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告訴我們:最好的婚姻具備3種特徵

想必,大家對錢鍾書先生的一句名言很熟悉:

“婚姻是一座圍城,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或許,在“圍城”中的我們對柴米油鹽頭疼不已時,無數次會有“逃出來”的念頭。

每當我們有這樣的念想時,是不是可以讀一讀《浮生六記》呢?

它真實地記載了,古代一對夫妻最悲慘、而同時又是最活潑快樂的生活。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散文體小說,有6記組成:《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後兩記已失傳,現代流傳的後兩記經考證是偽作。

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清代乾隆年間,是繼宋代李清照《金石錄後序》,及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之後,在《浮生六記》中,以較長篇幅記述了和妻子芸之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其罕見。

1949年以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大公報》曾這樣說:“凡治中國文學者,鮮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於1936年將《浮生六記》中的四記翻譯成英文,分期連載於《天下》英文月刊,在國外出版。後來又出版漢英對照單行本,並作長序言。

林語堂先生在序言中說:

“我在這兩小無猜的夫婦簡樸生活中,看她們追求美麗,看她們窮困潦倒,遭到不如意事的磨折,受奸佞小人的欺負,同時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閒的清福。兩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並沒有特殊的建樹,只是欣賞宇宙間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幾位知心朋友過他們恬淡自適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樂。”

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沈復簡潔生動的文字,走進他和妻子芸的生活中,去看看他們遇到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是怎樣面對的;又是怎樣追尋生活中的快樂和發現生活中的趣味的。其中,又有哪些,值得今天的我們借鑑。

《浮生六記》告訴我們:最好的婚姻具備3種特徵

01直面生活中的愁苦

經濟困窘之愁。

芸四歲喪父,家人只剩母親金氏、弟弟克昌,家徒四壁,無所憑依。芸年紀稍長後,便靠精湛的女紅養活一家人她還擔負克昌求學的費用,希望他完成學業

芸與沈復成婚後,沈父,為人慷慨豪俠,揮金如土,一輩子都在忙著接濟他人,不怎麼顧得上家裡。沈復又經年沒有合適的工作。於是他們夫婦有什麼生活需用,就不免要去典當質押,漸漸左支右絀,捉襟見肘了。

正如諺語所說:“處家人情,非錢不行”。於是芸先招致了小人的非議,漸漸又受到家裡其他女子的譏諷。

家庭矛盾之愁。

芸做了新娘子後,侍奉長輩尊敬有加,溫和對待下人,處理事務井井有條,並無缺失。儘管這樣,她依然陷入重重家務矛盾之中,甚至幾次被逐出家門。

乾隆五十年,沈復隨侍父親到海寧官舍。芸因為代寫家書的事情,引起沈父誤會。

等沈復歸家,探知了事情原委,想去替芸解釋清楚,芸急忙攔住了他,說:“寧可被公公責備,不能因為這事兒讓婆婆不開心”。到最後,她都沒有給自己澄清過

乾隆五十五年春天,沈復又隨父親去邗江做幕僚。芸承沈父之意,替沈父託媒去物色小妾,結果在沈復母親那裡受了冷落、失了歡心。

乾隆五十七年,沈復在真州工作。他去邗江探望生病的父親,結果也病了。

他弟弟啟堂也隨侍沈父身邊。芸寫來家書:“啟堂弟曾向鄰居婦人借了錢,請我做擔保人;現在鄰家婦人來討錢,催得很急。”

沈復詢問啟堂,啟堂反而覺得嫂子饒舌。沈復回信:“我和父親都生病了,沒錢還賬;等啟堂弟回家了,讓他自行處理。”

不久,芸回信來,被沈父收到。他讀罷信,大怒,先詢問啟堂鄰里的事,啟堂推說不知。

於是寫信給沈復:“你媳婦揹著你跟鄰居借債,還進讒言誹謗小叔,居然還叫自己婆婆為令堂,說公公是老人,簡直悖逆荒謬得過分了!我已派人拿了信札,回蘇州去斥責她趕她出門;你如果稍有些為人子之心,也當認識到自己的過錯!”

