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 初知武漢,因為唐詩中的黃鶴樓,以及小學歷史課上的《辛亥革命》。
  • 再識武漢,是因為此次新冠疫情和《方方日記》。
  • 昨天武漢解封,舉國歡慶,關於武漢的熱乾麵充斥微圈。

其中一位微友發了一組色香味形俱佳的照片,讓我充滿好奇。

查資料,看這道美食的來龍去脈。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熱乾麵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因為武漢三鎮是連接南北方的水陸碼頭,又是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那時候,公路和鐵路不發達,船運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貨船到碼頭,要連夜卸載,碼頭工人很辛苦,因此,早餐很重要。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過早”是武漢人對早餐的特稱,當做主餐來吃。

清朝《漢口竹枝詞》就有記載:

三天過早異平常,

一頓狼餐飯可忘。

切面豆絲幹線粉,

魚餐圓子滾雞湯。

可見當時武漢三鎮的早餐情形。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清未洋務運動的興起,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漢三鎮建立了一系列基礎工業,產業工人群體形成,"過早"更是成為剛需。

食販李包綜合南北面食之所長,初創“麻醬麵”。

有理由相信,切面來自長江之北產麥區,麻醬來自長江上游的川渝地區。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到了1930年前後,黃陂蔡榨人蔡明偉在武漢賣湯麵,看到李包的麻醬麵更受歡迎,而且出面效率高,靈機一動,綜合改良了麻醬麵的製作工藝。

增加了“撣面”工序,即把切面煮七八成熟,拌油放涼,不粘不爛有彈性。

食客來時,再加香油麻醬及其他佐料,這就是熱乾麵的雛形。

從而,蔡明偉創立了“蔡林記”面鋪,成為了武漢麵食的旗幟。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熱乾麵的正式定名,是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工商登記註冊,武漢熱乾麵正式面世亮相。

至於由手擀切面到機器面,再到圓棍餄餎面,是機械化技術進步和食客需求推動的。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熱乾麵是武漢人的靈魂。

熱乾麵的形成發展,體現了武漢人的精明與務實。

“應運而生,因需所創”,已經融入一代代吃著熱乾麵成長的武漢人的精神世界。

到了二十一世紀,熱乾麵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熱乾麵不僅滋養了武漢人,更是吸引了全世界遊客的胃。

凡是到武漢旅行,除了必看黃鶴樓,另外一項就是必吃熱乾麵。

可以說“沒吃熱乾麵,就是沒有到武漢!”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陝西是麵食大省,更是手擀麵的發源地。

武漢熱乾麵用的鹼性餄餎面,是陝西臊子面和陝北餄餎面的綜合。

臊子面是諸面之祖,據說起源於西岐的周文王時代,“得龍肉制臊子湯,澆切面以分享”。

後來衍化發展,據說陝西有160多種麵食的吃法。

到陝西來,每天不重樣,吃三月面食依然走不出陝西。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可是,近幾年,有些機構評出所謂“全國十大面條”或者“五大面條”,居然壓根沒有陝西面條,why?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是陝西面食固守千百年來的傳統做法味道,不思改進迎合?

還是陝西人保守不去向全世界宣傳?

似乎都不是原因。

如果是守舊,何以能衍化160多種麵食吃法?

如果是保守,何以“羊肉泡”“涼皮”“肉夾饃”能風行天下?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在於對歷史文化的守護,對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在於“應運而生,因需而創”的精神。

這是陝西文化界的使命,也是陝西餐飲界的責任與義務。

從這個角度看,“熱乾麵精神”很值得陝西人學習。

學習熱乾麵精神,從吃熱乾麵開始。

有機會,我也要到武漢,品嚐一碗地道的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熱乾麵最重要的佐料是芝麻醬,製作時有“澥”的辦法,即:把芝麻醬用香油調稀,加涼開水順一個方向攪動,直到用筷子挑,稀稠可以拉絲而不斷。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花生仁焙乾碾碎,大蒜擂末成蓉,香蔥切成蔥花,酸豆角切段,生抽、醋、花椒粉、辣椒油,因人而異,雞精或味精、糖、鹽適量。

攪拌均勻,麵條的每一面均沾上調料。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紅色剁椒和白芝麻粒作為點綴,更有賣相。

因為芝麻醬和香油偏多,麵條七八成熟有些生硬,吃時需要配以黃酒或者米酒、豆漿等,則更加美味利口。

武漢“熱乾麵”很值得陝西“biangbiang面”學習

中午吃什麼?

來碗熱乾麵。

外加一壺老黃酒,

世間美味莫過如此!


鳴謝:圖片提供慄般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