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爆紅,不是偶然!

比如:袁家村。

陝西禮泉縣袁家村近年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4A級景區”、“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魅力鄉村”等榮譽稱號,被稱為“陝西麗江”。十年間,在袁家村開店做生意的人增加至800多人,吸納周邊3000人就業,帶動村周邊2-3萬人的收入增加。

2015年十一黃金週,袁家村日接待遊客18萬人,超過著名景點“兵馬俑”,村民人均純收入在十萬以上。一年十個億,有些產業年入千萬,袁家村成為中國鄉村發展的一個奇蹟,鄉村振興的標杆案例他們村是怎麼做到的?

袁家村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是遠近聞名的叫花子村。十年前(2007年),還是一個只有62戶人家的小鄉村,如今十年過去,袁家村有農家樂、小作坊、酒吧、書吧、食品公司等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已經一躍成為中國鄉村旅遊的第一網紅,被稱為“關中第一村”。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最開始搞旅遊,就是要解決農民的問題,要讓農民致富。這和全國景區不一樣,景區建設經營參與者都是農民,有本村的也有周邊村的,所以袁家村的旅遊特別接地氣,生活就是旅遊。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爆紅的3個原因

1、自身原因:厚積薄發

袁家村搞旅遊是從2007年就開始,說得直白點他們在2017年已經火爆全國、聞名於周邊。經歷了10年的發展與打磨,郭佔武及其團隊已經對鄉村旅遊有了豐富的心得與經驗。

20世紀70、80年代,在袁家村老書記郭裕祿的帶領下,袁家村就有“工業化思維”、“商業思維”,在當時該村曾出現水泥廠、硅鐵廠、養牛場、建築隊、海綿廠、金屬結構廠、建築公司、汽車運輸公司等村辦企業。

1993年袁家村還成立了“袁家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下轄12個子公司,是一個集農工商貿為一體的集團型企業。到2000年,袁家村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康村”。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2、政策原因:國家支持鄉村旅遊

發展農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2007年,國家大力提倡城鄉統籌,並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於是,鄉村旅遊新模式在全國各地興起。

大批的創業者也蜂擁而至!

因此,農家樂、休閒農莊等新模式成為這一時期新經濟和創業風潮。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3、操盤手牛逼

農村發展困難有很多個因素,但人才缺乏是最為重要的問題。

曾經報道過大量農村發展的案例,農村帶頭人或者村幹部對農村發展起到決定性因素,尤其是這些人的商業思維和膽略、能力。

同樣,袁家村的發展就是離不開郭佔武、郭裕祿、宋應軍、宰建偉等人的敢於創新和突破。

團隊牛,就不怕事業幹不成功。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秘笈:顛覆性創新

1、輕資產上陣

袁家村的成功在沒有任何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參與,沒有政府財政資金投入、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和社會資本進入的情況下,黨支部自立項目、自籌資金、自組團隊、自己策劃、自己規劃、自己設計。

相比於其他搞鄉村旅遊開發的“重資產模式”而言,袁家村採用的是“全民皆兵”模式,即農戶自己經營老字號、農家飯,農民還住在原地。這樣既完好地保留了農村原生態的生活場景,又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避免了很多景點開發後變為、不接地氣的問題。

這種輕資產上陣可以發揮大家的積極性,而投入小而回報大方式也吸引農戶樂於參與。同時,也解決投入大資產的創業問題。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2、擅於藉資源

其實,袁家村做旅遊是沒有優勢,其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沒有名勝古蹟和獨特山水資源,但經過10年的發展,袁家村經驗造出了一個國家級旅遊村。的確讓人佩服,其方法就是引進與模仿!

