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君子儒”和“小人儒”原來這樣解釋

《復活論語》是王宏傑研究儒學三十餘年的學術成果,站在先秦儒家文化的起點上,讓我們看到了更接近儒學本義的《論語》。

《復活論語》破譯了至今未解的、至今仍在爭議的,有關《論語》內容的謎底,同時破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謎底,讓我們看到了一部波瀾起伏、蕩氣迴腸的《論語》。

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復活論語》是《論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復活論語》,從正本清源到追根溯源,破譯了《論語》留給我們的一個個迷團,其解讀更接近儒學本義。

王宏傑發現,從西漢以後,後人在很多方面誤解了儒學,同時也誤讀了《論語》。

當今我們該為孔子正名:

孔子,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世界歷史上倡導並踐行平民教育的第一人,是全人類的老師。

歡迎四海同仁前來曲阜儒風國學院共學、共修。

《論語》中的“君子儒”和“小人儒”原來這樣解釋

【原文】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篇第十三章

【註釋】

(1)謂,《說文》:“謂,報也。”即告訴。本章指評論。

(2)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弟子,“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

(3)女,通“汝”。

(4)為,做,行動。

(5)無,沒有。

(6)儒,《說文》:“儒,柔也。術士之稱。”即性格柔和的人。又是道術之士的名稱。本義為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方術之士。本章指讀書人。


【譯文】

孔子評論子夏,對他的弟子說:“你為道就是君子讀書人,沒有為道就是小人讀書人。”


【復活論語】解讀

本章是後世學者沒有歧義卻爭議很大的一章。孔子並沒有在本章說什麼是君子儒和小人儒,整部《論語》也沒有說,只是多次提到君子和小人的區別。至於“儒”,《論語》中也只提到這一次。對於儒者的詮釋都是後人圍繞君子和小人展開的,但不是孔子的本義。那麼何謂君子儒和小人儒呢?於是後人從本章孔子是說子夏的,便在子夏身上做起了文章,認為子夏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把子夏的學說甚至他的弟子說成小人儒。這不是孔子的意思吧!孔子一句話給自己“知音”般的弟子定一個“小人儒”的千古罪名,豈不是委屈死子夏了。

我們先來了解這個子夏。子夏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記取歷史教訓,防止臣下篡奪;這說明子夏明白了孔子著《春秋》的目的。子夏宣場“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說明子夏明白了“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的道理。相傳《論語》是子夏和仲弓所撰,果真如此,說明子夏對孔門學說了如指掌。孔子將《詩》傳於子夏,在孔子看來子夏是“可以言詩”的弟子;《詩序》乃是子夏所作。《易傳》也是子夏所作,這說明子夏對孔子關於《易》的心得報告《易•繫辭傳》深得精髓,也懂了孔子的另一套學問體系。徐防有“詩、書、禮、樂,定於孔子;發明章句,始於子夏”的說法,說明子夏是真正把孔子學說系統化了。總之,子夏是孔子弟子中一個真正有大學問的人。

