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上山打柴的日子

打柴的意象,在影視劇裡常常出現。樵夫們挑著一擔柴,去集市賣掉。除此外,還有一種版本,古代打仗行軍時,在前面探路的士兵往往會扮作樵夫。如《三國演義》裡,在張飛入川的過程中,巴蜀一帶山區很多,樵夫無疑是探路兵士的最好選擇。

而我寫打柴,自然和這類似的情景無關,在我年少時,真真切切地為了家中所需去山裡打柴。

夏天,植被開始茂盛起來。山坡上,除了樹木之外,各種雜草叢生。七八月份的時候,學校已經放了暑假,我們這群孩子待在家裡。暑假作業總是千篇一律,一本小冊子《暑假生活》,裡面有各門課程的習題。另外,老師還會佈置幾十篇日記,或者乾脆讓我們寫十來篇作文,題目大都是難忘的事、有趣的事之類的。我們倒後來也懶得自己寫了,借一本作文書,原封不動地抄襲應付老師。

老家上山打柴的日子

盛夏,天氣異常炎熱,山裡也處於農閒時節。

於是,大人們讓我們這群孩子,每天上午去山坡上打柴。所謂打柴,就是將山坡上的荊棘、雜草以及樹木的枝條砍下,然後捆在一起揹回家,曬乾後可以放在灶裡燒火做飯。山裡人都是用柴火燒飯,那時候交通不便,煤炭無法運進來。生活用電是由一傢俬營的小電站提供的,電力非常小,曾經一度在夜間連電視機都無法正常使用。照明的日光燈也是模模糊糊,山裡人乾脆選擇出門乘涼去了。

青蛙在田地不斷鳴叫,螢火蟲高高低低地飛舞,大人們常常聚在一起聊起日常瑣碎。

去山坡上打柴,我有不少顧忌。一來怕打柴的時候,不小心捅到了馬蜂窩,數不清的蜜蜂追來的話,結局是很恐怖的。二來,我特別怕遇到蛇,若是被毒蛇咬了,那是致命的。不過,那些年份,我們竟然也幾乎從來沒有碰到過毒蛇。菜花蛇倒是看到很多,當然,每次看到菜花蛇,心裡都會猛然一顫,我對它們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感。幸好,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

一個暑假下來,房屋旁邊就堆滿了很多柴。山裡人之所以對柴的耗用量大,主要是花在了煮豬食上面。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而豬得食量是很大的。所以,每天都得燒大量柴火煮豬食。近年來,父親一個人在家,終於放棄養豬了。做飯需要的柴火自然非常小,從此不再需要像以前那般常常去山上打柴。

老家上山打柴的日子

前兩年,國家實行農村林地改革。原本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森林,被劃分到每家每戶自己管理。據報道,一些地區的農戶,因此脫貧致了富。政策的確很利民,農村可以將自家林地裡的木柴運出去賣掉。而這樣的政策對於我們山裡人來說,沒有絲毫的用場。村民的林地距離公路有著很遠的距離,木柴根本沒辦法運到公路上。若是人工搬運,恐怕人工成本遠遠高於木柴所換來的收入。

隨著山裡人大量遷移到城裡,留守的農民已經很是稀少。

上山打柴的場景,再也很難看到。這就造成了一種可怕的後果,到處都是茂密的樹林,連那些被廢棄的耕地裡,都長滿了樹木。於是,野豬出現了。它開始在每個夜晚出來偷糧食,尤其喜歡摘玉米棒子。

膽小的婦女們,害怕野豬,從此再也不敢去林間打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