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宮砂”的來歷

晉朝《博物志》中記載:如果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7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錘萬杵,然後用其點女人的肢體,顏色不會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其顏色才會變淡消褪,是以稱其為“守宮砂”。

“守宮砂”的來歷

有了這種傳說中絕妙且簡單的能代表女子“貞操”的方法,也不管其是否真實,一些朝代便把選進宮的女子點上“守宮砂”,作為其是否有了犯淫、犯戒的標誌。流傳開來,以訛傳訛,便有了以後眾多的武俠小說作者借用“守宮砂”來做的文章。

“守宮砂”的來歷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點一顆鮮豔的紅痣,以驗證女人們的貞操,在古代是常見的,叫“守宮砂”。不明就理的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實際上“守宮”是晰蠍的一種,軀體略扁,脊部顏色灰暗,有粟粒狀的突起,腹面白黃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內多皺褶,善吸附他物、能遊行在直上的牆壁上,就是大家常見的“壁虎”。

“守宮砂”的來歷

“守宮砂”就是用這種壁虎養把它起來,天天喂以丹砂,待喂到七斤後,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係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就立即消失,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守宮砂”的來歷

既然“守宮砂”是人為加上去的, 而非女子天生的,在未婚女性身上尋找所謂的“守宮砂”,只能說明其人的無聊與無知。同樣道理,有無“守宮砂”與貞操也毫無關係。現代人如果將傳統的謬論當寶貝,那麼愚昧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守宮砂”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