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產品代理:富盛音響


說到超低音,很多人可能首先想起家庭影院中的應用。超低音負責著一套系統中一定範圍的低頻段,提供優良的低頻表現,從而提升整套系統的聲音表現。然而超低音並不只是用來表現震撼特效的,其實Hi-Fi音響系統也用得著超低音。有一些Hi-Fi名廠都有推出自己的超低音、超高音的產品,用來補充音響系統中高低頻段的不足,或者將本已優秀的三頻提升到更佳的層次。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超低音更多出現了前者的場合(補充不足),似乎和高端發燒音響聯繫不起來。其實優質的超低音,同樣可以很講究,很發燒,我所說的並不是家庭影院所用的那種低音炮,而是ViBRATO專門為發燒音響而設計的超低音。


越低越貴

超低音,Subwoofer,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發出比“低音/Woofer”更低音域的音箱。在一些大型音箱上,會有大尺寸的低音單元,專門負責最低音域(比如150Hz以下)的發聲;或者有的廠商會替音箱配上低音柱,好提供最低音域的延伸。這些特別配置的低音,至少都能延伸到40Hz以下,甚至低於20Hz的也有。低頻是最能彰顯一套高端系統價值所在的方面之一,低頻哪怕再往下做低1Hz,其價格也得按幾何倍數增長。如果音箱本身能夠達到如此低音,那當然是好,但這一般都是天價級Hi-End神器才能做到,一般人怎麼負擔得起這類音箱呢?但如果加上高質素的超低音,便能讓自己的音響系統往這些天價神器的表現靠攏,又何樂而不為?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SUB 12 ■ 結構:無源倒相式 ■ 線性衝程:±12.3mm ■ 頻率響應:20-2400Hz(±3dB) ■ 靈敏度:91dB/w/m ■ 阻抗:8Ω ■ 承載功率:1000W(持續),4000W(瞬間) ■ 最大聲壓級:>120dB/30Hz/m


SUB 12無源超低

本次試聽是搶先體驗,VIBRATO SUB 12和M900都是剛剛公佈的新品,詳情都還沒來得及補充完整。據說SUB 12的誕生源自ViBRATO一款神秘揚聲器的超低音部分,從型號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單元為12英寸的超低音,採用12英寸特殊塗層覆蓋的超長纖維紙盤,配合1.2T超強NEODYMIUM磁路結構和100mm直徑銅音圈。SUB 12的構思和一般超低音很不一樣。首先它是一款無源超低音,控制和推動後級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系列不同功率的幾款後級。而SUB 12的頻響範圍達到驚人的20-2400Hz(±3dB),配合號角使用可成為非常合理的全頻系統配置。靈敏度高達91dB,加上2小時持續承載功率大於1000W,瞬間承載大於4000W的超大承載功率,讓30Hz的最大聲壓級在一般環境裡有著120dB/m以上的超大輸出。這麼聽起來,SUB 12一定是相當巨大,份量十足了,但它又採用了緊湊箱體設計,鋁合金面板,倒相式設計的芬蘭樺木夾板箱體。575×350×480mm的尺寸只和一般影院超低音相當,不過重量達到驚人的35kg,這還是一個不帶後級的超低音,份量確實十足。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M900 ■ 全鋁合金機箱 ■ 散熱器採用文氏管式設計 ■ 輸出功率:900W/聲道/8Ω ■ 尺寸:430×222×418mm ■ 重量:30kg


帶DSP的後級M900

用來驅動SUB 12的,是VIBRATO的M900後級,有著900W(8Ω)的功率輸出。它並不只限於用來搭配SUB 12,也可以作為一般後級放大器搭配音箱來使用。M900標配SUB控制模塊,可以從30-150Hz選擇分頻點,可以調整0-180度相位和中高音相位同步,可以調節超低音的增益。這個模塊可以更改為另購的DSP控制模塊,這個模塊有搭配的PC端軟件,用來作各項參數調整和修正。而M900還分單聲道和雙聲道兩個版本,單聲道版可以推一個SUB 12,雙聲道版則推兩個SUB 12,這次所用的便是雙聲道的M900,連接了兩臺SUB 12。


