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花”城市擴容提質摁下“快進鍵”

西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花”城市擴容提質摁下“快進鍵”

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現場。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阿房一路與西三環立交工程施工現場。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施工中的西南二環立交項目。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昆明路快速路工程已完工部分高架橋。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正在施工的地鐵5號線和平車輛段項目。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綠化帶裡的遙測終端機引起了路人的好奇。

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市扩容提质摁下“快进键”

幸福林帶工程縮微模型效果。

記者手記

一天的全城採訪,讓記者感受到了城市默默推進的方方面面的變化。作為一個普通市民,記者不知從這些項目旁邊路過了多少次。但角色轉變,當作為一個時代記錄者登上尚未完全完工的橋面、下到地下10多米的管廊、踏上看似不起眼的新材料路面,我從一個普通的旁觀者變成了一個見證者,被這些工程中的複雜、工藝中的精妙、推進中的艱辛所震撼,也為它們所勾勒出的我們這座城市的未來而深感振奮。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城市的擴容提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在這座城,我們與城共興共榮。作為城市一分子,殷切希望這些以及更多的民生重點項目能全面開花、節節推進,為城市拉開更完善的骨架,為市民帶來更便利的生活,為我們迎接“十四運”、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大都市帶來更足的底氣!

市政基礎設施是城市的“臉面”,直接體現城市的綜合發展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更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在迎接“十四運”、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關口,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打造環境優美、配套完善、佈局合理的城市綜合承載系統,優化城市空間環境”目標,全市路、橋、地鐵、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花”,城市擴容提質也隨之摁下了“快進鍵”。

4月12日,記者隨採訪團對我市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項目、昆明路綜合管廊、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海綿化改造項目等7個正在實施的全市重點建設項目工程進行了實地走訪。在這裡,記者看到了西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拉大的城市骨架,也看到了廣大市民享有更加便捷、舒適生活的未來。

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項目

北二環到繞城高速將一路暢行

西安市體育中心外圍提升改善道路PPP項目(二標段)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是第十四屆全運會的重要交通保障項目,也是西安北區“三縱三橫”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南起北二環,北至繞城高速,與北三環互通立交順接,道路全長5.6km。項目採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建設形式,沿線新建高架橋1座、互通立交1座、平行匝道2對、地面出入口3對;其中新建高架橋全長2.349km,雙向6車道;鳳城五路立交將現有的分離式高架橋改建互通式立交。

朱宏路是連通我市南北的一條主要通道,一大早來往車輛已是川流不息。該路段持續較大的交通壓力,也給施工造成了一定影響。據項目負責人鍾田虎介紹,為了儘量減少對市民交通出行的影響,他們將原需的30米圍擋縮減到了25米,後面再根據施工進度和實際需要,對圍擋範圍進行及時調整。另外,根據車流量潮汐現象調整工序也是他們的“制勝法寶”。“早上東邊由南向北方向車輛比較多,我們就先幹西邊的活兒。下午西邊由北向南車輛多,我們就幹東邊的,通過及時調整工序來克服交通壓力大帶來的影響。”

被滾滾車流包圍的項目現場,各個工種的工人們正在有序作業。據鍾田虎介紹,項目按時間節點推進順利,朱宏路主線橋樁基及下部結構全部完成,鋼箱梁全線貫通。目前正在進行輔助墩下部結構、鋼箱梁加寬段、橋面防撞護欄及橋面鋪裝施工,計劃6月底實現主線橋通車。“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朱宏路的交通壓力,減少5個紅綠燈的等待時間,實現從北二環到繞城高速的快速通行,讓市民享受到‘半小時出城、一小時出市’的暢行體驗。”鍾田虎說。

阿房一路-西三環立交項目

竣工後將“消滅”我市又一處大堵點

阿房一路-西三環立交項目位於西安市西三環與阿房一路相交處,南北方向長度為2789.43米,東西方向長度為784.209米,總佔地363.5畝,總投資3.55億元。

開工時項目為四層全互通式立交,一層南北方向交通維持不變,二層是阿房一路上跨西三環主線,三層、四層是4條定向左轉匝道。項目主體工程包括阿房一路主線橋,左轉匝道橋及其引道,右轉地面匝道(含跨氵皂河橋及跨灃惠渠箱涵),西三環主路、輔路、出入口的改造,以及立交範圍內的管線遷改、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觀及現狀苗木遷改等。

