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開賣大米麵粉,勝算幾何?

點擊上方“糧食帝國”關注我們 ↑

魯花開賣大米麵粉,勝算幾何?

(節選及改編自餘盛新作《金龍魚背後的糧油帝國》,預訂新書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2019年2月24日,魯花集團召開“2018年工作總結表彰暨2019年快速發展動員大會”,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成績的同時,對2019年的工作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安排和部署。引人注目的是,在這次大會上,魯花提出,“要在米和麵這兩個行業發力,加快魯花集團米、面新產品的上市速度,讓魯花的油香、醬香、米香、面香飄進千家萬戶。”

說幹就幹。5月初,京東、天貓和一號店都上了魯花的大米產品。電商首批推出4個大米產品,包括五常大米、生態軟香米、農場生態米和長粒香米。規格均為5KG。據悉,魯花還將推出泰國茉莉香米。線下鋪市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相信消費者很快就能在各地超市看到魯花的大米產品。

魯花真的開始賣大米了?業內一片譁然。大米行業看起來很美:市場規模巨大,達數千億元之巨;市場相當分散,區域特徵明顯;散米為主,包裝率很低;市場週轉快,大米是中國人重要的主食。所謂糧油不分家,食用油行業的巨頭更是多對大米市場垂涎三尺。殊不知,

大米是個全行業虧損的行產業。2014年,有一定規模、被列入統計數據的全國大米企業有8500多個,生產大米1億多噸,實現銷售收入4千多億元,但利潤只有4億多元。平均每家利潤不足5萬元,聊勝於無。即便是益海嘉裡集團、中糧集團這樣的行業巨頭,上百萬噸的產業規模,也沒能從大米上賺到錢。

魯花開賣大米麵粉,勝算幾何?

大米行業為什麼難做?關鍵是“稻強米弱”。

國家對稻穀有託市收儲政策,一方面抬高稻穀收購價格,確保農民的收益,把大量新糧收入國家儲備庫中,另一方面又將儲存1~3年的陳化糧低價投放市場。一提一降,在國家補貼的影響下,就形成“稻強米弱”局面,大大壓縮了大米加工行業的利潤。

除了利潤空間小,大米的運作難度也高。水稻是勞動密集型農業,中國的農民一戶十幾畝稻田分散種植。米廠只能從糧販子手中收購稻穀,難以保證質量的穩定。大米物流成本也高,當地產米、當地加工、當地銷售是市場主流。手工作坊式的小米廠在這種市場格局中就很有競爭優勢。大米如果想要規模化運作,只能依靠東北米和泰國米。但從東北或泰國將大米運銷中國華南大米主銷區,比一般大米的物流成本要高很多。

大米的倉儲還很麻煩。中國南北方極大的溫差和溼差,導致東北米到南方易發黴變質。還有鼠害和蟲害,不可不防。金龍魚最初在2005年做大米時,由於經驗不足,壞米的嚴重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嘉裡集團及其經銷商都為此吃盡了苦頭,損失巨大。

相信這些問題,魯花集團也一定清楚。那麼魯花準備如何賣大米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魯花的打法,是將費用壓縮到最低,力圖將利潤“省”出來。

首先,魯花玩輕資產運營。魯花不建米廠,全部是貼牌生產。雖說農場生態米宣稱由“魯花集團海豐農場生態基地”供應,但該農場應屬上海光明集團擁有,魯花應該只是掛牌合作,並未深度涉足農業。

其次,魯花在大米產品上不做任何營銷推廣,沒有任何廣告投入,只依託魯花品牌的影響力來賣。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魯花”商標在大米品類上已被另一家企業註冊和持有,魯花只能另注“福花”商標,在包裝設計上用了許多花生油元素,如“手掰花生”、花生油產品、類似的廣告語(中國米、福花香)和大大的“山東魯花集團”字樣等,來讓消費者迅速、清晰地將福花品牌關聯到魯花品牌。

最後,魯花也不做什麼渠道推廣,主要還是壓榨現有經銷商資源,依靠花生油的經銷商去推廣大米。如果有新經銷商願意賣魯花大米的,魯花還給予優惠政策,允許新經銷商可按老經銷商的價格進花生油產品,誘惑力很大。

總的來說,魯花在大米產品上只做供應鏈管理,希望依託現有的資源,在“不增加費用”的前提下,做到“增加銷量和利潤”。

魯花開賣大米麵粉,勝算幾何?