我們再瞭解什麼是“儒”?後世把孔門學問稱為“儒學”,或許是出自本章的“君子儒”,因為《論語》中沒有記載有人把孔子稱為“儒”,更沒有記載孔子以“儒”為榮,甚至把自己稱為“儒”的語錄也一條都沒有。把孔門之學定名“儒學”是後人乾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想了解什麼是“儒”,應該從其本義和孔子時代或者以前的著作去尋找答案,萬不可從漢唐之儒直至清儒長篇大論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說去尋找答案。《說文》“儒,柔也,術士之稱。”即性格柔和的人。又是道術之士的名稱。說明“儒”還在“士”之流,孔門學問乃是聖賢之道。《周禮•太宰》:“儒以道得民。”儒者用道藝取得民眾的熱愛。可以說,在“儒”的本義中,只是一種職業,術士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儒,可以理解為讀書人。後人對“君子儒”和“小人儒”的界定,是通過孔門學問所分別的君子與小人來分析的,和本章所說的“儒”的含義並沒有絕對必然的聯繫。因此,歷來的大家分別將本章理解為以下內容。楊伯峻理解為,孔子對子夏道:“你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錢穆理解為,先生對子夏道:“你該為一君子儒,莫為一小人儒。”李澤厚理解為,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士大夫的儒者,不要做老百姓的巫師。”南懷瑾認為,什麼叫小人儒?書讀得很好,文章寫得很好,學理也講得很好。但除了讀書以外,把天下國家交給他,就出大問題,這就是所謂書呆子,小人儒。君子之儒有什麼不同?就是人情練達,深通世故。如前面所講的,子路的“果”,子貢的“達”和冉求的“藝”,都具備了,那就是“君子儒”。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老夫子在這裡不是對子夏說,而是評論子夏。“謂”,是評論的意思。這樣的句式,有“子謂公冶長”、“子謂南容”、“子謂子賤”等等,都是孔子對弟子的評價。本章雖然是對子夏的評價,但並不是孔老夫子對子夏說的話,正如前章“子謂仲弓,曰”,這種句式是孔子評論某人而對別人說的話。孔子為什麼拿子夏來評論呢?我們學習《論語》是不可以把每章單獨來理解的。從孔子對顏回的讚歎,“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樂的是什麼?道。接下來,冉求對於“子之道”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被孔子否定。這個時候,孔子評論起文學最好,真正有大學問的子夏來。孔子評論子夏,對他的學生說,這裡並沒有指哪一個學生。女,這裡指孔子所說的學生,你。為,《爾雅》:“造作,為也。”譯為做、造作。“為”,就是為道,也就是踐行孔子之道。因為孔子之道不僅僅是文學好用來誇誇其談的,而是用來行道的。用子夏來評論,就是正告那些只會說,卻不能為道,更包括前章所說的“今女畫”的人。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為道就是君子儒,沒有為道就是小人儒。現在我們明白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分別,不在於你對孔門之道學習了多少,瞭解了多少,其差別在於“為”和“無為”。

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書讀得越多,就容易誇誇其談,而自己不付諸於行動。這是讀書人的通病。就像我們理解《學而篇》第四章曾子的話,“傳不習乎”。這句話的主語是曾子,是說當老師的你給弟子們傳授知識的時候,你自己是否把學習的內容見習了運用了呢?這個“習”也就是本章的“為”。光說不練的就是小人儒,光講道理自己卻不去實踐的就是小人儒。君子儒是什麼?就是明白了聖賢之道,又按照聖賢之道踐行的人,也就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論語》中的“君子儒”和“小人儒”原來這樣解釋

王宏傑

詩人,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儒家文化與大乘佛法踐行者,

《復活論語》學習和教育體系創始人,

《周易鑿光》學習和教育體系創始人,

曲阜市教體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聘講師,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博鰲教育創新論壇傳統文化專委會首席專家,

曲阜儒風國學院院長、導師。

生長於華北平原,滄州以南瀦龍河北岸。於天山腳下近三十載,博覽群書,深入經典,勤學不輟,研習儒學、佛學、道學、易學經典,尤其對先秦文化的探索別開生面。主張用“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學路徑,意在尋找各種文化的源頭。從師於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系統學習南懷瑾先生著述。

數十年來深入學習《周易》的應用系統,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實踐,尤其對“梅花易數”的運用極其純熟。為了進入《周易》的殿堂,解開《周易》卦辭、爻辭之謎底,以《十翼》為金鑰匙,沿著《子夏易傳》和《東坡易傳》所傳承的《周易》之源流,終於看到了《周易》的光芒。古今學“易”者,因被其即厚且高的牆壁阻擋,便把學習收穫稱為《周易鑿光》。

研究古今諸家《論語》解讀版本,繼承南懷瑾先生、錢穆先生、李炳南居士對《論語》的註解思路,提出“復活”的觀點,完成《復活論語》,全書近150萬字。《復活論語》是“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的重要著述,將一部“波瀾壯闊、蕩氣迴腸”的《論語》呈獻給讀者,是《論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精研中華傳統相學,閱人無數,以儒家文化為體,以人才管理為用,對識別人才、運用人才的典籍《冰鑑》和《人物誌》解讀和實用可謂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