調試最佳狀態

試聽在海印廣場4樓富盛音響的演示室進行,搭配的是Fischer&Fischer的SN/SL 470落地箱,訊源是VIBRATO的NMT數字轉盤,前級是VIBRATO NDP,後級則是VIBRATO NS380。演示室空間很大有數十平方,若是家庭影院的超低音未必能輕鬆應付。SN/SL 470本身頻率響應範圍是34-27000Hz,在揚聲器中已是相當優秀的了,以其相對纖細的身材,下潛到34Hz確實了不起。我也多次聆聽過SN/SL 470,即使不借助超低音已經有很理想的聲音表現。正因如此,要讓SN/SL 470表現更上一層樓,可不能只把超低音一擺,設個低切(low cut,即切除音箱某個低頻頻率以下的信號,而該頻率以下改由超低音負責)就完事了,需要更周到全面的設置。本次試聽的M900使用了DSP模塊,已經過工程師的精心調校,各方面都經過細心測量,呈現出最佳的狀態。不過因為M900和軟件也還在調整之中,所以調試過程和詳細參數還不能公佈。富盛音響的工作人員向我說明,這臺M900已經特地為SN/SL 470和SUB 12的搭配而將設置最優化了,而且設置過程並不複雜,對技術不在行的用戶也可以自己完成。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低頻質量提升

NMT可以聯網也可以讀取內置硬盤中的音樂,裡面已經有很多富盛早就準備好的演示和測試用音樂,還有不少DSD的高清音樂。要最快感受到SUB 12和M900的效果,當然是AB對比了。而只要關閉M900電源,SN/SL 470就會回到未設置超低音的狀態,方便我比較使用超低音前後的不同。而結果令我驚豔,SN/SL 470能夠做到的(低頻),SUB 12能再上一層樓,而SN/SL 470表現未盡完美的,SUB 12便把它補充圓滿。SUB 12和M900確實了得!尤其是在播放古典曲目時,SUB 12的高質素更能體現出來。SUB 12和SN/SL 470完美匹配,合作無間,銜接順滑,我聽不出任何曲線的斷層或是低頻的冗餘。而樂器依然是活靈活現,沒有帶來任何“增強的”,“修飾的”感覺,彷彿系統的聲音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此自然;SUB 12已完全融入系統之中。樂器質感沒有任何變味,“質”得到了完全的提升,而量——當然這個量(增益)是可以調的——毫不誇張,恰到好處。


低於20Hz的穩定表現

我很好奇M900中對SUB 12的設置參數,但詳情我又不得而知,我便選擇——直接聽。NMT中有多張調音用的試音碟,裡面有一些特定頻率的低頻波長音頻,這樣我就可以感受到不同低頻段超低音帶來的變化。在我播放80Hz波長時,使用超低音的系統只是音量稍微增大,還沒有很大的不同,但播放60Hz和40Hz波長的時候,使用超低音之後表現明顯更為有力和深邃,震動的感覺也更為鮮明和清晰,這是SUB 12在發揮作用。而播放20Hz波長時,這個頻率已經在SN/SL 470的頻響範圍之外,不使用超低音的話聲音和震感非常微弱,而使用超低音時雖然音量比起40Hz時小但仍清晰可聞可感,聽得出SUB 12到此頻率發揮依然穩定,有此優質低頻,自然不愁音樂中的低頻釋放不出來了。要注意的是20Hz(±3dB)的穩定低頻表現需要M900搭配DSP模塊才做得到。

HIFI | 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VIBRATO SUB 12無源超低音+M900後級


總結

SUB 12和M900令整套系統上升了一個檔次,低頻表現大大提升,不論下潛還是低頻質感都比SN/SL 470原有的低頻表現更好。而SN/SL 470本身已價值不菲,三頻表現相當出色,低頻也是不俗,而SUB 12仍能作出提升而且是全面提升,可見其質素之高。如果還有空間容納一臺後級和一兩個超低音,這個投入非常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