郭佔武也表示:袁家村從最初的小吃街開始,慢慢培養新的業態,發展鄉村度假,引進酒吧街、藝術街、回民街、祠堂街,我們通過引進的方式提升自身消費體驗。

專注自身優勢,做強自己的擅長的東西,不擅長的可以外包或模式。這就是袁家村對資源利用的態度。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3、建立競爭機制

袁家村搞鄉村旅遊是村民自發的行為,因此在某一個項目上會有多家競爭者。所以,郭佔武結合袁家村的特點訂製一套競爭機制:單品王和產業鏈優勢。

1)單品王:選擇最強的一家

袁家村跳出大眾思維,而是打造單品王,選擇最強的商家。

比如,做糕點的有3-5家都想做,於是經管層層篩選和評比,最終確定一家味道和服務能力最強的經營者或門店,其他的人就必須要改行業或者做產業鏈的生意。

我們發現:袁家村商鋪按照一戶一個特色,一戶一個品牌的思路逐步建成五十六家古色古香的關中農家小院,如此模式就確保了消費者體驗和經營者的專注性。

2)延伸產業鏈:提高競爭力

這一招真狠!用產業優勢碾壓競爭對手和模仿者。郭佔武指出:延伸單品產業鏈就可以確保經營者競爭力,防止被模仿的可能性。

比如傳統的豆腐宴,一個鄉村就不斷地延伸,相繼開發初美容養眼的黃豆豆腐、滋補養腎的黑豆豆腐、清熱祛火的綠豆豆腐,還引入日本的豆腐料理。與此同時,在品嚐豆腐的同時,遊客還可以參觀豆腐的製作流程,甚至參與某些環節的體驗。

其實,就袁家村而言,產業發展的核心有三個階段:一是關中民俗旅遊,二是鄉村度假,三是農副產品形成的產業鏈。這其中又包含了一個個小的產業,比如麵粉、豆腐、醋等,一個個小產業組成了大旅遊,大旅遊又促進了大產業的發展。

袁家村的競爭機制做對了2個點:一是避免內部競爭;二是防止外部競爭。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4、利他思維

但袁家村的利他思維的借用恰到好處,郭佔武憑藉“利他思維”讓農民跟著村支部走,支持村委的決定。據瞭解,郭佔武等村幹部不拿園區一分錢,村幹部現在不掙錢,20年不掙錢。

袁家村採取的全民股份制模式:農村人人都是股東。他們探索出“全民股份制作坊街”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各種利益衝突,讓每一個村民都搭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車,這就是利他思維。

現在村上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公司有幾十家,有醋坊、油坊,豆腐、辣子、醪糟、粉條、麵坊等,都是股份制。袁家村在全民股份制的制度設計上,還創造性地搭建農民創業平臺,孵化能做大的企業。

袁家村的利他思維核心:農民富、產業才會富。

網紅袁家村:年收入10億,日遊客量18萬,怎麼玩轉袁家村模式

5、找到爆點

袁家村本身資源是欠缺的,但郭佔武找到袁家村經營的爆點:

1)以吃帶動產業

袁家村以“吃帶動產業”模式值得借鑑,通過打造鄉村旅遊特色,吃玩一體化,把消費體驗、文化體驗結合起來,讓“吃”留住遊客和機會。

如今,袁家村人流在平日裡能達到萬人,節假日達到數萬人,國慶、春節等特殊節假日,客流量高達20萬人。袁家村已經替代了西安市內著名的小吃一條街——回民街,僅餐飲業的日營業額已超過200萬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超過10億元。

2)門票免費

目前,很多鄉村旅遊都靠門票為主,但袁家村門票是免費的。

不收門票的結果:園區的收入看似減少,但人流量增大了,通過人流量提高消費頻次。免費門票,通過吃、玩、體驗等消費方式營收。只要遊客源源不斷地來,就是硬道理。

3)設計:街道彎曲而且窄

有些鄉村旅遊景點規劃的整體劃一,而且路又是寬大的路。然而,袁家村人的智慧就在於把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建成了有幾分舊時小鎮的模樣,小街小巷不僅窄窄的,而且還彎彎的,三五個人走在巷道里就已經顯得滿滿當當了,稍稍多幾個人,就可以給人一種遊人如織的錯覺。

最後,總結下袁家村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成功靠人、靠法、靠勢....雖然,目前有很多農村在模仿袁家村,但他們不一定會成功,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