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訴衷腸(贈周恩來)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這首詞寫於1970年代,即主席暮年的時候。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代年輕人就應該學習這種不斷奮鬥,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一九二九年初,湘贛兩省軍閥聯手第三次”會剿“井岡山。一月十四日,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離山後紅軍在贛南數戰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殲贛軍劉士毅二個團,才打破危局。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革命戰爭留下的彈痕遺蹟,裝飾了當地的山川,更加好看。體現了詞人的萬丈革命豪情。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澤東乘車重上井岡山,並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岡山前的小坪場上接見了當地幹部群眾一千七百餘人。

詞中上半部分回憶當年在井岡山斗爭的情景,下半部分感慨世上沒有難事,只要奮鬥努力都能實現。談笑之間,九天攬月,五洋捉鱉,對革命事業的高度信心令讀者感動。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本詞寫於1961年接見女民兵所寫。巾幗不讓鬚眉,這是中國女子的氣概。

聯想最近的新聞:中國女排八連勝,絲毫不比中國的男運動員遜色,甚至表現更好。中國女排稱得上“中華兒女多奇志”這句讚歎!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住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本詞寫於1930年12月,蘇區紅軍第一次反圍剿,毛主席當時參與指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自信心溢於言表。詞的下半部分也體現了要發動工農一起幹革命事業的鬥爭策略,一切依靠群眾。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學習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筆者解讀:本詞寫於1934年,在他自己說的沒有發言權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裡,他埋頭於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而不是“賦閒”。“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

風景這邊獨好,成為名句。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的成就,也往往用風景這邊獨好來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