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文 | 李曉蕾;頭圖 | IC Photo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湧入者無數,倖存者極少。

談及互聯網公司,在某個領域屢戰屢敗時,外界常常將其歸結於缺乏“基因”、某種業務DNA。

譬如,行業流傳的說法有,騰訊沒有短視頻基因、阿里沒有社交基因、百度沒有視頻基因等。

這種“公司基因論”也曾引發過很大範圍的討論,張一鳴2016年曾在微博評論稱,“基因論有理,但什麼都歸基因,就和找藉口就沒什麼區別。”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即便字節跳動常被評價為“沒有界限”,但在很多領域,核心守擂公司築下的壁壘往往都難以突破,在短視頻上稱霸,在社交上卻屢屢敗北。

實際上,在很多領域和賽道,市場無法實現完全意義的飽和佔有。正因此,無論已經成長起來的老牌互聯網公司,還是仍在探索的創業公司,都試圖從中佔有一席之地。

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這四大領域和賽道的爭奪和挑戰從未間斷。競爭激烈、蜂擁者無數,但在互聯網紅利已然消失,主賽道已經有“頭部選手”的當下,真正的顛覆者少之又少。

這些領域就像無底洞一樣的“天坑”,人人都明白,還有機會,卻總難獲成效。

這些“天坑”到底有多難?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社交:誰都不死心

沒有哪一家老牌互聯網公司,願意輕易放過社交。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梳理後發現,2019年,單是互聯網大廠就推出了超過50款社交產品。而在今年4月之前,則已有包括騰訊“輕緣”、阿里“淘花”、快手“毛柚”等16款社交App問世。2019年雖是社交大年,但仍未有刺激廣泛市場的產品問世。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一方面,市場上社交產品層出不窮,針對中老年人、95後、00後、下沉市場等不同人群,細分到興趣、語音、視頻、辦公等領域。

而另一方面,市場上已經有足夠多的社交產品在運行,但人們本質的社交需求仍未被完全滿足。

社交產品之難,熟人社交難於社交關係的遷移或重新建立;而陌生人社交則需要跳脫開陌陌已有的產品,興起的soul等,建立起真正意義的社交和互動。

源源不斷的社交產品,都聚焦在如何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社交需求,但要跳脫開已有的產品搭建,困難已經不小。

社交行業殘忍的點還在於,如果你不是第一個做的,不是第一個跑出來的,你就將失去先機。

事實上,隨著社交行業監管逐漸嚴格,創業的門檻也逐漸增高。尤其是,在互聯網紅利整體消失的當下,如何將社交產品玩出新的花樣,留給產品創新或排列組合的機會也在變少。

號稱“App工廠”的字節跳動,擁有“阿里經濟體”的阿里巴巴,都很難從中殺出一條血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阿里都被困在“沒有社交基因”的陰影裡。釘釘意外地打通了職場辦公的路徑,而從最近增加“圈子”等功能來看,釘釘也想成為一個可以社交的產品。

社交代表著流量池、代表著掌握社交關係鏈。拼多多、雲集、許多微商企業的誕生之初,都將觸角伸向了微信,在這裡,可以迅速地擴散和生長。但今天,要想在微信內分享其他產品的鏈接,已經不再容易了。

社交併不是一個能輕易被複制的行業,雖然進入這行門檻很低,似乎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構建一款社交產品,但其實,社交有著很高的壁壘。只有真正理解人的社交行為,理解人性的產品,才足以造就有吸引力的社交產品。

這也是“微信們”“陌陌們”能久久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原因。同時,社交巨頭們也不曾放下戒備,字節跳動缺少社交產品,於是有了多閃、飛聊,騰訊需要全面防禦,於是才會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開發了上十款社交產品。

收購、自研,有充足資金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兩條腿走路,在大產品的生態下補足配套的小產品,或者直接以併購的方式,吞併競爭對手,或者補足用戶生態。

而隨著5G時代邁進,新的社交方式、模式或許都會面臨變化。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等發佈的《5G消息白皮書》中就提到,未來,5G提供點到點消息和群聊服務,除文本外還支持圖片、音頻、視頻、位置、聯繫人等多種形式,而且用戶無需下載客戶端,無需添加好友,就能收發其他手機號用戶的5G消息。

這或許,就是三大運營商在“飛信”之後,狙擊社交產品的動作。而對創業者來說,可開發的空間已經不多,但機會就藏在真正的用戶需求裡,只需要你找到它。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短視頻:再造抖音、快手

