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野工作”走向“大眾視野” ——在包容中迎納公眾的“十大考古”

志願者說|從“田野工作”走向“大眾視野” ——在包容中迎納公眾的“十大考古”

志願者說|從“田野工作”走向“大眾視野” ——在包容中迎納公眾的“十大考古”

//

從“田野工作”走向“大眾視野”

——在包容中迎納公眾的“十大考古”

//

鮑傑瑞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不僅對學界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對公眾生活而言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考古學是什麼?考古工作都在做什麼?如今我們的考古實踐有了哪些新的進展?這些問題,在公眾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越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隨著近30年的發展,如今的“十大考古”已經成為讓考古走向大眾、考古發現融入社會文化發展、為考古和文物保護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活動。筆者在此次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擔任志願者,得以近距離觀察,感受到這項活動越來越強烈的社會性。

向公眾開放的“終評會”現場

在“終評會”現場,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參與評選的各位負責人和專家評委外,還有大量的社會聽眾,這一群體包括本專業的在校學生、其他單位的行業工作者、相關自媒體運營者和對考古工作抱有濃厚興趣的社會關注者。社會聽眾的廣泛參與使得“十大考古”不再是一場學界內部的“閉門”評選,而是意味著中國考古學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迎接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在保證評選活動公正、公平、公開的前提下,主動“走下神壇”,展示自我並吸納更多的聲音。

來自“新生代”的學生志願者

從去年起,“十大考古”評選活動開始面向高校招募青年學生志願者,在此次“終評會”的一天半時間中,有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數位志願者參與到現場服務和宣傳工作中。學生志願者的參與為活動宣傳工作增添了許多創意和想法,為活動的成功舉辦增添了光彩。

志愿者说|从“田野工作”走向“大众视野” ——在包容中迎纳公众的“十大考古”

志願者

走進校園的“十大考古新發現”

“十大考古進校園”活動始於2012年,同樣也是考古工作走向大眾的重要項目。2019年3月29日,在本次評選中榮膺“十大考古”的兩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走進首都師範大學。對於前來聽會的各專業在校學生和慕名前來的社會聽眾而言,也是近距離接觸考古工作、瞭解學科前沿的重要渠道。

(作者系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志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