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最近,有一個教育平臺,做了一項投票,“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雖然投票還沒有結束,就目前的投票數量,

贊同老師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的家長已經佔到57%,而反對的家長只佔26.7%,這個結果還是很讓人感到意外的。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一邊是素質教育,一邊是升學考試。孰輕孰重,其實,老師也非常難。

曾經有報道,因為某些家長強烈要求老師在家長群公開學生的成績和排名,老師照做了,結果被個別家長舉報到教育局,給老師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還有報道,老師因為不公開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家長要求公開,老師拒絕後,又被家長投訴到教育局,說老師不重視教學。

這年頭做家長難,做老師更難。

現在,家長群、班級群這類微信群,已經成為家長和老師交流的重要平臺,相比之前,家校之間的溝通更順暢,但是同時也帶來不少煩惱,孩子的各方面情況更公開了,包括最敏感的分數和排名。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為什麼那麼多家長支持老師在班級群發成績單?

  1. 培養孩子抗挫能力。這類爸媽多是虎爸虎媽,對孩子比較嚴格的要求,不想讓孩子太脆弱、玻璃心,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意識和競爭意識。競爭將貫穿孩子的一生,在學校,孩子要學習考試,用成績來證明自己,長大後孩子也要面對職場競爭,應對各類考評考核,既然無法避免,還不如從小讓孩子面對現實。孩子不是瓷娃娃,有壓力才有動力。
  2. 滿足虛榮心和優越感。有家長留言“我家孩子很聰明,從不擔心考試成績。”這類家長往往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名列前茅,每次考試總能取得好成績,成績單發到家長群,讓其他家長羨慕不已,自己心裡也沾沾自信,極大地滿足了自我的虛榮心和優越感。孩子也更容易建立起自信心。
  3. 激發孩子的好勝心理。好勝心是一種迫切希望併力圖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幹超過別人,從而使自己更優秀的心理狀態。將成績單公開,可以起到鞭策孩子的作用,讓孩子時刻保持飽滿的學習狀態,為目標不斷努力和奮進。在好勝心的作用下,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將注意力集中在“焦點”之上,做起事情來更容易取得成功。班級裡有了趕超氛圍,也容易帶動更多學生,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在班級群發成績單有哪些弊端?

誠然,把成績單發到班級群,可能會產生一些積極作用,但是,我們更不能忽視的,是其消極影響。

首先,這會讓部分學生和家長都面臨較大壓力。有的家長反映,每次等孩子成績單都坐立不安,看到群裡的成績單都沒有點開的勇氣,生怕孩子考不好。有的家長用“恐怖”來形容拿成績單的感受。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單的時候,頭頂發麻、後背出汗,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成績單公佈之日,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其次,過於注重分數,忽視能力培養。在現代教育環境下,說一點不注重成績,也不現實,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成績操碎了心。但是,在群裡發成績單,引發的家長之間的攀比和比較,更加重了對分數和排名的重視程度,反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比如社會能力、家務能力、運動能力等等。從長遠來看,其實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再次,激化親子矛盾。因為成績單引發的家庭大戰不少,很多孩子聽說老師發了成績單以後,戰戰兢兢一夜不眠,擔心被家長揍,有的家長看到成績單暴跳如雷,感覺面子受到重創,把火氣全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讓孩子更加自卑、膽小,也影響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培養。有的學生留言,“有次英語老師發了成績單,結果我媽打了我,我恨不得跳樓。”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如何解決“班級群發不發成績單”的問題?

我個人不贊成將成績單發到班級群。

將3個孩子都培養成東京大學高材生的日本媽媽佐藤亮子,提出過一個觀點:不比較,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並感到失落或者焦慮。成績單裡有分數,也有排名,家長們會不自覺地比較一下自己家孩子的位置,或者自己認識孩子的排名和位置,然後憂或者喜。其實這種比較是無意義的,當孩子發現,你在把他和別的孩子比較的時候,他會更加難過。考試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可孩子卻被指責,甚至被否定,他很可能無法被激發好勝心,還可能會失去積極性。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習慣於與他人比較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活在比較的陰影之下。不比較則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家長會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去糾結分數和排名以後,家長會把精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孩子這部分題目總愛出錯,或者孩子的語文背誦是個強項。從而為孩子確立學習策略。也就是,不要以別人家孩子為基準,而是把關注點放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去發現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

引導和培養孩子和自己比的習慣。比如,上次考試中,這類計算題總是出錯,但是這次考試都做對了;上次考試的時候古詩部分扣分了,這次全部正確;上回數學65分,這次88分,這就是進步,值得高興和鼓勵的。家長可以注重成績,但是,最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彌補自己孩子知識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績上,而不是去和班裡其他同學比較。


“老師是否應該在班級群裡發成績單”?家長們的選擇令人意想不到

我認為,對於成績單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

  1. 是否需要成績單,以家長自願為主。如果家長實在想知道自己家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可以找老師私聊,索要自己家孩子的成績單,同時向老師瞭解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
  2. 如果要統一發成績單,可以學號的形式發,讓家長全面瞭解自己家孩子的情況,評估自家孩子需要提升之處。
  3. 老師針對每一個孩子建立一個全面的評估檔案,包括孩子的成績、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注重孩子的綜合能力的提升,也與家長做好溝通和交流。

成績單應不應該發到班級群?你站哪邊?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