如今,長視頻領域形成了“優騰愛”的相對固定格局,新的玩家幾乎很難突破。

成長於PC時代,在數場鏖戰之後,長視頻平臺的壁壘和內容積累已經很難超越。而無論劇集、綜藝都意味著,這背後是昂貴的項目合作費或版權費,沒有極為雄厚、穩健的資金,挑戰者都難以出招。

但短視頻UGC主導的模式下,誕生出了抖音、快手具有龐大流量的APP。短視頻脫離了長視頻平臺PGC,重投入的模式,也更切合大眾當下碎片化閱讀的習慣。

抖音、快手搶奪用戶時間的神話在泛娛樂領域傳開,短視頻產品成為市場香餑餑。但字節系抖音為首的短視頻矩陣,快手培養了用戶習慣,分走最大的市場,如無顛覆,很難促使用戶轉移。

互聯網女皇報告也顯示,短視頻是互聯網時長紅利僅剩的增長入口,從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國短視頻App日均使用時長已從不到1億小時,增長到了6億小時,兩年的增長率高達600%。

騰訊是孜孜不倦的挑戰者,一直以來,短視頻都是騰訊的“心結”。從2013年的微視開始,騰訊先後推出了十多款短視頻產品,但都已失敗告終,就連後期復興,砸重金吸引用戶、MCN機構入駐的微視都始終不溫不火。

目前來看,騰訊是否能扳回一局,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微信“視頻號”。但這個尚在打磨中的產品,結局如何還很難說。

騰訊之外,以好看視頻為主的百度系產品也處於中部位置,兩者均難以撼動抖音、快手的位置。事實上,只有極少創業者抓住了短視頻的時機,如微信小程序“小年糕+”定位中老年人群,也收割了大批流量。

在泛短視頻平臺已被巨頭蠶食的當下,創業者空間自然不多,他們需要找到更細分的領域,更精準的人群。但在廝殺的這些年中,但凡有市場,都曾有過沖擊者。同時,隨著短視頻的風靡,圍繞短視頻的剪輯製作工具也開闢了一個小的戰場。

抖音、快手從全然不相同的兩種路徑,兩種定位和風格,完全不同的算法邏輯鑄造了完整的內容生態。要知道,騰訊、百度都將短視頻提升至核心位置,並投入了極大的資金和資源,促進用戶的增長,但他們也不過只能搶奪到少數。

下沉和出海是擺在這一領域相關企業、創業者的機會。從此前看視頻就能賺錢的短視頻“極速版”之爭,到Tiktok與YY旗下短視頻產品出海遭致的難題也可以看到,這些市場同樣並不容易。趣頭條也曾推出多款短視頻產品試圖狙擊抖音、快手,但都以失敗告終。

目前來看,抖音、快手把更大的精力置於直播業務的開展上,從這點上看,他們的對手是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有映客、YY等直播平臺。而在此時,對許多公司來說,他們的挑戰還停留在第一步,如何打造一個有長期吸引力的短視頻產品。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搜索: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

“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市場上曾盛行這種論調。

最早時,雅虎曾靠開放和免費的搜索和查詢,利用湧入的流量來做廣告,換取盈利的模式,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互聯網公司。後來的Google、百度都沿用這一模式,並嫁接更多的技術、更快捷和智能地解決問題。

根據CNNIC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中國搜索引擎用戶數量仍在增長,達6.95億人佔全部網民的81.3%。在百度財報中,也足以看到搜索所帶來的鉅額收益,2019年營收達1074億元,其中與搜索引擎有關的在線廣告佔總收入的72.7%。

2月21日,今日頭條正式上線獨立的頭條系搜索產品——“頭條搜索”APP。同時,頭條搜索亦有網頁版。這被看作是字節進軍搜索的關鍵節點。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如果從百度建立開始計算,搜索之爭打了整整20年。在搜索引擎由百度、搜狗、神馬分走絕大多數市場份額,360搜索也已經明顯跟不上步伐,這一狀況維持了多年之後,攪局者字節跳動入場了。

毫無疑問,今日頭條的“算法推薦機制”是其成長並發展壯大的基石,基於這種個性化的推薦引擎技術,今日頭條從眾多資訊產品中脫穎而出,抖音則讓人越刷越“上癮”。算法瞭解你想看的,而搜索則強調精準。

事實上,微信也是入局者,微信“搜一搜”更名微信搜索後,張小龍親自跟進這一功能,足以可見其重要程度。微信生態內擁有海量的內容,同時,擁有大量品牌服務號,同時,微信搜索不同於傳統的搜索引擎,現階段來說,它沒有盈利要求,也就意味著,顯示內容會更純粹。

