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在買電視、手機、耳機時都應該注意哪些基本參數,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電視、手機、耳機基本參數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電視

顯示技術:面板顯示技術,主要有LCDOLED。

尺寸:電視的大小,電視的寸數就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

分辨率:像素,即畫面中的最小的點分辨率=畫面水平方向的像素值*畫面垂直方向的像素值。點數越多,屏幕畫質越高,畫面越細膩。

亮度:衡量屏幕發光程度的值,亮度越高看的越清楚。

對比度:指的是屏幕上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間的對比。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鮮明豔麗;對比度越小,則會讓整個畫面都灰濛濛的。

屏幕比例:是指屏幕的長寬比,也稱縱橫比。比值越大屏幕越扁,比值越小屏幕越方。

可視角度:是指從側面看屏幕的最大角度,最大限度180度,有的屏幕到側面就看不清了。

刷新率: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像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以HZ(赫茲)為單位。刷新率越高越好,圖象就越穩定,圖像顯示就越自然清晰,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

響應時間:

指的是關閉像素然後打開和再關閉像素(或從黑至白和再回到黑)所需要的時間。這個指標高了玩遊戲效果好,還有像鏡頭速度很快的打鬥節目,賽車節目等,響應速度越快,拖尾越短;響應速度越慢,拖尾越長。

色域:色域是指一個屏幕能夠產生顏色的總和。顯示器覆蓋的色域越廣,能呈現的色彩就越豐富,也就有能力顯示出更加鮮豔的色彩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手機

處理器:CPU,手機的大腦,運算中心

顯示屏:跟以上電視顯示屏的參數大致相同,只是尺寸大小不一樣。

攝像頭:主要關注的參數有兩個,像素變焦倍數。

像素:比如三星S9後置攝像頭官方標稱1200萬,用它拍照的分辨率為4032x3024,總數就是4032x3024=12192768(個像素),所以稱像素1200萬。

變焦倍數:

攝像頭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華為Mate30的30倍變焦就是可以把很遠的月亮拉到很近的距離。

內存:廣義的手機內存由兩部分組成,即運行內存+存儲內存(8GB+128GB)。運行內存(8GB)指的是用於與CPU交換高速緩存數據的通道,這個通道里的數據量隨你運行的程序多少變化,通道越寬敞,吞吐量越大,運行速度越快。存儲內存(128GB)是你用來存音樂、電影,安裝APP使用的存儲空間。

傳感器:主要會看到的有指紋/屏下指紋識別、人臉識別

外觀:顏色、機殼材質、工藝等。

網絡:4G/5G。

接口:USB、USB-TYPE-C、Lightning(蘋果)、3.5mm(耳機)、藍牙等。

電池:電池的容量大小,單位mA毫安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耳機

驅動單元:

表述的是耳機內部發聲單元的類型和尺寸。類型上有動圈式、動鐵式、壓電式、氣動式、靜電式。尺寸是指驅動單元的直徑,通常而言直徑越大,耳機的性能越出色。

靈敏度:耳機靈敏度是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靈敏度的單位是dB/mW。靈敏度並不是越高或者越低越好,靈敏度最好在100dB/mW左右或更高。耳機靈敏度要和阻抗放在一起看,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頻率響應是衡量耳機回放所有頻率(20Hz~20kHz)的能力。靈敏度在不同的頻率有不同的數值,這就是頻率響應,將靈敏度對頻率的依賴關係用曲線表示出來,便稱為頻率響應曲線。人的聽覺範圍是20Hz-20000Hz,超出這個範圍的聲音絕大多數人是聽不到的,耳機能夠重放的頻帶是相當寬的,優秀的耳機已經可以達到5Hz-40000Hz。

THD(總諧波失真):

