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孔子說:“仁者安仁”!


與人為善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孔子說:“仁者安仁”!

一則故事引發的思考

今天無意中讀到的一個故事引發了我的思考。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從二戰戰場歸來的美國士兵給父母打去電話報平安。得知兒子即將平安回家的消息,父母感到無比欣慰,但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兒子竟然提出要帶一個戰場上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一同回家並生活在一起,因為他已經無家可回並且他被炸斷了一條胳膊和一條腿,生活不能自理。父母表示拒絕,因為這會給他們今後的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一週後,這對父母接到了警局打去的電話,警察告知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警局去認屍,當他們看到自己兒子屍體的時候大吃一驚,他居然只有一條胳膊和一條腿。原來,兒子電話裡說的“兄弟”竟然就是他自己!

與人為善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孔子說:“仁者安仁”!


“智慧”與“情懷”的雙豐收!

我不禁想起了孔子《論語》中的一句話:“仁者安仁,知(通“智”)者利仁。”我們常常追問怎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幸福?我想答案都在這句話中了。所謂的智慧,就是懂得怎樣去對別人“仁德”,去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所謂的情懷,就是安於施捨於人、寬容於人、仁慈於人的狀態和心境之中。有了這樣的智慧和情懷,安寧與幸福怎會捨得離我們而去?

與人為善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孔子說:“仁者安仁”!


“智慧”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為什麼說與人為善是一種智慧?它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曾經有一次坐公交車,我看到一位老人上車後站在了一個小姑娘的身旁,司機提醒小姑娘讓座,但她假裝聽不見也看不見的樣子,自顧自地聽著耳機。就在後排一位男士起身讓座的當口,可能是由於前方有人闖紅燈的緣故,車子突然一個急剎車,老人就這樣直挺挺地仰面倒在了地上,周圍的乘客趕緊過去攙扶,車上年長的大爺大媽們開始紛紛指責起那個小姑娘。我想,此時,她內心一定是愧疚和不安的,而把她自己置於這樣尷尬窘境之中的正是她自己。人際交往中不願謙讓,更不願犧牲,僅僅因為吃了一點小虧而與人為敵的人大有人在,而這往往正是缺乏智慧的表現。“自我”心的膨脹,助長了戾氣,而戾氣的滋長擠佔人的心胸,耗損人的精力,讓人變得狹隘、瑣碎、憤怒,而對於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怎麼會讓這樣的事在自己身上發生呢?所以,“知(智)者利仁”,有智慧的人會從與人為善中得到利益。

“情懷”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仁”不僅僅是手段,也是目的。正如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情懷,“利仁”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安仁”。我們常常感覺到我們與人為善但別人並不一定都會領情,就像我們主動讓座,但被讓座的人可能連一句“謝謝”都不會說。類似這種事比比皆是,所以讓有的人產生了世道澆漓、人心不古的感覺,從而懷疑是否真的需要去對別人好,最後又開始冷漠麻木起來。“安仁”的境界讓我們懂得:

其實在任何時候,我們都無需在意自己的善行是否得到回報,真正的“仁”是樂得其所、樂在其中的心理狀態。選擇“仁”就是選擇了一種開闊的胸襟和豁達的生活方式,是為獲得內心的安寧和人生的幸福所累積的資本。不拘泥於“利仁”,不求從與人為善中獲利,才能坦然地持續下去,當慢慢地成為一種習慣後,你會發現,曾經你看不慣的人其實也挺可愛,曾經你覺得很擁擠的路其實也很寬敞,

從而,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僵硬的臉上也綻放出笑顏,原來,人生並不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幸福就安睡在自己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