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武漢“夫妻檔”的隔街戰疫情

4月12日上午11時許,乘著工作間隙,正在漢陽和昌都匯華府小區門口值班的汪皓舉起右手,向對面一街之隔的綠地廣場C座揮手致意,妻子凌香遠遠的也揮手回應,示意一切安好。

作為業主,這一對兒80後武漢夫妻倆疫情期間都報名成為志願者,主動要求到兩個不同的小區值班。每天白天,夫妻倆認真值守,晚上回家相互交流經驗,兩人較著勁做好社區疫情防控“把門人”,他們的故事也影響帶動了一大批業主主動參與社區防控。

80後武漢“夫妻檔”的隔街戰疫情

“今天的工作特別忙,從清晨6點多到中午一刻都沒歇過。”汪皓拿著小喇叭維持居民買魚的秩序,遇到有居民想出社區選魚,他都會耐心進行勸阻,讓大家排隊隔著柵欄選購。

39歲的汪皓是漢陽區四新街梅林都匯社區和昌都匯華府小區居民,2月上旬就主動報名做志願者,參與小區疫情防控。當時小區物業人員不少在外地,他在最吃緊的時候,“兼職”了小區物業經理,帶領3、4名物業值班人員承擔了小區防控職責。“我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在部隊當過班長,後來也開過幼兒園,當時硬著頭皮把平時積累的管理經驗試了下,發現還挺管用。”汪皓笑著說。

80後武漢“夫妻檔”的隔街戰疫情

在汪皓的影響下,小區居民積極響應社區號召,報名成為志願者,汪皓和社區挑選了9位居民,組成了小區志願隊,配合物業做好小區防控和各類物資保障工作,他也被業主們暱稱“老大”。4名男業主主要從事巡查和一些體力要求較大的工作,6名女業主則更多將精力放在對居民進行宣傳、溝通上。

35歲的凌香是汪皓的妻子,也是被他動員來做志願者的。考慮到復工復產後,一些業主無法再繼續值班,汪皓就開始動員妻子參與。經商議,夫妻倆把孩子送到父母家。4月8日起,這對社區“夫妻檔”正式上線。

80後武漢“夫妻檔”的隔街戰疫情

“我希望在另一個小區值班,大家比一比誰做得更好。”凌香說。她曾經在物業部門工作過,現在是一家幼兒園的保健醫生。最後,她被安排在綠地廣場C座值班,負責業主進出小區管理,每天和丈夫同步上班,兩人隔街相對,也沒有時間見面,只能揮手致意。每天晚上回家後,兩人都會交流一天的工作情況,互相取長補短。

社區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和子女住在綠地廣場C座,同時他在和昌都匯華府小區也租了一套房子。老人經常乘家人不注意,溜出來要到對面小區。每次遇到這位老人,凌香都要苦口婆心勸阻,有時實在勸阻不了,只有求助汪皓趕來支援,才將老人成功勸返,“關鍵時刻,還要靠夫妻同心”,兩人笑著說。

80後武漢“夫妻檔”的隔街戰疫情

“我們整個社區每天進出的人流量近千人次,防控壓力不小,業主志願者們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梅林都匯社區負責人表示。該社區有2個商品化小區,佔地65萬平米,疫情期間住戶有2000餘戶。社區充分發動業主,組建了30人的志願者隊伍,參與小區防控。在沒有業委會的和昌都匯華府小區,業主志願者配合物業負責小區疫情管控;而在綠地廣場,則由社區牽頭,業委會出面組織了20多人的業主志願者團隊,嚴格落實社區疫情防控措施,確保人員進出安全。據悉,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社區正在招募新的業主成為志願者,保證防控力量不減。

(記者 楊均 通訊員 劉晶晶 馬瑋 編審 李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