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螞蚱,有何神通房價只能“大起”,不能“大落”?

2020年受客觀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大幅下滑,返鄉置業潮“停擺”,小陽春延遲,開發商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秋後螞蚱,有何神通房價只能“大起”,不能“大落”?

客觀來說,現在房地產市場處於“如鯁在喉”狀態。首先,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業績規模同比下降20.8%。不難看出,現在開發商“買房難”成為一個普遍問題。其次,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房地產行業的到期債務約在1.46萬億,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達到1490億。很顯然,這段時間對於開發商而言有點難受,不僅房子不好賣,而且還面臨較大的債務償還壓力。

近三年來,隨著樓市調控不斷深入,房價漲幅逐漸收窄,購房者觀念也開始發生轉變。尤其是2020年樓市遇冷,很多購房者對未來房價走勢的預期也所有下降。特別是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下,很多人認為今年房價很有可能繼續小幅下行,因為大家都在觀望。

秋後螞蚱,有何神通房價只能“大起”,不能“大落”?

首先,雖然“房住不炒”是樓市主基調,但並不意味著房價會出現大幅下跌。畢竟,現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樓市調控目標。其實,近期超過60城發佈“紓困樓市”政策就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房價絕不能出現“大起大落”,因為很多城市的經濟發展非常依賴房地產市場。一旦房價出現大幅下跌,將徹底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

其次,3月19日央媒經濟日報發表《樓市崩盤? 小心被忽悠了》的文章,文章指出,長期來看,中國樓市仍將保持穩健,“樓市崩盤論”根本站不住腳。未來樓市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大家不應被“樓市崩盤”等不靠譜的結論所矇蔽。與發達國家普遍75%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我國還有15%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我國仍有約2億城鎮人口增量,這些都是潛在購房需求。因此,在央媒看來,未來“樓市崩盤”可能性極小,房價穩定是未來發展趨勢。

秋後螞蚱,有何神通房價只能“大起”,不能“大落”?

青島打響維護房價的第一槍:限購、限售“雙鬆綁”以實際行動支持房價“度過寒冬”!隨即青島多個樓盤宣佈漲價,我們不禁要問,現在形勢下,地產能活下去就不錯了,為何還敢逆勢上漲?

當房價出現下跌得苗頭,就會出現某種方式以不特定得形式出現“助力”,相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政策得加持、官媒得論斷、地方的關愛,百姓得買漲不買跌。導致房價不可能大跌!從某種形態上說,保房產就是保經濟,大家細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