“該項目屬於改擴建工程,又地處交通繁忙的西三環上,施工量、交通量都比較大,並且在施工的同時還要保證交通的相對順暢。另外,地下管線複雜、遷改難度較大,這些都是工程推進難點。為了減小施工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整個工程分為三期來實施。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最為關鍵的二期施工,也就是主線橋施工。”項目經理李波介紹,目前橋樑主體結構完成程度大概為85%,排水管道工程100%,道路工程完成過半。計劃6月底實現阿房一路主線橋建成通車;10月底完成受110千伏高壓影響的剩餘匝道橋樑、引道及西三環道路改造施工;年底全部竣工。為了加快工期、保證工程質量,項目建設中預製箱涵、預製擋土牆等新工藝技術的應用都是我市首次。

據悉,西三環作為我市快速環線的一部分,是通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主要通道,也是連接市區與西鹹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經理王尊學說:“阿房一路和西三環這塊是全市最嚴重的堵點之一,節假日擁堵情況更嚴重,經常一堵就是幾公里。項目建成後將打通主城區和西鹹新區的交通幹道,大大緩解西三環及阿房一路的交通壓力,從根本上解決該路段的擁堵問題。”

西南二環立交項目

唐延路至南二環北幅今日通車

西南二環立交項目位於昆明路與西二環十字,西起昆明路四號橋,向東南沿灃惠南路、南二環至現狀桃園路東側匝道橋處,與桃園路—勞動路高架橋相接。工程東西全長2.41公里,工程南北全長1.1公里,系四層組合式互通式立交,包含兩條主線,十一條匝道及地面輔道。是連接昆明路快速路與南二環、西二環快速路的重要轉換節點,也是城區連接西三環乃至西繞城高速的重要交通樞紐。

西南二環立交項目執行經理靳向榮介紹說,作為首批引入和開工的PPP模式工程,西安西南二環立交目前工程進度進展順利,道路、橋樑、排水等工程均按照計劃實施。目前因為沿線高壓線纜尚未落地,工程受到一定影響。“最近正在加大協調力度,線纜落地後,我們預計5個月可以完成全部施工,實現整改項目通車放行。”

西南二環立交輻射高新區、雁塔區、蓮湖區三個區縣、開發區,附近桃園路、科技路、大寨路、昆明路、豐登路和土門等區域小區眾多人口密集,區域道路內車流量一直飽和,特別是上下班擁堵情況更加嚴重。“繼南二環至唐延路段南幅4月6日通行後,北幅也將於4月13日開放通行,屆時南二環主線可以直接通到唐延路和大寨路,將原先約20分鐘的車程縮短到幾分鐘內,有效緩解該路段交通壓力。”靳向榮說。

據悉,項目施工過程中重視技術創新,首次在我市引入“舊橋無損頂升技術”,將原有斜坡道頂平融入新工程建設,節省該段工程造價60%,獲得陝西省省級工法一項,陝西省建設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昆明路高架橋項目

極大縮短西二環與西三環通行時間

昆明路高架橋項目是我市城建PPP項目快速路系統中二環至三環放射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市首批開工的PPP模式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西起西三環,東連西南二環立交,高架橋為雙向六車道、設計全長2.9公里,地面道路為雙向八車道,道路全長3.3公里,道路紅線寬度77米。在漢城南路東西兩側設置四條匝道上下主橋,匝道全長1公里。主要施工內容有橋樑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及交安工程等。目前已完成建設2公里。

據悉,該項目曾因是我市道路建設史上唯一一條高架、地鐵、水渠管網等同步進行的道路而備受關注。採訪當天,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該項目所處路段各項條件非常複雜,項目北有昆明路綜合管廊項目,南有地鐵五號線漢城南路場站,另兩側還分別有110千伏和10千伏架空線路。“整個昆明路只有70米寬度,卻同時有綜合管廊施工、地鐵五號線施工,還有我們的高架項目施工,施工交叉影響比較嚴重。”負責該項目的中國電建路橋公司西安昆明路高架橋項目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曾巖峰說。

曾巖峰介紹,目前昆明路高架橋的橋墩已完工,漢城南路十字往東到西二環段,因空中架空高壓線正在協調遷改落地,導致工程沒辦法繼續施工,如果線纜落地順利的話,預計工程今年年底有望完工通車。項目建成後,將大大縮短西二環到西三環的通行時間,同時與南二環、東二環等形成完整路網體系,極大地解決道路沿線交通擁堵,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

