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登上了由新華通訊社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的頭版。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

“鄉村新聞官”

據新華社廣州4月12日電(記者鄧瑞璇、荊淮僑) “請大家少出門,也勿訪親拜友,戴口罩,講衛生……”今年過年期間,一個無人機上掛著小喇叭,用壯語播報著注意疫情防控的提示,在廣東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小三江鎮的三才村上空飛來飛去。

想出這一招的,是三才村的村民韋書貴,他是清遠575位鄉村新聞官之一。

疫情發生以來,在清遠的鄉村中,有許多鄉村新聞官主動擔起宣傳勸導、排查防控、清潔衛生的職責,成為倡導移風易俗和傳遞文化信息的“小喇叭”。

春節期間,瑤族有舉辦紅白事的習俗,往往形成人群聚集。新聞官利用在村裡人事熟悉、在群眾中有威望等優勢,在疫情期間,耐心勸導村民紅事延辦,白事簡辦。

“有些村民不太理解,覺得小題大做,我們就先勸服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再讓他們和我們一同勸說村民。”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橫坑村鄉村新聞官唐瑩敏說。據統計,春節以來,連南全縣共勸導了40多起紅事延辦、90多起白事簡辦。

三排鎮連水村的鄉村新聞官盤愛麗,則策劃拍攝了佩戴口罩、科學防護的短視頻,發到村民群裡和短視頻平臺,對村民進行防疫知識的宣傳科普,頗受村民歡迎。

在疫情之外,鄉村新聞官們也是鄉村文化、國家政策上傳下達的傳聲筒。

平日裡,韋書貴經常通過村裡的大喇叭、拍攝短視頻、深入田間地頭等方式,向村民傳達惠農政策和“三農”知識。“直接講政策很多人聽不下去,我就用本地的話解釋給他們聽。”

“他講的都是比較有用的知識,大家都很支持。”三才村村民謝燕梅說,村裡人都很信服韋書貴,也很配合村裡的工作。

2018年,清遠市創設“鄉村新聞官”制度。“清遠是農業大市,長期以來黨的理論政策下鄉渠道不暢,不能精準抵達農戶,影響了鄉村中文化傳播和宣傳的有效性。”清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建軍說。因此,清遠希望通過打造一批鄉村本地“網紅”——鄉村新聞官,為鄉村代言、發聲,破解城鄉二元話語體系,打通城鄉信息不對稱的“最後一米”。

目前,清遠一共聘任了575位鄉村新聞官,他們有的是村裡的幹部,有的是頗具威信的鄉賢,有的則是熱心村中事務的年輕人。他們利用新媒體平臺並深入田間地頭,用本土的語言生動地傳達國家政策,講好鄉村的故事,展現鄉村風貌,播報農事信息,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農民致富。

清新也發揮鄉村新聞官力量

推進疫情防控、春耕復產

前段時間,清遠市鄉村新聞官、石潭鎮水西村村民理事會副理事長劉逢明奔走在田間地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農業生產,力爭做到“防疫不誤農時”。還獲得了省臺點贊!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劉逢明叮囑村民一定要做好防護,戴好口罩,洗好手,不要過分擔心

李志強、李金煒、鄒瑞文、成偉強、馮介水等鄉村新聞官們,主動肩負起清遠市鄉村新聞官的職責和使命,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宣傳引導工作中。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他們網絡宣傳,積極引導;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出資出力,多措並舉,發揮新聞官力量,擴大群眾對疫情防控的知曉度、覆蓋面,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在疫情防控期間,鄉村新聞官清新區的代表們還參與錄製《防疫黨員說》小視頻,用接地氣的快板方式傳播防疫信息。

今天,清遠鄉村新聞官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

鄉村新聞官助農銷售:前段時間,清新有部分種養的農產品出現滯銷情況,鄉村新聞官清新區的代表們,充分發揮城鄉信息傳播的積極作用,助農銷售,把新鮮農產品送到居民家。

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

助農民致富

清遠鄉村新聞官,好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