總諧波失真表明功放在工作時,由於電路不可避免的振盪或其他諧振產生的二次,三次諧波與實際輸入信號疊加,在輸出端輸出的信號就不單純是與輸入信號完全相同的成分

阻抗:耳機的阻抗是其交流阻抗的簡稱,它的大小是線圈直流電阻與線圈的感抗(線圈中有電流通過時,線圈中會形成感應電磁場,感應電磁場又會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來抵制通過線圈的電流,這種相互作用叫做感抗)之和。耳機的阻抗是隨其所重放的音頻信號的頻率而改變的,一般耳機阻抗在低頻最大。

通過以上的介紹也能看到,耳機的參數相比較電視和手機,不總是能被人看懂。如果沒有看懂也沒關係,下面就來解答本文的中心問題。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買耳機時很少看參數?

第一,電視、手機都是畫面視覺性的產品,耳機是聽覺性的產品

,大部分人對耳機都是根據自己實際聽過的感覺來判斷好壞,而且覺得耳機能聽能用就行了,很少有人拿參數研究。

第二個,其實相對於屏幕知識來說,大眾對於聲學知識的瞭解真的可以算是一竅不通,所以即便看了參數也看不懂。同時這也導致了在音響、耳機領域充斥著各種偽科學:核電、煲耳機等各種玄學魚龍混雜。

第三個,手機、電視都是必需品,耳機它只是一個需要品並非必備品。比如手機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生活的緊密伴侶,這麼重要的伴侶,不研究的足夠透徹再買,都對不起這份看重。電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傳統家庭的必備電器,佔據了客廳、休閒、閤家歡樂的C位(核心位置的意思),至少五年內,一個普通家庭都不會更新換代。而手機的使用場景則明顯要比這些產品少很多。

第四,耳機商給出參數太多就沒法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來搞營銷了,

市場本身就是充滿了不對稱信息,給出的參數越少,做營銷的空間越大。

第五,在電視或手機領域,放眼望去整個市場紅海,真實的情況是需求不同種類的人特別多,有要便宜的、有要尺寸大的、有要分辨率高的、有要色彩豔麗的,這就導致了需求差別特別大,傾向性較大。商家又沒辦法直接識別這些群體,在這個時候商家就不得不拿出參數表,否則就不如拿出參數表的商家賣的好。

而耳機的消費群體的特徵分佈,其數量的均衡程度遠高於電視或者手機,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需求是雷同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的需求大不一樣。對於那些雷同的人,就沒有必要公佈參數。公佈了參數,反而容易被對手抓著懟,而且你也很難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最後,就是耳機的產業和顯示屏產業不同,耳機是沒有辦法做到這個形式的,因為產業不夠大,沒有產生足夠大的統一協會,而屏幕擁有足夠大的產業,可以統一參數量,統一標準色域。目前耳機行業內甚至沒有能夠依靠真實客觀的科學數據評測來做發佈的權威機構。

鑑於以上種種情況,耳機產品的參數進入到公眾視野裡的機會和程度,確實是要低於電視和手機的。現在就算是一線城市,大牌耳機的線下體驗店也很少,除了少數的專業玩家琢磨的比較清楚以外,耳機用戶自身的知識素養,整個耳機行業的標準水平都還需要提升。如果沒有這個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虛假宣傳的廣告還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還會存在、故弄玄虛搞噱頭玩玄學的人還會存在、賺黑心錢的廠商還會存在,最終還得消費者自己買單。

容易視聽——提供輕量、純淨、精華的「視聽優質內容和專業知識」機構。專業角度傳播視聽產品與技術,視聽方式呈現應用場景與內涵。持續發佈投影儀、顯示屏、音響、耳機、無線同屏器、接口控制、視頻會議、智能硬件、家庭影院等視聽內容。在這裡,你可能看到技術、原理、常識、應用、資訊、方案,黑科技,也可能看到品牌故事、科普知識、消費指南、現場直播等。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往期文章


為什麼在買電視或手機時會看參數,但選購耳機時卻不看參數?

公眾號(easyav)裡面,有更加系統、純淨、成體系的視聽知識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