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雖然《鶴唳華亭》的服化道精細,服飾形制上更是考據了北宋、明兩朝,且充滿了古人的生活氣息。

但,就這部劇的觀感而言,並不讓人愉快。

首先,是劇情的硬傷

除了全程節奏拖沓,權謀缺乏吸引力,主角的人設也完全撐不起來。

不少人說,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是一個經歷坎坷,情感複雜的角色,多疑、狠辣,卻又脆弱、通透。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蕭定權(羅晉 飾)

但說真的,我不覺得劇中的蕭太子是這樣的一個人。

多疑?

對一個出口成章,熟悉馬政的宮人產生深深的身份懷疑,因套不出話而鞭打用刑,就是多疑了嗎?

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

狠辣?

他所有的反擊都是自保,從不主動去蟄旁人,論釜底抽薪,也沒有。

通透?

我只看到了他一開始誤入歧途——被老師盧世瑜(王勁松 飾)訓斥用陰險詭詐之術御下。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要提防與小人對抗之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

後學好,遵奉清正廉潔,心懷蒼生,但對帝國掌權者——自己的君和父,仍舊心存幻想,認識不清。

雖早就在心中暗暗懷疑自己的身世,是“不被期待”的孩子,雖早就知道帝王的制衡之術,仍舊在權謀之時,讓自己對親情的渴望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比如,第13集,射柳比賽上,一軍官持械策馬向皇帝奔來,蕭太子調轉馬頭營救自己的君父,卻被君父誤認為其行刺。

君父朝他射箭,我們能在太子的眼中明顯地看到他內心的刺痛。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可原本,他不該再痛的。

又有,他曾經對陸文昔(李一桐 飾)說,只要皇帝給他一句軟語,一個親暱的摸頭,他便能讓過往一切隨水去。

作為有些許相似經歷的人,我很能理解這句話,但,這恰恰說明,那些個傷啊痛啊,還在日夜折磨著他,他並未走出過往的經歷。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原生家庭的痛。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只有脆弱,我是在蕭太子半集一哭,一哭哭半集的設定中感受到了的。

在被陷害、被冤枉、被君父劈頭蓋臉地訓斥和冷漠地嘲諷時,蕭太子首先的反應是,流淚。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流淚一來說明太子從未走出過原生家庭的痛,二來,也說明他的不成熟。

但痛需要用時時的痛哭流涕來表達嗎?

難道不是因為,演員演技有限?

這第二處硬傷,便是兩位主演的演繹寡淡乏味

有道是,劇情稀爛,演技來補。

憑演員演技讓一個劇火起來的例子,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2018年的《鎮魂》了吧?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鎮魂》海報

把原著改得慘不忍睹,還能在豆瓣上拿到6.4的及格分,簡直是奇蹟啊!

多虧了朱一龍與主角沈巍的高度契合,其細膩多變的演技,和與白宇搭檔的和諧。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朱一龍和白宇

而《鶴唳華亭》劇情雖然有硬傷,但並不稀爛,劇情雖然撐不起蕭太子的人設,但羅晉仍有可發揮的空間。

就說哭戲,既然哭戲已經很多了,那麼就哭出各種花樣來吧。

很可惜,沒有,所有的哭戲,羅晉都是一樣的處理,悲傷、絕望、恐懼、乞求。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談起母妃之死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為老師求情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在宗正司要保下陸文昔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生辰之日被責罰

談起母妃之死時是,老師要離開時是,太子妃臨死前是,在宗正司要保下陸文昔時是,生辰那天被君父責罰時也是......

千篇一律的哭法,且缺乏層次漸進之感,逐漸讓人審美疲勞到厭惡。

那些頂級神劇是怎麼哭的呢?

就舉《琅琊榜》最後一幕,梅長蘇(胡歌 飾)與梁帝攤牌。

梁帝終於認出他是昔日的林殊。

他在後頭喊住他,向他懺悔,道:“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胡歌不由自主地停下,忍不住慢慢偏過頭,眼睛漸漸紅了......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但下一秒,他就毅然決然地邁步走出大殿。

一句話也沒留。

這個場景給人的衝擊力,在於梅長蘇眼中那抹說不出的痛色,不是心軟,而是“恍如隔世再無法挽回”的蒼涼絕望。

隔了那麼多年再來說道歉的話,再提當年,又有何用?

一切早就晚了。

而羅晉並未演出蕭太子感情的強烈。

同樣,還有女主角李一桐。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美則美矣,卻不是有風韻有故事感的美人。

她表演上的稚嫩,讓身世悽苦,命運多舛的陸文昔這個角色毫無說服力。

而且她和羅晉,念臺詞時一字一頓,幾個字幾個字地說話,羅晉,總在唸完排比句之後,突然停下,沒下後半句......

表演痕跡太重。

《鶴唳華亭》這部劇的問題還有很多,當然可圈可點之處也不是沒有,只是不想跟風網上的一片好評,故而點出我覺得最大的兩個問題,大家求同存異吧。

不,羅晉哭得再慘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