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紅櫻桃點亮脫貧路 特色採摘引客來

北碚:紅櫻桃點亮脫貧路 特色採摘引客來

貧困戶王正安正在檢查紅櫻桃結果情況。 齊宏 攝

人民網重慶4月13日電 “家裡有2畝地100多株紅櫻桃樹,到了櫻桃採摘季,我估摸著一週能賣2000多塊錢。”13日,重慶市北碚區金刀峽鎮小華鎣村青山溝組貧困戶王正安掰著指頭,算增收賬。如今的紅櫻桃是小華鎣村脫貧攻堅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但就在幾年前,小華鎣村的紅櫻桃還默默無聞,在市場上根本不值錢。

專業合作社成立 推動種植產業化發展

小華鎣村地處海拔600米的華鎣山脈,曾是市級貧困村,有著30多年的櫻桃種植歷史。因為海拔高、光照足、土壤具有獨特的成分,當地紅櫻桃果實肥碩、甘甜多汁。

但長期以來,當地農戶缺乏規劃發展意識,只是在自家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栽種,管理粗放、種植分散,產業不成規模,導致小華鎣村紅櫻桃知名度低,市場上每斤價格賣不到5塊錢。

為幫助小華鎣村整村脫貧,經鎮、村調研和徵求群眾意見,確定紅櫻桃作為小華鎣村脫貧產業之一。小華鎣村村委會立即行動起來,組建北碚區半邊山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紅櫻桃種植技術、日常管護培訓和銷售宣傳推介等,並承擔起小華鎣村貧困戶脫貧攻堅重任。

據介紹,合作社爭取區級項目資金將青山溝組和隆興寺組相鄰地段分散種植的櫻桃進行成片補植,形成如今的紅櫻桃種植基地,使其成為帶動貧困戶產業脫貧的重要抓手。通過合作社整合、統籌,小華鎣村掀起了種植紅櫻桃的熱潮,百餘戶農戶參與其中,種植逐漸形成規模。

小華鎣村駐村第一書記羅也說:“櫻桃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50餘畝上升到如今的近400畝,散戶的力量通過合作社集中放大後,讓紅櫻桃種植的規模效應逐步凸顯。”

政府搭臺農戶唱戲 農旅融合促致富增收

種植規模上去了,但要讓農戶真正嚐到甜頭,就必須把紅櫻桃的價格提上去。羅也告訴記者:“過去小華鎣村的紅櫻桃是‘長在深閨無人識’,農戶都是自己背到山下叫賣。因為紅櫻桃儲存時間比較短,農戶經不起折騰,常常只能賤賣給經銷商,雖然紅櫻桃品質好,但增收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隨著鄉村旅遊在全國不斷興起,小華鎣村開始探索農旅融合發展,在每年4月中旬推出櫻桃採摘季活動。通過鄉村旅遊引客入村,讓遊客直接到農戶家門口採購紅櫻桃、綠色蔬菜等農產品,中間環節減少了,遊客不僅能夠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到農產品,又能感受當地特色鄉土文化。同時,農戶的收入也隨之增加不少。

“通過舉辦櫻桃採摘季活動,2018年,村民實現收入18萬餘元,2019年,實現收入46萬餘元。今年,我們計劃在4月15號舉辦扶貧農產品展銷暨第四屆櫻桃採摘季,將我們村種植的櫻桃進行推廣宣傳,預計戶均增收2500元左右。”羅也告訴記者,櫻桃採摘季活動通過網絡推廣和媒體宣傳已經初具知名度,這讓小華鎣村紅櫻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發揮品牌效應,以此吸引更多的企業、單位、市民走進小華鎣村,真正把品牌立起來、走下去。(劉政寧、黃亞輝、齊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