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和平車輛段

工程鉅變工期不變千方百計保按期移交

和平車輛段是地鐵5號線車輛運用、檢修以及材料和後勤保障基地,也是西安軌道集團開發的綜合上蓋開發項目之一。項目佔地面積約442畝,包含運用庫、檢修庫、綜合樓、洗車庫等10個單體建築,總建築面積約7.7萬平方米。

據中鐵一局和平車輛段項目部經理屈新升介紹,項目於2017年5月開工建設,2018年4月啟動綜合開發項目,即車輛段上蓋開發。“這是項目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在車輛段本體功能不變、打樁基礎不變的前提下,與工程建設同步實施加蓋。沒有上蓋400多畝土地只能容納車輛段,加蓋後地面可以綜合開發建設城市綜合體,區域功能更加完善。新增上蓋主體結構包括咽喉區、軌行區、試車線等建築面積約9.5萬平方米,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7.2萬平方米。”

工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工期卻沒有調整。為了確保按期移交,項目部將進場施工人數由800-1000人調整到了2200多人,廠區內所有能開工的地方全面開工、同步建設。疫情期間,為了使項目進度不受影響,市軌道集團與四川省人社廳對接協調,借“春風行動”建立綠色通道,指導項目部採取“點對點”包車的方式組織工人返崗復工,並進行集中隔離、體溫檢測。項目於2月15日開始復工,15天返崗農民工1000人,目前現場施工人數達2236人。來到項目上時正值中午,工人們從工作場地三三兩兩結伴而出,現場秩序井然。

屈新升介紹,目前試車線主體結構已經基本完成,正在移交鋪軌。軌行區全部施工已經完成,咽喉區正在施工,計劃5月底主體結構封蓋完成。35000平方米運用庫封蓋已經完成約27000平方米,剩餘約8000平方米預計4月底能夠完成。洗車庫預計5月底全部封完。綜合樓和檢修庫4月30日進行移交,8月底可以進行車輛段整體三權移交。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實施主體,該項目部還同步建設了我市首條上跨地鐵場段的大寨路上跨部分,將原下穿方案優化為上跨結構,於2019年10月7日開工,歷時6個月,於今年4月8日完成最後一跨箱梁的澆築,支持了全市路網建設,解決了周邊區域交通配套問題。

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海綿化改造項目

城市雨天“看海”將成為歷史

“下雨來城裡‘看海’”這句近幾年興起的戲謔語背後,是不少城市雨季內澇的尷尬。這種現象如何解決,海綿城市建設是有效途徑之一。

4月12日,記者來到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其辦公樓下和住宅區裡的地面是記者們的重點觀摩對象之一。別看這路面其貌不揚,作用卻不容小覷。“這些都是透水材料,下雨能快速滲透,這就是海綿化改造的結果。”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工程師蔚世力說。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作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樣板”,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的海綿化改造項目綜合運用海綿措施,採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下沉綠地、雨水花園、蓄水模塊,旱溪等多種低影響開發措施,消除地面積水,對雨水進行有組織收集與排放,構建海綿微系統。項目總用地面積為29123平方米,設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由改造前的50%左右提升到85%,調蓄容積為362.43立方米。

目前,像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這樣進行透水材料鋪裝的路面和小區,全市範圍內還有很多,包括明德門北區、融僑馨苑等26個小區,小寨東路、小寨西路、翠華路、含光路、朱雀大街、長安南路、丈八東路等7條市政道路,這些都是西安小寨海綿城市PPP項目的子項目,輻射範圍已達到20平方公里。施工後,這些路段和小區初步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以前一下雨路不平全是小水坑,現在下雨立即就滲下去了,不溼鞋,環境也變好了。”居住在中電建西北水電設計院家屬院的董師傅說。

蔚世力介紹,改造完成後,市民能感受到的是下雨天不再“看海”,但實際改造包括市政道路透水鋪裝改造、管網改造、地塊綠化、滲塘海綿化改造及調蓄池(庫)等方方面面,需要因地制宜選擇“滲、滯、蓄、淨、用、排”等多種措施。“儲水、存水、對雨水的再利用會進一步增加空氣中的溼度,改善空氣質量和人居環境。海綿城市給城市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對環境的改善,它的紅利最終會造福老百姓。”

