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是充滿酸甜苦辣鹹的,它不僅僅是追求幸福與快樂的,而是快樂與不快樂並存的,如何使兩者之間達到平衡、如何使兩者之間維持穩定,是極其重要的。

經常聽到一下寶媽抱怨,家裡面的孩子很愛哭,在遇到一點不順心事情時,就很喜歡大吵大鬧,及其容易產生負情緒,相信這是大多數家庭都會面臨的一種狀態。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其實小孩子有負情緒這是正常的現象,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對此,家長不必過於慌張。若不給機會給孩子表達負情緒的機會,他們壓抑在心裡,反而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這就需要家長學會疏導孩子的負情緒了,在開導孩子之前,家長需要充分了解孩子有負情緒的原因。

為什麼孩子總有負面情緒?

1兒童的情緒認知與語言表達還不夠成熟。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大多數孩子都還不知道情緒為何物,再家長孩子掌握的詞彙不夠多,遇到不開心事情時,不知道如何向大人表達出來,也不知如何表達心理的情緒,所以只能怪用哭來向大人表明。

2兒童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對於孩子而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是受了委屈,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大哭大鬧,認為大人們都應該順應自己的意思,自己卻受不得委屈,如此一來,就算只是遇到一點小事,他們也會立刻產生負情緒。

3想引起他人的關注。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在得不到周圍眾人關注時,孩子的內心總是比較失落的,他們渴望時時刻刻得到周圍人的關注,但是有沒有能力向眾人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哭來博取他人的關注。

由此可見,孩子產生負情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身為家長應該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調節自己的負情緒,這就需要家長充分了解負情緒。描述情緒心理學上經常用到一個詞語,叫做"

鐘擺效應"。

什麼是"鐘擺效應"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指的是人類情緒會發生高低擺盪的一種現象,說明人的情緒就像擺鐘一樣。左邊擺動的幅度與右邊擺動的幅度是一樣的,長時間這樣,最後鐘擺就會慢慢停止擺動,靜止在那裡。

根據"鐘擺效應"的說法,如果孩子正面情緒強度減小了,那麼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跟著較小,換言之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是相輔相成的。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若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發洩,被壓抑著,那麼他們的正面情緒也不會有很大程度的浮動,所以讓正負面的情緒保持一定的平衡非常重要。若該平衡被破壞,孩子的情緒反應會比較激烈,甚至會出現情緒混亂,非常不利於他的成長。

如何運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化解"負情緒"?

  •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一切從溝通開始。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孩子能夠準確且及時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很重要,這可以讓孩子明白不開心或是受委屈是可以直接表達出來的,而不是隻是一味地哭。另外,這樣也可以及時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情緒,才能夠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對症下藥地幫助孩子化解負情緒。

  • 帶領孩子認知情緒。

孩子的年齡還小,他們尚未明白情緒是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的哭是什麼情緒,這時就需要父母帶領他們認識什麼情緒,告訴他們情緒是可以表達的,而且還是可以化解的。

  • 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化解負情緒。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讓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之後,接下來的就是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去化解負情緒了,這一階段,需要父母充分地瞭解孩子,並且耐心地開導他們。可以耐心地跟他們講有負情緒時應該怎麼做,讓他們明白哪些是正確的做法、哪些是錯誤的做法。

其實在生活中,孩子會出現負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我們要及時地讓孩子把負情緒表達出來,這裡所指的"表達負情緒"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不是讓孩子大哭大鬧,這不叫做表達負情緒,而是應該引領孩子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為什麼會產生負情緒。

孩子總有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要懂得開導,運用“鐘擺效應”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不開心就需要宣洩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認為比較舒服且正確的方式釋放負情緒,是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這其中需要父母們多加以關注,對他們多點耐心,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