幾天之後,沈父又寫了手諭,讓沈復帶著妻子離開家去別處居住。

沈復的朋友魯半舫聽聞這事,很是同情,就招他們夫婦入居他家的蕭爽樓。兩年後,沈復的父親漸漸知悉前因後果,才親自去蕭爽樓,叫他們歸去舊宅,沈復和芸才和孩子骨肉團圓。

不管是經濟拮据,還是家庭矛盾,都沒有能阻止沈復和芸享受生活中的樂趣,他二人也從沒有抱怨過一句

《浮生六記》告訴我們:最好的婚姻具備3種特徵

02及時享受生活之樂

芸與沈復互相敬愛,二十三年間,如梁鴻孟光舉案齊眉,時間越久,感情越密。

閨房之樂。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沈復和芸成婚。

到了六月,內室裡炎熱蒸燻,“我取”臨水小軒,簷前有一株老樹,綠蔭濃密,映著軒裡掛的畫都是綠的,這是沈父開宴招待客人的所在。

沈復稟明瞭母親,便帶芸來此處消夏。芸便終日伴著沈復研習書卷、談論古史、品月鑑花。沈復還教她“射覆”行酒令,飲酒作樂。沈復自以為人世間的歡樂,無過於此了。

那年七夕節,芸擺了瓜果香燭,和沈復在“我取軒”裡拜織女。

沈復鐫刻了兩枚“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印章,和芸各執一枚,作為往來書信蓋章之用。

當晚月色甚好,河水中,波光如洗。他倆並坐在水窗邊,仰頭賞月。

芸說:“不知道今天是否也有別家夫妻,有我倆這樣的興致麼?”

沈復道:“納涼賞月的人,到處都有。在閨閣裡詩情畫意、兩心相許的夫妻,也一定不少。但如你我夫妻兩個,只在一起誠心看月觀雲的,怕就沒什麼人了。”

遊玩之樂。

離沈家差不多一里地有個水仙廟。每逢神誕節日,舉辦大型“花照”,花色明豔,光影流離、璀璨,彷彿龍宮裡開起了夜宴。

沈復極力慫恿芸和他去遊盛會。芸便穿了沈復的衣服,裝扮成男子模樣。兩人悄然而出,直去水仙廟裡遍處遊玩。

沒人認出她是女子。看見熟人,芸忽然想擠過去打招呼,身子一側,不覺按了一個少婦的肩膀,受到老婢女怒斥。

沈復正要措辭掩飾,芸看見情勢不好,便脫了帽子、踮起腳尖給人看,說:“我也是女子啊!”

對面看了,先是愕然,隨即轉怒為歡,留芸坐下,請吃茶點,待廟會散了,又叫了肩輿,送芸回家去。

時值六月十八日,沈復受父親之命去吳江弔唁,路經太湖。

芸私下裡跟沈復商量,以要回孃家為託詞,隨後跟沈復去遊太湖。

坐船出了虎嘯橋,漸漸見到風帆沙鳥,水天一色。芸感嘆:“啊,這就是太湖了!今日得見天地寬廣,真是不虛此生!想許多閨中女子,一輩子都未必見得到呢!”說著話,船已經抵達吳江了。

沈復下船登岸,去拜奠完,回到岸邊,和下船看魚鷹捕魚的芸,互相挽著手,上船返航,到萬年橋下,晚霞映照,橋被染紅,夕霧籠罩,柳樹幽暗,星辰將起,滿江都是漁火。

沈復招來船家姑娘素雲,與芸一起坐著,用“射覆”行酒令。素雲還以象牙筷敲著小碟打拍子,唱起歌來。芸於是欣然暢飲,不覺酩酊醉了,才踩著月光回了家。

當時兩人寄居在朋友魯半舫家的蕭爽樓中。

幾天後,魯夫人聽岔了消息,私下裡問芸:“聽說前天,你夫婿帶著兩個歌伎,在萬年橋下船中飲酒,你知道嗎?”

芸答覆:“有這事啊,其中一個歌伎就是我!”於是,詳細講述了一遍出遊的始末,魯夫人大笑釋然。

詩書之樂。

芸自小聰穎敏慧,學說話時,聽講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年紀稍長後,在書簏上翻到一冊《琵琶行》,便按字對照著認,學會了識字。

做刺繡的閒暇時光,漸漸地通曉了吟詠詩詞,寫過“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詩句。

沈家給啟堂媳婦下聘禮時,缺了珠花,芸便拿出自己的珠花,呈給沈復母親。在旁的婢女僕婦,都為芸覺得可惜。

芸卻極為珍惜破書殘畫。家裡凡是殘缺不全的書,芸便蒐集整齊,分門別類,彙集訂製成冊,起名叫“繼簡殘編”。破損的字畫,芸必然找出舊紙來粘補成幅,叫作“棄餘集賞”。

她在做女紅、家務的閒暇,每天這樣不厭其煩地忙碌於舊書畫中。芸在破書爛卷裡,偶爾獲得還值得一看的片紙隻字,便如得了異寶一般。他家舊鄰居馮老太太,知悉她這個習慣後,便時常收些零碎書卷來賣給她。