而今年3月,華為還在海外市場推出了華為搜索,對標谷歌搜索。儘管華為表示目前並未有在國內市場推出的打算,在陸續發佈鴻蒙系統和HMS後,華為推出搜索功能,更大程度上,或許只是為了聚合海外市場的能量。

今日頭條CEO朱文佳曾稱,頭條是信息分發平臺,搜索是信息分發的一種基礎形式,通過搜索,用戶能夠更精準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更多時候,用戶在意的是搜索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度。畢竟,在2012年時,360推出綜合搜索,也就是說,360搜索內整合了百度搜索、谷歌搜索內容,這也是不少用戶願意使用360搜索的原因之一。

但在豐富度上,今日頭條等後來者顯然難以與百度抗衡,尤其是,如何從海量自媒體信息中找到可信的內容,如何辨別真假,也是關鍵問題之一。

而在競價排名引發輿論事件之後,信息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也會被納入用戶考慮範圍,尤其在問診求醫時,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關鍵。這些都是搜索發展至今的關鍵遺留問題,在使用搜索時,充斥著大量不確定或不準確的信息,是搜索引擎的難題。

通過搜索,平臺可以反向對用戶做需求的精準畫像,這是廣告商實現精準營銷的路徑之一。百度靠搜索這隻現金牛鑄造了最有效的壁壘,想要打破這層壁壘,並不容易。

互聯網四大「天坑」: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誰更難?

教育:難做,見效慢

幾乎所有教育創業者都深有體會,教育是一個回報週期很慢的行業。

從2014年這一賽道被激活後,從K12、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等細分賽道產品不斷湧現,跑出了諸如好未來、流利說、跟誰學、網易有道、等上市公司,VIPKID、火花思維、掌門1對1等明星公司。

今年,受疫情影響,教育部“延期開學”通知下發後,各地都幾乎開啟了“雲上課”模式。在線教育公司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酷傳數據顯示,在疫情封鎖初始,在線教育APP下載量呈現大幅下降趨勢。隨著疫情發展,“停課不停學”通知的下發,頭部幾大在線教育APP下載量一路飆升,在2月最後一週,六大平臺周總下載量超1.7億。

但迴歸市場來看,在市場發展數年之後,隨著教育類公司暴雷事件頻發,市場內熱門領域已逐漸被鎖定,熱門領域創業門檻日漸增高,資本活躍度也逐漸下降。尤其,隨著近幾日好未來自曝員工銷售額造假,教育行業又一次發生了震盪。

對創業者來說,不斷被市場擠壓的空間外,巨頭也在伺機入場。

此前,Tech星球曾獨家報道,拼多多連續上線兩款快應用:“數學公式寶典”、“可視量角器”(3月13日下架),儘管只是兩款偏靜態的產品,但也透露其進軍教育的信號。

字節跳動也同樣在開拓教育領域,在字節跳動創辦8週年,張一鳴發表全員信中就提到,教育業務將是他重點關注的三大新業務方向之一。

過去,字節跳動曾先後推出知識服務類“好好學習”,在線英語學習平臺gogokid,aiKID開言英語等十餘款產品。在自研的同時,也不斷收購教育公司。儘管這些產品中並未真正跑出頭部產品,但張一鳴說他其實“不焦慮、有耐心”。

“最近在線輔導市場非常熱,很多人問我公司的業務進展。我其實不焦慮,有耐心,我覺得現在還是很早期,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同時,張一鳴還宣佈,字節跳動教育業務在北美已經有超過5000名外教,由此可見,字節跳動的目標不只是國內市場。

2019年,在線教育行業被稱進入寒冬,爆雷、裁員事件頻出,一個很明顯的外部環境變化是,資本收緊了。

伴魚CEO黃河曾在接受Tech星球採訪時表示,本質上,教育是一個特別重的服務行業,它的服務週期很長,服務複雜度很高。他認為,教育行業會更關注產品模型本身的健康程度,用戶體驗,效率這些問題,少兒英語領域激進投放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小。

“雲上課“讓在線教育成了小風口,但無論怎樣,教育行業的主流玩家仍聚集在頭部公司,留給新入局者們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巨頭帶著鉅額資金和業務進場,也未必就能收割行業。

計算機科學家吳軍曾在《浪潮之巔》中提及,為什麼一個公司進入成熟期以後,很難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

他與許多管理者探討最後的結論是,一個在某個領域特別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經被優化得非常適應這個市場,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等已經非常適應,甚至過分適應自己傳統的市場。這使得該公司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會漸漸地、深深地植入該公司,可以講是這個公司的基因。

而社交、短視頻、搜索、教育,正是其中更為艱難的領域,投入者無數,倖存者極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