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學生時期,拉希德·華萊士天賦即為人所注目:6 尺10 寸,兼具高度和機動性,還有不可多得的柔順手感,拉希德·華萊士是所有教練夢寐以求的內線。在北卡第二年,他入選了全美大學第二隊,也讓球隊打進四強。隨後便和同學傑裡·斯塔克豪斯 一同宣佈棄學,並以第四順位被華盛頓子彈所選中。不過當時有著「密西根五虎」兩名主力:微博和朱萬霍華德的子彈隊,比起內線更需要的是後場戰力。於是一個球季過後,華萊士便在一場二換二的交易中,與巴特勒一同打包,作為換來羅德·斯特里克蘭和 格蘭特的代價。就這樣,華萊士到了波特蘭,一待就是八個球季。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崛起

華萊士沒讓開拓者球迷等太久,他不但坐穩先發大前鋒,並和因傷來美國尋求治療,前蘇聯傳奇球星薩博尼斯成為開拓者最堅固的兩座城牆。兩人不僅防守能力堅強,進攻手段多又兼具高球商。打法可內可外,還可以高低位互相替換,也成了開拓者最強的依靠。


雖然身手優秀,但華萊士數據並沒有呈現爆量成長。因為此時的開拓者在新銳科技人 保羅艾倫全力金援下,成為全聯盟最具野心的隊伍之一。有著老闆無限金援的保證,總管 " Trader Bob " Bob Whitsitt 也開啟了比美 2K 玩家的瘋狂交易模式。逐步換來了 , 布萊恩·格蘭特, 小廝, 史蒂夫·史密斯,以及皮蓬。到了 90 年代末期,開拓者已是一支號稱有兩套先發名單,人人皆兵的強隊,也自然不需要華萊士大量砍分。而且比起每場砍下 30 分,他也更樂意顧好場上一切細節只為贏得比賽。


這支開拓者在 99-00 球季來到了巔峰:迎來昔日「天下第二人」 皮蓬與史密斯為球隊湊齊最後的拼圖。在常規賽保留薩博尼斯體力的同時依舊能拿下 59 勝的驚人成績,攻防兩端皆以高超效率宰制對手。然而就在他們以為能闖入總冠軍賽時,卻在西區冠軍賽最後 12 分鐘慘遭大逆轉,成為OK組合首冠的犧牲者。這一年的華萊士不僅首度入選明星賽,更在季後賽展現出巨星級的身手影響比賽。然而正當開拓者球迷以為華萊士即將蛻變成巨星時,他們卻不明白一顆不穩定的炸彈即將引爆 ...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Jail Blazers

和另一名特色鮮明的前鋒羅德曼類似,球場上的華萊士雖然有著為勝利奮鬥的奉獻精神,卻也有著桀驁不馴的一面,從進聯盟開始,華萊士每個球季均會吞下兩位數的技術犯規。就在胎首度成為明星球員的 99-00 球季,隨著其宰制力逐漸提高,華萊士的脾氣也開始愈發不可收拾:整季吞下 38 次技術犯規,並被驅逐出場 6 次。但這不是最多的,因為下個球季他又以 41 次技術犯規, 7 次驅逐出場再度刷新紀錄。

華萊士不止場上與裁判的關係緊張,場下和記者的應對隔閡也是日漸增加。他一向以「黑人主義者」為傲,一但他認為你的行為與言詞有強烈針對性或是不入流的提問,便嗤之以鼻。輕則敷衍嬉笑過去,重則發脾氣並反過來詰問當事人。贏球時還好,輸球時面對犀利的提問,場上被裁判盯上,場下又面對記者們銳利提問的華萊士脾氣逐漸失去控制,加上畫面不斷放送成了惡性循環。隨著主力的失序,00-01 球季的開拓者也在季末跟著失速:明星賽後球隊僅打出 15 勝 17 負,完全不像賽季前段拿下 35 勝矢志重返榮耀的勁旅。失去團結的開拓者也早早在首輪被上季對手湖人早早淘汰出局,更糟糕的是,華萊士又失控了,且這次他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他將毛巾扔在老將薩博尼斯的臉上。不甘受辱的薩博尼斯憤而宣佈退休(雖然之後又回來打了一個賽季),也讓開拓者內部不合的問題完全浮上了桌面,球隊走向了沉淪。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隨後兩年,開拓者成了運動媒體最大的箭靶。當然,他們脫序的行為也難辭其咎:伍德持大麻被逮,蘭多夫和帕特森在練球時打架,坎普體重失控等不勝枚舉。此時更衣室可謂全然失去控制,本文的主角華萊士和賽場外的一切矛盾也日益激化,2003 年他甚至下場後跑去威嚇裁判多納格 。由於種種行徑太過誇張,這時的開拓者也被安插了 " Jail Blazers " ,也就是「監獄者」的外號。雖然場上他們仍能靠著優秀的天賦與充足戰力打進季後賽,但到了季後賽,球隊完全不具鬥志與韌性。不但連續三年一輪遊,中間甚至一度創下季後賽十連敗的難堪紀錄。場上失利,場外負面新聞連連,也讓波特蘭球迷對這批球員不滿與日俱增,為首的華萊士更為千夫所指的罪魁禍首。換句話說,他失去了波特蘭球迷的支持。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離隊

