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定位系統,你一直讀GPS?錯了

我們在導航的時候,會遇到提示“手機GPS信號弱”的情況。但是你知道嗎,現在這種說法已經是錯誤的稱呼了。你用的可能早已經不是GPS,而是我國的北斗系統。

GPS的稱呼早已不準確

衛星定位系統,你一直讀GPS?錯了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是一種以空中衛星為基礎的高精度無線電導航的定位系統,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間都能夠提供準確的地理位置、車行速度及精確的時間信息。

不過,因為剛開始用衛星導航的時候,全世界當時用的最多的就是美國的GPS系統(GPS其實是美國導航系統的一個英文縮寫),時間長了大家一說衛星導航就容易想到GPS。手機廠商、地圖軟件製造商也往往用GPS來代替所有衛星導航系統。

其實在現在,衛星導航已經是多系統兼容共用,包括GPS(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北斗(中國的衛星定位系統)、GlONASS(俄語的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Galileo(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衛星定位系統,你一直讀GPS?錯了

北斗系統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2019年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12月16日,完成了由24顆中圓軌道衛星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北斗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誌著北斗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我國建設的北斗三號系統,完全是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響噹噹的中國創造產品。

北斗定位系統,服務精度、可用性、連續性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於5米。北斗三號導航定位芯片只有22納米,小到幾乎肉眼看不見。在體積更小的同時,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商用廣泛

衛星定位系統,你一直讀GPS?錯了

5G的商用和北斗的聯手被寄予厚望。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

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斗正在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融合,北斗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

近些年,我國的自主研發能力越來越高,華為、北斗、高鐵等等中國名片持續不斷的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不僅僅擺脫了像美國這些科技大國的掣肘,更增加了我國的國際聲望。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在未來的國際地位上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