然而,個人認為,“供應鏈管理”絕非“輕資產”,它的成本一點也不低,運作難度相當高。

大米供應鏈管理最重要的是稻穀原料的收購,魯花能放心地把原料收購完全交給那些負責委託加工的地方米廠嗎?如何保證用最低的成本收購來最好的質量?初期銷量低的時候,這個問題還好處理。後期銷量一大,這個問題的處理難度就會指數式地翻倍增長。比如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五常大米量不多,而且價格很高,一旦需要大量採購,質量是很難得到保證的。稻穀的倉儲及大米的生產也一定需要專業人員駐廠監控。

大米是活的產品,時間一長,即使沒過保質期,也會變成陳米,口感大大下降。要讓大米在儘可能短的時候內從田間到餐桌,這對物流管理和銷售管理的要求是很高的。

而且,食用油經銷商的現有倉庫一定是不適合存放大米的。如果魯花對這個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對經銷商倉庫進行專業改造,一定會出大問題。

總的來說,大米利潤微薄、保鮮期很短、物流倉儲成本高,對魯花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戰。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就可能傷及魯花品牌的美譽度。

相對魯花大米的輕資產運營,我更看好金龍魚大米的重資產運營。

賣大米不賺錢,這對益海嘉裡來說其實並不是個問題。郭老闆做糧油加工,從來都是在初級產品上拼規模、在深加工產品上賺利潤。

益海嘉裡在大米產業鏈上,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稻穀加工後,除了70%為大米,還有9%的米糠和21%的稻殼。益海嘉裡利用米糠來生產稻米油,利用稻殼來燃燒發電。從稻殼灰中,還可提煉出活性炭和白炭黑。一粒稻穀,在益海嘉裡的手裡,不僅可成為品牌大米,還可提煉出卵磷脂、米糠臘、谷維素、米硒粉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且可發電、可制油、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米糠和稻殼,這些過去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全被益海嘉裡送進了加工車間,“吃幹榨盡”。

在掌握稻穀深加工的核心技術後,益海嘉裡的母公司豐益國際連續在印度、緬甸、越南、印尼和坦桑尼亞等地收購和新建米廠,快速進行米業在全球的擴張,在全球範圍內複製它的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郭老闆看中的可遠不僅僅是中國的大米市場,他要憑藉這一稻穀深加工的獨門密技在全球範圍內與ABCD等國際糧商叫板。

魯花開賣大米麵粉,勝算幾何?

魯花集團雖然也做產業鏈,而且在中國民營企業中算做得好的,但和益海嘉裡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魯花也在做花生產品的深加工研究,於2002年就投資成立了萊陽魯花生物蛋白有限公司,期望在將花生粕做為飼料和肥料的基礎上,努力增加其附加值。例如,魯花研發了從高溫花生粕中提取濃縮蛋白的方法,並於2011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4年,魯花的花生粕增值、加工新技術的研發,獲得山東省自主創新及成果轉化專項支持,建立了產業化示範線。此外,魯花還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精深加工,使花生粕的適口性好、小肽含量高、富含多種有益菌。動物食用後,可以提高吸收利用率,減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有害物質排放,保護環境。

魯花雖然在花生的深加工上也下了不少的工夫,但目前來看,還未有突破性的進展出現,未能將相關科技成果成功地轉化成生產力。換個說法,魯花還並未掌握新的“核心科技”,僅僅依靠“5S壓榨”這一項技術是不足以支撐魯花集團成長為千億規模的大公司的。

魯花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是要在2025年達到1000億的銷售規模。魯花發展的速度算很快的了,2018年突破了300億,但要在餘下的7年裡想要將規模增加兩倍多,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魯花賣大米,可能更看重的是大米業務帶來的銷售額,而不是利潤。毫無疑問,糧油不分家,大米產業是一條能幫魯花將規模迅速做大的捷徑。但魯花不可低估大米產業鏈管理的難度。

在麵粉業務上,魯花要用心得多。2018年7月,註冊資本達2億元的山東魯花(延津)麵粉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魯花計劃在河南新鄉市延津縣的魯花食品產業園打造年產50萬噸麵粉、15萬噸掛麵的項目。預計很快,我們也將看到魯花自己生產的麵粉和掛麵產品上市。但是,與大米產業不同,麵粉是一個高度成熟、擁有強大領導品牌的產業。魯花要想在麵粉市場上取得突破,也一樣是任重而道遠。

【更多分享】更多有料、有趣的乾貨文章,以及更多直接交流,可訂閱“糧食帝國”頭條號、公眾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