03 年後,心灰意冷的皮蓬離開開拓者,回到公牛待隊,年事已長的薩博尼斯也決定離開 NBA。更重要的是,上至保羅艾倫,下至當地球迷都希望脫離 " Jail Blazers " 的陰影。顯然地,是該改朝換代了。雖然華萊士正進入球員巔峰期,但他已失去民心所向,反而 03 年季後賽讓球隊絕處逢生的蘭多夫成為球迷新寵。先前有著失去 傑梅因·奧尼爾的開拓者球迷不希望再次承受潛力球員離隊後大爆發的難堪,那麼打相同位子的華萊士離隊也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04 年交易大限前,在球隊打了大半季的華萊士終究還是被送走了。他和佩爾森一同前往亞特蘭大,換來了謝里夫·阿布杜爾·拉希姆 丹·迪考和一代火鍋高手西奧·拉特利夫。不過神奇的是,他為老鷹打了一場後又在一筆涉及三隊,六名球員的大交易中來到了活塞,而他在此找到了歸宿。


華萊士的到來讓活塞先發大前鋒問題迎刃而解,並組成了令聯盟風聲鶴唳的「雙 華萊士」連線,成了最恐怖的防守組合。他和拉里布朗所率領的活塞化學反應出奇的佳:三月甚至曾讓對手連續五場拿不到 70 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這支「新壞孩子」在季後賽爆冷擊敗湖人,拿下那年的冠軍。華萊士也在一季內順利完成自我救贖:從令人頭痛的麻煩製造者變成奪冠關鍵 X 因子,也完成自己對湖人的甜蜜復仇。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華萊士,一開始嘗試走了教練之路。但在活塞當了一年助理教練後似乎感到不夠滿意旋即離開。近年的華萊士則是把重心放回了他大學發跡地北卡,但不是指導職業球員,而是從高中教練做起。不過其餘時間,他也有協助個別指導後進,最近一次是尼克斯的米切爾羅賓遜。


同時,他也是 ESPN 的常客,他敢言的個性以及對球賽獨到的一面都使他具備成為球評的好條件,你總能在一些訪談中看到他的身影。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總結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用在華萊士身上是最貼切的了。儘管數據不起眼,但他的天賦是一般人都能看見的出類拔萃,卻又和選秀會那些跳跳人的半成品不同,他同時還具備了出色的球場判斷與紮實的基本動作。有著當一哥的天賦,卻對打好「正確籃球」更有興趣,重視團隊整體表現勝過個人數據,某方面來說和 NBA 的球星文化有些背道而馳。雖然這樣犧牲精神可貴,但他的天賦卻總是讓球迷或是教練忍不住希望其多打一些:比方說那高舉高打,放到現在來看依舊是獨具特色的招牌動作,你總是希望他能多出手個幾球。


而這也是華萊士在開拓者時期不斷遭遇的矛盾,更是時常被記者追問的話題,或許這都成了讓他漸漸失去耐心的原因之一。在活塞,他不再需要成為球隊頭號、甚至第二得分選擇,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任務。也許正是那樣的活塞能讓華萊士不用場上場下扛下第一線壓力,只在必要時刻挺身而出,也讓他場下的問題獲得控制。


被誤解的怒吼天尊——狂放不羈的拉希德華萊士!


數據不夠出色,加上大量負面新聞,影響了後人對華萊士的評價。事實上即便同時期還有鄧肯, 加內特, 馬龍, 韋伯和 諾維茨基等名人堂級大前鋒,華萊士在當時明星群集的的西區鋒線中依舊能佔有一席之地。有時候會覺得,若他生於這個時代,會是最適合當代特性的內線:防守端從低位防守到護筐都毫不含煳,年輕時的機動性換防到後衛也不成問題。進攻端除了低位外,更能轉移球,能打四號也能打到五號。另外在現代,他大量出手三分的習性也不會再被教練視為毛病,「狗屁三分」到了現代將會成為延伸五號,變成拉開空間的一大利器。


或許華萊士只是走在時代的前端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