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

水管線纜“一管全容”告別“拉鍊路”

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是我市綜合管廊規劃確定的“六放射”之一的主幹管廊,被列為我市重點民生工程、防汛應急工程和城建PPP重點項目。項目建設結合大環河改造同步進行,西起氵皂河,東至西二環,全長約3.7公里,寬12米,高10.9米,基坑最深處可達24米。

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運營部經理蔣峰介紹,管廊採用雙層五艙結構,上層為兩個雨水艙,下層為綜合艙、天然氣艙、電力艙,將給水、再生水、通訊、電力、熱力、天然氣、雨水等管線全部納入其中。項目設計年限為100年, 2018年3月竣工驗收。目前,昆明路1號橋到7號橋兩回路110千伏電纜已完成入廊,總長度1032米。由於管廊上方的昆明路高架橋及從此經過的地鐵五號線尚在施工,一些管線的入廊還需逐步完成。昆明路地下管廊全面投入使用後,將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便利?在地下10米的綜合艙,蔣峰比對著艙內管線結構進行了詳細解說。“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封頂通水,首先可以有效解決片區汙水排水問題。第二昆明路沿線‘空中蜘蛛網特別多’,這個也可以解決掉。還有就是隨著地鐵、高架橋的修建,可以配合把昆明路沿線的市政設施整個規範化,改造完成後整個昆明路還是非常漂亮的。”蔣峰還強調了很重要的一點,各種管線納入後,維護站的工作人員可通過智慧管廊監控系統對其實行可視化、實時管理,“哪裡出了問題馬上就能知道,另外各種管線全部納入管廊,如果需要維修下到管廊裡就可以,非常方便,再也不需要反覆挖路了。”

地下空間咋開發?幸福生活咋享受?

——記者帶您探尋全球最大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工程幸福林帶的“地下”秘密

■首席記者 張端

“明年就能看到幸福林帶揭開神秘‘面紗’,我這心裡是真期待!但也很疑惑啊,地面上的林帶我能想象出來,風景優美,花紅柳綠。這地下空間咋開發呢?人在地面上是不是什麼也看不到啊?”4月11日下午,市民龔先生站在幸福林帶的施工圖前,嘴裡唸唸有詞,迷惑地看著記者。

誠如龔先生髮出的靈魂考問:“地下空間咋開發?”不少市民應該和龔先生一樣,心裡畫滿了各種小問號?現在,記者“掘地三尺”,帶您探尋幸福林帶的“地下”秘密。

地下空間負三層

層層都有新花樣

作為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工程,幸福林帶對地下空間的利用可以說是“不留死角”。

“幸福林帶地下空間是一個集綜合管廊、商業及公共服務設施、地鐵配套,打造地下三層空間為一體的城市綠化走廊。”幸福路管委會發展規劃局副局長宋棟峰向記者介紹,“負一層是商業與公共服務配套,增加有文化館,圖書館;負二層可以看到停車場和地鐵7、8號線,停車場可容納車輛約7600輛,其中地鐵8號線為環線,它的東邊線貫穿林帶下方,還在規劃的地鐵7號線為東西線,建設的位置在萬壽路與興工路。負三層為地鐵1、6、8號線的換乘站,位於咸寧路與長樂路。所以未來,地鐵貫通整條林帶,實現真正意義的零換乘,打造現代城市更新示範區。”

記者在幸福林帶三工區一項目現場看到,一個正在建設的碩大的半圓形拱頂稍稍露出地面。“這是我們能從地面上看到的負一層體育場館的‘腦袋頂’。圓弧形設計美觀大方,豐富人們在林帶漫步時的視覺感受,但體驗健身娛樂的美妙享受其實是在地下負一層。”中建幸福林帶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劉磊告訴記者。

記者隨著劉磊穿梭在工地之中,逐級而下,來到負一層,眼前豁然開朗,寬敞的負一層主體結構清晰展現。“負一層層高7米,有些地方設計成了上下兩層。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未來的瑜伽館。整個這一片兒未來將建設開發成籃球館、羽毛球館、冰球館等9個地下綜合體育場館,供市民健身休閒。”

