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多個面具,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最近一起上課的同學在群裡問:“我好鬱悶啊,有時候很想做自己,但又總是為了各種原因改變,有時候又變得一點都不像我自己了,活出自我真難啊”。發出這樣感嘆的,不只是他一個人,很多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我也一樣。

最近正在看《隱藏的人格》,為了瞭解“人格面具”理論,順帶著又去看了榮格的自傳以及他的其他書籍。在“活出自我”這件事情上,我突然沒那麼糾結了,或者更準確地說,我突然不太在乎自己有很多張“臉”這件事了。

擁有多個面具,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只以一個面具示人,是不能適應社會的

以前我總是覺得,“真我”是基於自己真正感興趣和愛好的東西才能存在的自己,一旦把這樣的“真我”放到人群中,或者本來是自己興趣所至的工作中,就會有矛盾、摩擦,會有逃避,會覺得這些東西並不是自己適合的、想要的,進而又去懷疑自己當初為了興趣來做這些工作到底是不是值得,是不是正確?我總是理想化地認為,我真的從事我喜歡的事情時,是不需要改變就會覺得快樂的。

看了《隱藏的人格》之後,我突然意識到,人的多張面具是可以和諧相處的,正如人在不同環境中就要做出不同的適應。我對面具的牴觸,可能來源於內心裡並不認同改變後的自己。但是完全不改變是非常理想化的,畢竟,人是社會性的人啊。

《隱藏的人格》裡講,“每一個人格面具都有適宜的情境,都有存在的理由。”我們每個人在不同場合的人格面具其實都是“真我“,都是真正的自己,不是那個努力適應人群的你就不是你,不是那個過去有很多不好的你就不是你,它們都是真實的你,它們只是你在不同的場合帶上的最適合這個場合的人格面具而已。

只留下一個面具,是會受傷的

面具,並不是貶義的,所有這些面具加在一起才組成了你真實的人格,不能因為一個面具的存在,就覺得這不是自己。我們的最大問題是,我們一直在排斥這些其他場合的面具,甚至希望它們根本就不要存在,只留下一個所謂的”真我“就好。

但是真正快樂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並不是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人就會快樂。榮格一生都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集體潛意識““精神病學”,然而他也有煩惱。他完全做自己的時候,內心釋放的不僅僅是興趣帶來的快樂,還有一些其他不為人知的小野獸,他也覺得努力做讓別人認同自己的事而不是自己喜歡的事,很痛苦。然而當他徹底拋棄人格面具之後,他吃盡了苦頭:一方面接近精神分裂,一方面違背倫常之事不斷髮生。

擁有多個面具,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那麼,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

我覺得,痛苦糾結的時候所能做到的,就是儘量接納自己的所有面具,讓他們不要互相對抗。起碼在自己幹著當初選擇的工作,又要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時,不要輕易就否定那個做不喜歡事情的自己。接納這些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那個讓你快樂的“真我”才是真正的你自己。如果要讓你一直僅僅以那樣所謂真實快樂的自己存在一段時間,沒有任何其他的面具加持,你也會感覺到難過和焦慮的。現在沒有感覺到,只是時間不夠長而已。

《隱藏的人格》一書中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當你能接納自己全部的人格面具,你才能允許自己被別人愛,也才有可能真正去愛別人。”所以,不要刻意去想著我是不是又被改變了,不要讓自己身上的面具互相對抗,接受它們的存在,那些面具不是不好的,那些都是你。

擁有多個面具,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