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恐怖題材向來吸引人,捂著眼睛也想看完,去年期待滿滿的《中邪》計劃在清明上映,卻被廣電爸爸叫停,引來一片噓聲。

為啥恐怖題材吸引人?刺激唄。

別樣的視聽衝擊滿足了禁忌感和獵奇心,讓人汗毛直立大呼過癮。

然而有一種恐怖風格里,卻多了一份優雅和浪漫,那就是哥特風。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神秘的哥特建築

話說從前日耳曼民族有一支部落,名曰“Goth”即“哥特”,這支部落從公元4世紀延續到7世紀,他們武力強盛,曾毀掉了羅馬帝國,因此在歐洲,哥特人被冠以“野蠻、粗魯”的頭銜,“哥特”則被賦予“恐怖、愚昧”等含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反對中世紀天主教反人性的統治,於是諷刺中世紀的教堂建築為“哥特式”。

而實際上,所謂的“哥特式建築”跟哥特人的建築並沒有卵關係。

這個暗黑系的鍋,哥特人一背就是好多年,雖然文藝復興排斥哥特,但哥特建築的藝術性不可否認,它起源於11世紀的法國,結構發展自羅馬教堂的十字交叉拱,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精進。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哥特建築的內部特色為尖拱券、尖拱門、飛扶壁等。外部有尖頂、垂直線條、彩色玻璃花窗。整體的纖細修長感,讓人產生向上的激情,陷入透徹的謙卑與懺悔之中,在這種神聖的環境也難怪教會能左右眾生。

文藝復興時沒落的哥特建築,在18世紀的浪漫氛圍下再次崛起,從宗教席捲了

世俗文化,歐洲人用磚石將鋼筋包裹,模仿哥特教堂的風格,建起一座座古典風格的標誌性建築,象徵了對人間財富的崇拜。

到了20世紀,美國東西海岸風靡一種哥特復興風格的摩天大樓,最著名的當屬帝國大廈。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隨著時代發展,哥特風建築不斷創新,西班牙建築師

高迪(Antoni Gaudi i Cornet),設計了巴塞羅那聖教堂,為了實現他的奇思妙想,花花公子硬生生把自己過成了修士,不惜為籌款而親自乞討,奉獻了自己所有的心血,留下了一座神奇的建築瑰寶。

吸血鬼的愛情故事

哥特風還從建築發展到了文學。

1764年,英國作家賀拉斯出版《奧特朗托城堡》講述了“一個哥特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哥特古堡,恐怖、刺激的情節吸引了大批讀者,這類小說被叫做“哥特小說”。

骷髏、死亡、巫術、古堡、黑夜,是哥特小說的標誌性元素,充滿了絕望血腥的氣息。

1897年,布蘭姆出版小說《德古拉》(《Dracula》)塑造了吸血鬼的經典形象,故事發生地特蘭西瓦尼亞被稱為吸血鬼之鄉。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德古拉是位驍勇善戰的伯爵,他性情暴虐卻專情於妻子伊麗莎白,征討土耳其時人們謠言他已戰敗身亡,伊麗莎白悲痛地殉情了,自殺的靈魂無法升入天堂只能墜入地獄,等待德古拉回來的是妻子的屍體,他責問上帝,自己一生為主而戰為何得到這樣結局,他憤怒地用劍刺穿了十字架上的耶穌,投向了惡魔,成了一個以鮮血為食的吸血殭屍,孤獨而又痛苦地永生。

傳說,被咬過的人也會變成吸血鬼,於是為了不讓吸血鬼太無敵,歐洲人給吸血鬼安排了一個死對頭。

狼人比吸血鬼年長得多,它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希臘神話,以古堡為特定場所,是哥特文學最初的形式,而發展到後期不再拘泥於空間,哥特文學以恐怖為外殼,實際上展現的是人類的陰暗面,是對社會正統思想的挑戰。

哥特時尚最時尚

時尚,是個很玄的東西,可惜我不懂。

哥特就孕育著這種時尚細菌,它的叛逆黑暗絕不會被搖滾樂隊放過。

1979年包豪斯(Bauhaus)以一首怪異的歌引發了“哥特運動”,就是“哥特聖歌”《貝拉·盧卡西之死》(《Bela Lugosl’s Dead》),雖然我聽得頭疼,但當時的有志青年們發現,天堂和地獄有了新的意義,宗教也可以很fashion。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於是哥特音樂帶動了一種地下文化,包括服飾、妝容和視覺藝術等,一系列美學體系

哥特裝扮以黑衣為主,慘白的皮膚和黑白的妝容,凸顯暗黑酷炫的特色。

都說時尚是個圈兒,哥特時尚正是從古建築中獲得的靈感,被喻為“穿上身的建築”,建築骨架、彩玻璃、十字架,都能用布料和飾品來表達,這種帶著宗教神秘感的裝扮,逐漸成為時尚界的寵兒。

2015年巴黎時裝週,紀梵希就用哥特主題演繹了一場黑暗童話,展現了迷人的邪惡。

第七藝術裡的哥特

哥特既然滲透進了文學、繪畫、音樂,那麼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也不會掉隊。

電影《潘神的迷宮》將所有哥特元素放在一起,講述著一個個孤獨怪物的故事,主人公的非人身份使其無法與人交流,他們恐怖、孤僻、黑暗,卻有著一顆純潔高貴的心,《剪刀手愛德華》正是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蘊含著絕望的美感。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我拿起刀就不能擁抱你,放下刀就不能保護你”,這樣的黑色浪漫十分受眾。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導演們也熱衷於以陰鬱為手段,描繪憤世嫉俗的高貴氣質,像阿湯哥盛世美顏的《夜訪吸血鬼》,別具一格的動畫《鬼新娘》,以及最近獲得奧斯卡的《水形物語》。

哥特電影以迷人的姿態,華麗的場景,黑暗的童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有人問:中國有哥特嗎?

沒有。

這種在基督教背景下誕生的藝術,只能在西方的文化土壤成長,所以中國恐怖不是哥特恐怖。

與嘻哈與朋克不同的是,哥特文化沒有散發政治運動氣息,其包容性很強,暴力與仇恨是被誤讀的表層,主流思想忽略的罪惡認知和悲痛情緒,才是他們想要表達的情感,與其說哥特式是一種藝術,不如說它是一種態度。

哥特:狼人與吸血鬼,最浪漫的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