除了體育場所,整個林帶地下空間負一層還規劃了餐飲、商業等多種休閒娛樂業態。“到時候,人們在負一層購物逛街、吃飯喝茶、娛樂健身、讀書交友,都不是問題。”劉磊說。

此外,記者瞭解到,林帶全段還設計了23個形態各異的下沉廣場,通過與地上景觀相結合,打造立體生態感的商業與公共空間。

埋入地下看不見

綜合管廊作用大

如果說公共設施、地鐵換乘、地下停車場都不難想象的話,更“神秘”的是位於林帶下方的綜合管廊。

宋棟峰告訴記者:“綜合管廊將市政所有公用管線集中佈置,統一施工維護。人們在地面上是看不到綜合管廊的,除了工作人員,其他人也不能隨便出入,這也是大家好奇的原因所在了。”

綜合管廊有什麼用?宋棟峰解釋道,“以前我們常能看到天上飛線、地面‘開拉鍊’,這是因為各種管道線路要麼裸露在空中,要麼埋入地下。裸露在外的不僅影響市容,也存在危險。埋到地下的,當出現問題需要修復的時候就只能給馬路‘開膛破肚’。”

綜合管廊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幸福林帶綜合管廊全長12.43km,形成集幹線管廊,支線管廊,纜線管廊於一體的格局。“綜合管廊採用的是方艙結構,分別為綜合艙,壓力艙和燃氣艙,配有AI智能巡查系統,提升科技性,其中燃氣艙專門配備紅外監控,提升了安全性,極大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等部門實施維護與檢修。” 宋棟峰說,“而且,由於城東地勢的原因,雨汙管線不入廊,不會造成壓力。”

記者深入“地下”,在中建幸福林帶公司工程部職工張文超的帶領下,走進一段已經基本建設成型的綜合管廊。“林帶兩邊都有綜合管廊,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東邊南北走向的綜合管廊,建成後水電氣暖等管線都要從管廊裡通過。”

綜合管廊預留好了空間位置,收納管線包括給水、再生水、電力、通信、熱力、天然氣。其中幸福路綜合管廊東臨幸福路,西臨地下商業綜合體,南起新興南路,北至華清路,全長5755米。萬壽路綜合管廊西臨萬壽路,東臨地鐵8號線,南起西影路,北至華清路,全長5305米。

據悉,目前,幸福林帶工程地下空間正在抓緊有序施工,總體完成77%,綜合管廊完成57.2%。

設計理念很超前

科學技術是關鍵

城市的建設發展不能只滿足一時之需。理念超前的規劃,是幸福林帶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法寶”。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幸福林帶就在前蘇聯專家協助下規劃設計了,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工業區與住宅區之間的防護隔離帶。此後在1980年,1995年和2008年西安市三次總體規劃修編中,幸福林帶一直予以保留。但那時,林帶規劃並沒有考慮過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宋棟峰告訴記者,進入新時代,幸福林帶的規劃設計有了全新的理念。

“站在新方位,著眼新趨勢,要讓幸福林帶在未來很多年後依然能很好地為城市發展助力,為百姓幸福生活添彩。因此,從規劃之初,我們就在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背景下,邀請專家反覆論證,探討如何讓幸福林帶地下空間的建設更具科學性、功能性和可持續性,實現綠色生態和改善民生目標的雙贏。”

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並不容易。“地下空間總建築面積約92萬平方米,光挖出這麼長一條地下大隧道,就是個巨大的挑戰。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各種開發投資新模式、環境質量保障技術、防震減災技術、地下空間建設綜合技術、建養一體數字化技術等。這既是一個需要魄力的活兒,也是一個需要技術的活兒。” 宋棟峰坦言。

技術含量體現在哪?記者帶著疑問,在這個巨大的“地下宮殿”尋找答案。

“就拿通風采光來說,負一層的設計中就體現了對天井、對測光的綜合考量。未來人們在負一層活動不會感受到憋悶,因為不同角度有科學的採光和通風設計。再比如對綜合管廊的維護,引入了AI智能機器人,24小時進行巡查。在結構上,根據地勢和管道等多種綜合因素,管廊並不是直直的一條線,而是波浪形結構。” 宋棟峰說。

一番“探秘”,解答了記者心中不少疑惑。

正如幾年前在西安幸福林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國際論壇上,一位專家所言:“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將朝著綜合化、深層化、綠色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斷髮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建設水平將會不斷提升。”

幸福林帶,就是西安對新時代的一次響亮回答。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記者 劉雪妮/文 記者 謝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