邑?哎,在啥地方來著,真還說不上來,唉……,誰知道呢。

栒子木的故鄉

從省會西安出發,由西或北有四條大道通往旬邑。朝西過渭河經咸陽有兩條。一條沿西蘭公路,過禮泉、乾縣走永壽樑子,進彬縣城過涇河,翻上九里坡就到了旬邑張洪塬。這是條大道,當年陝甘總督左宗棠西上收復新疆走的就是這條道,沿路多柳樹,人稱“左公柳”。一條出咸陽過涇河,經涇陽縣口鎮入山,沿溝間開鑿的大道曲折至淳化縣,再翻大小兩架溝,就到了旬邑土橋塬。這條道一入淳化縣境,地殼運動劇烈,山體突兀崢嶸,是典型的地質褶皺帶。北走經三原,過耀縣有兩條道。一條從耀縣城向西,忽高忽低,翻山越嶺,經照金,再沿山路過石門關,就到了旬邑清水塬。若從耀縣向北,過銅川,入金鎖關,翻子午嶺,走馬欄川,沿甘肅隴東董志塬,就踏上了旬邑職(織)田塬。這是兩條險山道,也是兩條革命道。當年劉志丹、習仲勳等在這裡建立過照金、馬欄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政權,為中國革命立下了顯赫功績。如今革命成功了,這兩條道蜿蜒崎嶇,偶有瘴氣,道邊人煙稀少,過境車輛寥寥可數。

栒子木的故鄉

這去旬邑的路不少,知道旬邑的人卻不多。旬邑,古稱豳。以豳塬得名。遠古時期,旬邑是個很有名的地方,一時曾領中華之先。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力《古代漢語》裡說:豳(bin)國名,在今陝西旬邑縣西。《詩經?國風?七月》、《詩經?大雅?公劉》等篇曾生動地記述了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在這塊古老的塬上艱辛勞動、和睦安樂的事蹟。“於胥斯原,於豳斯館”,“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嫁”。詩裡的農事,彷彿歷歷在目,質樸恬靜,令人神往。經過大約10代人後,受北方戎狄侵襲,豳國人被迫遷入西岐,“武王以豳地列為王畿”。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以豳地賜秦,至戰國秦始置旬邑縣,開旬邑縣政區之端。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為抵禦匈奴南侵,派大將蒙恬修建了長達1800裡的秦直道,直道經旬邑七里川、石門關、老爺嶺、馬欄河,從雕靈關出境,長達180裡。

栒子木的故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旬邑為何稱“栒邑”呢?翻開《辭海》,一個“栒”字的釋義,從某種意義上十分準確地揭示了旬邑的本質和隱秘。《辭海》裡說:1、栒(xun),木名。《山海經?北山經》:“繡山其上是玉清碧,其木多栒”。2、栒子,薔薇科,通常為落葉或長綠灌木,單葉,互生,托葉細小,早落。木材一般堅韌,可制手杖和器物柄。3、栒邑,舊縣名。在陝西中部偏西,秦置縣,1964年改名旬邑。《山海經》裡的栒木未曾見過。山塬破碎,溝壑縱橫的旬邑倒是盛長栒子木。栒子木為灌木,一簇一簇,枝幹很少生岔。其枝條細長柔韌,指頭粗的細枝任憑你再費力地絞壓攀折,光滑的枝皮破裂後,裡面白生生鋼絲樣的纖維叫你不得不罷手。栒子木做不了房梁屋椽,卻能捆柴,編筐,做許多農具的柄把。旬邑人編筐,多為圓形,且稱其為籠,根據大小,分為大籠、二籠、小籠,籠的提手為曲柄,這曲柄只有把事先折彎的栒子木,埋在灰燼裡的闇火中煨一夜才成。

栒子木的故鄉

叢生、柔韌、長不成大樹,是栒子木的特色。像這栒子木一樣,旬邑的歷史文化名人也很少。旬邑人從盤古開天地掐算到今,依稀記得唐代有吏部尚書侯君集,宋代有進士範祥,明代有進士文在中等先祖賢達。從明萬曆年第一部縣誌起至清代、民國、當代志,只有清朝中晚期的唐氏家族算是旬邑歷史上最風光的人物了。唐家以農為本,以商興家,到第四代唐景忠時,正值乾嘉盛世,商號遍及13省50餘縣。商業街坊達90餘所。自稱“匯兌中國13省,包捐道臺知府縣銜”。乾隆60年,唐景忠被報為百萬富翁,還親赴北京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行的“千叟宴”。至此,唐家上通帝王,下結官吏,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100多年間,考取和用錢捐有功名官銜的多達36人。道光咸豐年間,在故居溝畔,唐家地主集北方四合院建築和蘇杭園林藝術,修建了氣勢宏偉的宮殿式庭院。今存旬邑唐家村西的庭院和唐廷銓(唐景忠侄孫,官及三品鹽運使司鹽運使)墓園仍彰顯著唐氏家族昔日的輝煌。唐家庭院大門上有一副楹聯,既寫了旬邑的淵源,也標榜了主人的精神,很雅很深。對聯是:“斯館依公劉之舊,先疇如昨,豳雅、豳頌、豳風,期不墜艱難事業;得氏自叔虞以來,世德相承,思憂、思居、思外,願無忘勤儉家規。”翻檢這段歷史,不禁想起地理學上的一條定律。那就是,植物對環境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這栒子木也許對旬邑人有著十分深刻的象徵寓意。旬邑有條豳水,浩浩蕩蕩流過縣域,匯入涇河。許慎《說文》裡說:豳,西極之水。縣城最宏偉的建築當數北宋嘉佑年間的一座磚木結構塔。塔叫泰塔,七層八稜56個風鈴。風過處,全縣都可聽見。凡是來看過泰塔的人,都可惜這塔寂寞寡鬱,立在這北山窪裡,雖不遜於大小雁塔,卻不為人識。塔身現微斜,據說是解放旬邑城時遭炮火而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旬邑盛長栒子木,倒知道旬邑蘋果好。旬邑已被國家列為中國蘋果優生區。旬邑地勢偏高,陽光充足,黃土深厚,晝夜溫差大,出產的紅富士蘋果,糖多汁豐皮豔,被譽為“中國蘋果之鄉”。


本文摘自《陝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