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9月9日上午,由網易天津和天津市西青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打造的“網眼看西青·崇文尚武 有文有武有花鄉”系列主題活動,走進千年古鎮楊柳青。京津冀魯四地包括網易天津、網易北京、網易河北、新華網、中國旅遊報等23家主流媒體,參觀民俗文化館、石家大院、體驗木版畫,深度體驗西青的歷史與現代之美。


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走進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上午媒體代表們的第一站是集千年文化、建築、歷史濃縮於一體的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傾聽古鎮歷史的變遷。在講解中媒體代表們瞭解到,楊柳青為西青區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天津市與環渤海經濟圈最大的鄉鎮。楊柳青鎮最早建鎮為1214年,素有“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之稱。


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楊柳青鎮歷史沉積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是運河漕運重要樞紐,成為中國北方商貿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業繁榮,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沽上小揚州。楊柳青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餘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楊柳青鎮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現存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所建的文昌閣,該建築師國內保存最完好明代樓閣式建築。楊柳青人趕大營第一人安文忠建於130年前的安家大院等名聞遐邇。


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楊柳青鎮有豐富民間藝術,以“楊柳青年畫”馳名。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被推崇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首,深刻影響了國內近百種年畫,過年貼年畫由此成為北方地區習俗。楊柳青剪紙、風箏、磚雕、石刻和民間花會也燦然觀,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

到了民俗文化館,媒體代表們怎能不體驗一下。大家親手上陣,參與楊柳青年畫的製作,還體驗了魏記風箏、郝桂芬剪紙、徐廣華摺扇、黃全華葫蘆等其他四絕,可謂與千年古鎮來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

探訪“華北第一宅”石家大院

上午的第二站是石家大院,對於這裡媒體代表們早有耳聞,自然充滿期待。石家大院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私宅。始建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總耗費白銀30萬兩,佔地10000平方米,整座大院包含十八個院落,四合連套,被譽為“華北第一宅”。石家大院現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影視拍攝基地。


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深入瞭解楊柳青年畫

從石家大院出來,往西只需幾步路程,媒體代表們便來到了更加濃縮千年古鎮歷史與文化精髓的楊柳青年畫館。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有400餘年歷史,是中國四大木板年畫之首,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遊楊柳青古鎮——“網眼看西青”穿梭歷史與現代


楊柳青年畫繼承宋、元繪畫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畫面色彩明顯,柔麗多姿。以宣紙印刷,用國畫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變。楊柳青年畫取材內容極為廣泛,特別是那些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的題材,例如《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攜壹南村訪舊識》、《新年多吉慶,閤家樂安然》、《漁婦》,以及帶有時事新聞性質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

上午“網眼看西青·崇文尚武 有文有武有花鄉”系列主題活動在千年古鎮楊柳青的行程告一段落,網易天津、網易北京、網易河北、新華網、中國旅遊報等23家主流媒體穿梭歷史與現代,加深了對西青人文歷史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