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幼女詞

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幼女

施肩吾生卒年不詳。字希聖,號華陽真人,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人。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中進士,未授官即東歸,隱居在洪州西山,棲心玄門,養性林壑間,最後終老山中。早有詩名,張籍有詩云“早聞詩句傳人遍"(《送施肩吾東歸》)。性放逸,又得玄門真諦詩歌有超脫之功,寫景生動,想象豐富。所著《西山集》辨疑論西山群仙會真記施肩吾詩集等均已佚,今《全唐詩》僅存詩一卷。宋人計有功《唐詩紀事》評施肩吾其人、其事曰:“為詩奇麗,著《百韻山居詩》,才情富贍。”明人許學夷《詩源辯體》評施肩吾豔詞雲:“語多新巧,能道人意中事,較微之豔詩遠為勝之。”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施肩吾故鄉浙江桐廬

清人黃叔燦《唐詩箋註》評其詩歌雲:“施希聖絕句多拗體,格律清矯,有意拔俗。晚年高蹈洪州西山,亦足徵其性之僻也。”古來各家寫景寫情的小詩不少,山水詠懷,風物有志,而就生活瑣事入題,“雖若淺切,然時有過絕人語,頗可觀覽”(《東觀餘論·跋施真人集後》)者,當屬施肩吾的《幼女詞》,它以幽默風趣的筆墨描繪了童真的樂趣。前兩句,作者以愛憐的口氣粗筆勾勒幼女之情狀。“幼女才六歲”,“才”字既道幼女之幼,又似含詩人千般情意,或殷切、或憐惜、或喜悅、或無奈,世間況味,親情人倫,皆付諸一字,而讀來更是意味無窮。“未知巧與拙”,語承上句,轉換自然。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幼女

“巧”則聰慧,“拙”乃憨樸,幼女是巧?是拙?皆由看似肯定卻又否定的“未知”二字出之,這樣,語帶伏筆,留下想象空間,一幅寫實的生活畫卷就此鋪陳。的生活畫卷就此鋪陳。“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入夜時分,月高星稀,語帶嬌嗔的幼女在堂前鄭重其事地學人拜月。唐代,女子在七夕之夜拜月乞巧的習俗風行,為的是織女能賜給其織布、繡花、縫製衣服的慧心巧手。“拜新月”三字,既點明時間,亦照應前句的“巧”字然六歲幼女學形式而不詳內容,雖拜月學人,卻弄“巧”成“拙”憨態可掬,令人忍俊不禁。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中秋拜月

後兩句,詩人通過直接描摹幼女的行為動作,將幼女天真、無知、頑皮、可愛的性格特徵揭示出來亦是對前句“未知巧與拙所設懸念的回答。是巧?是拙?讀者自解其意。其實,“巧”與“拙”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團圓美滿的心情。中唐漸亂,宦海仕途多厄,茶餘飯後,稚子敲棋,冷墨素手,偶來興致,趁著餘暉西落,與幼女庭前嬉戲的也恐只有隱逸“豫章西山”的施肩吾做得來。在他眼裡,共享天倫應是山居的無上之處,雖然家境清寒生計維艱,但那份閒樸、自然情懷彌足珍貴。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餘暉西落

這兩句與杜甫《北征》裡的“學母無不為,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籍畫眉闊”在表現兒童頑皮的性格方面雖然一致,但所映射的詩人心境卻截然不同。關於此詩,若論立意,《詩辯坻》卷三雲“施肩吾《幼女詞》,摹事太入情,便落卑格”,實乃矯枉之說。詩之取材,有情有義便謂好詩,詩品本無高下,人品卻分尊卑,施肩吾一生向道,此中況味,非真情義可摹!這與其詩《雜曲》“不如山梔子,卻解結同心”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解得,解不得,看似無意,卻深得真意。

詩人以生活瑣事寫起,描摹幼女的天真頑皮,表明純真質樸的可貴

山梔子

故《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山民曰:“細景”。顧璘曰:“意新”。周曰:“幼女無知,學人拜月,天然景趣,自覺悅人”,於鵠《古詞》“俱述小兒女行徑,語似古殊不如此詞淺而有致”都是在充分肯定此詩所含真情後所做的頗高評價。總之,全詩信手拈來,鋪陳得當,意象新奇,意境高遠。以生活瑣事寫起,前兩句似問非同,留有伏筆;後兩句轉折起伏,未正面回答,卻以“學人”二字使全詩生動。用字凝鍊,幾無修辭,讀來卻咂之有味,“真得道者之言”(《東觀餘論·跋施真人集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