《浮生六記》告訴我們:最好的婚姻具備3種特徵

03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童趣

沈復童年時,觀察入微,纖毫畢現,所以常能發現意外之趣。

夏天蚊子成群,想象成鶴群在空中起舞,心意所向,看上去,蚊子似乎真成了鶴;便這麼昂頭看著蚊子,脖子都僵了。

又想法子,把蚊子留在蚊帳裡,慢慢拿煙噴它們,讓蚊子衝過煙霧飛舞,想象成白鶴青雲,果然就像是鶴唳雲端,於是他心情怡然,拍手稱快。

他又常蹲伏在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的地方,定神細看,就以叢草為樹林,當蟲蟻是野獸,把土礫凸起的地方當作山丘,凹下的地方當作溝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雅趣

年紀稍長後,沈復愛花成癖,還精通了修剪盆景。

沈復認為花中蘭花最佳,幽香韻致。別人贈給他一盆荷瓣素心春蘭,是上等蘭品。他像拱璧寶玉一般珍愛這盆春蘭,在外任幕僚時,芸便親自灌溉,於是蘭花的花葉頗為繁茂。

蘭花之外,也鍾愛杜鵑花。沒什麼香氣,但色彩豔麗,容易剪裁。卻因為芸憐惜花枝花葉,不能放開修剪。

每年籬下菊花綻放,沈復和芸便秋興大發,終日品賞。沈復摘了菊來插瓶。菊花插瓶,花朵數量、顏色和形狀,選用的花瓶,桌子的大小,花幾的高低,他全都很有講究,認為插花,全在心領神會得其入畫的意境。

沈復還常做一些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精巧入畫,大則融匯韻致,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被盆景吸引,神遊其中。

比如他有時取老蓮子,磨薄了兩頭,嵌入雞蛋,放在雞窩裡,讓母雞孵。

等到小雞破殼而出時,取出放了蓮子的雞蛋,用十份有年頭的燕巢泥兌上兩份天門冬,搗爛拌勻,盛在小容器中,種上蓮子,河水灌溉,曬曬太陽,花開如酒杯大小,荷葉如碗口,亭亭玉立的可愛。

儉趣。

沈復夫妻認為:貧寒之士,從起居飲食到衣服器皿,宜儉省而不失雅潔。

沈復愛喝點小酒。芸便為他置備了一個梅花盒:六隻二寸白瓷深碟,用灰色漆一遍,中間放一隻,周邊放五隻,擺放形狀猶如梅花,底蓋都有凹楞,蓋上有柄,形狀像花蒂。

把這盒子放在案頭,如同一朵墨梅覆在桌上。

開蓋看看,菜好似裝在花瓣裡:一盒六種菜色,二三知己聚會喝酒時,可以隨意從碟子裡夾菜吃,吃完了再添。

芸又做了一隻矮邊圓盤,以擱置酒壺杯箸之類,隨處可以安放,非常方便。

這是食物上的一個儉省方法。

沈復的衣服邊角,都是芸自己織作。衣服破了,她能巧妙地縫補,讓衣服整齊潔淨。衣服顏色大多暗淡,比較耐髒。既能出去見客,也能家常穿著。這樣服飾就儉省雅潔了。

他們剛住到蕭爽樓中時,嫌這地方暗,用白紙糊了牆壁,就亮了。

夏天樓下的窗都拆了,外頭沒有欄杆,看去覺得空洞洞、無遮無攔的。芸想出用橫竹搭簾的方法,既可以有個遮攔,可做裝飾,又不費錢。

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芸便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尤其絕妙。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為我們講述了,自己和妻子芸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

雖歷經重重磨難,卻始終坦然面對、心存寬容、不怨天尤人,淳樸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充滿了清暖溫柔的味道

這是否會引起我們親切敬佩的微笑?

連林語堂先生也說:

“在他們面前,我們的心氣也謙和了,不是對偉大者,是對卑弱者起謙恭畏敬,因為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東西”。

這引起我深深的感觸。幸福的婚姻是什麼?幸福的生活是什麼?

關於幸福,林語堂先生曾經說:

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乍一看,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事,但細思量,簡單的四件事背後,其實已涵蓋了人生太多的歡樂。家長裡短、雞毛蒜皮不再是負擔損耗,兩個人一起打理生活的柴米油鹽,平凡日子也能燃起璀璨煙火。

對平凡的我們來說,坦然接受日常生中的恐懼、失望、痛苦等體驗,愛滿足和享樂的這一刻,就是幸福的。關於家的幸福願景,關於人生的幸福願景,由此開啟。

申明:原創首發。作者簡介:一禾,喜歡讀書,愛好文字,醉心於詩意、溫暖的人生,自學大眾醫學四年,樂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