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高考這條路上,從來不乏離經叛道者。

高考大軍中最著名的離經叛道者,是韓寒。這個當年一臉桀驁的少年,在高一的新概念大賽上以一篇《杯中窺人》拿到大獎。而他高一期末考試卻七門功課全部不及格。

韓寒自稱是班裡語文最好的,可是語文成績卻也不及格。他像一株芭蕉,長在了韭菜地裡,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青年韓寒

高二留級兩年後,韓寒決定退學。老師問他,你打算靠什麼養活自己?韓寒一臉理所當然:稿費啊!

輟學的韓寒先是寫書,後開賽車,還玩了一把超級跨界,過了一把導演癮。

韓寒成功了,他成了一面另類的旗幟飄揚在高考大軍之外,成了想逃離這個制度的孩子們的榜樣和希望。

多年以後,功成名就之後的韓寒後悔了,他說:“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可惜,很多步韓寒後塵,放棄了學業的孩子沒有早聽到這句話。

這中間尤其令人唏噓的是一批出身貧寒,卻妄圖挑戰高考制度,故意考0分的孩子。

蔣多多:在奔波生活中湮沒無聞

2006年高考,有個叫蔣多多的河南女孩。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蔣多多

在當年的高考中,她把對目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寫在了各科試卷主觀題的空白處,並將自己的筆名“碎心飛魔”寫到密封線外,且所有試卷均用雙色筆答題,希望引起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關注。結果她的文綜科目被判為零分,總分114分,她也因為這一事件成為2006年高考的新聞人物,媒體競相報道的叛逆考生。

這種關注視角,讓蔣多多非常不滿。沒有人按照她的預期,去和她站在一起,質疑高考,抨擊體制。

獵奇而功利的人們,更在意的是,這個來自底層之家的女孩,緣何以如此出其不意的方式,故意成為一個失敗者。

蔣多多的叛逆對抗,讓她成為了小村裡上報紙最多的“名人兒”,也讓他種田務農的父母,心痛不已。

父親給她一個沉默的背影,不願再說什麼,母親提到她就忍不住垂淚嘆息。填報志願的當天,她偷偷坐車出去打工,隨身攜帶的200塊錢很快花光,工作還沒有著落。

第一次知道現實殘酷的姑娘,在對父母的愧疚和未來的迷茫中,一度絕望,甚至想到自殺。但倔強的她,終究挺過來,選擇活下去。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雨後的田野溼漉漉的,踩上去,露出一行深深的腳印。蔣多多和母親蹲在芝麻地裡,吃力地薅草,被瘋長的麥苗和野草淹沒的芝麻苗,在她薅過的地方逐漸露出身影。上午9時的陽光炙熱。陽光下,她滿頭大汗,兩手泥漿。

衝動叛逆的姑娘,如今也已三十而立。有人說,她高考後外出打工,遠嫁他鄉,很少回來;有人說,她重返校園,上了技校,漂泊在外;還有人說,她結婚生子,操勞奔波,和我們輟學後艱難打拼的兄妹並無太多不同。

總之,從公眾視野裡消失的蔣多多,默默地生活在底層的某個角落,在世俗和生計的碾壓裡,活成一個普通女人。

而她所在的那個鄉村,她讀書的那所高中,每年都有來自窮人家的孩子,通過高考這扇門,掙脫貧困和愚昧的束縛,在苦讀和高考之後,用力書寫命運的另一種可能。

只是,她之後,依然有考生步她後塵。

徐孟南: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

2008年高考後,有個叫徐孟南的安徽考生,為製造轟動效應,故意在考卷上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最終總分160多。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徐孟南

當媒體的聚光燈和“英雄”的光環褪去,家境貧困、兄妹四人徐孟南面對的,終將是一個農家少年粗糲且辛苦的人生。

10年來,沒有文憑和學歷的他輾轉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替親戚打理過廣告牌匾製作生意。幹遍了髒活兒累活兒,也在生活的磨礪中漸漸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

2012年,徐孟南創辦了名為“高考0分聲”的網站,其中,在“0分人物”欄目中,共有8位在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考生,包括1973年參加大學招生文化考試交白卷的張鐵生,到2006年的高考生蔣多多,還有2008年參加高考的他自己。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

2012年7月,年僅23歲的徐孟南已經結婚了,妻子也懷孕了。

2017年末,徐孟南下定決心重回考場;10月23日,回老家蒙城報名,準備參加2018年高考。

2018年3月,徐孟南走進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招生考試的考場,報考了四所大專院校。

2018年5月,徐孟南正式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接受採訪時稱幾年前已離異,現在帶著孩子生活。

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一晃而過。

輟學,打工,結婚,生子,離異,命運再回原點,始終繞不開的是兩個字——高考。

只是,十年之間,那個叫徐孟南的中國考生,內心和認知已有太多不同。

張皎:有些路,走上就回不了頭了

2010年高考後,有名叫張皎的陝西考生,以“零分狀元”的爭議頭銜,瞬間走紅網絡。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張皎

高考時,他在每份試卷前面只寫上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16個字,還有自己的名字和考號,導致語文、數學、外語和綜合,均為零分。

這位家境貧困的少年,其實在高中之前都是優等生。考上重點高中後,他漸漸落伍,也對高考產生強烈抗拒。

在另一名高考失意者的鼓動下,張皎策劃了這場“高考零分”的鬧劇,並聲稱自己這麼做,是向比爾·蓋茨學習。

成為暴風眼中的人物後,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甚至在網上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

凡不是來找我投資的,一律免談!10年內賺下1000萬的目標,成為中國的首富!

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幼稚和荒唐,從屏幕上汩汩地溢出來,最終毀掉了那個現實中的少年。

為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張皎竟然走上製作偽卡消費套現的犯罪之路,涉案金額高達40多萬,最終從“白卷英雄”淪為“竊卡大盜”。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在看守所裡,曾關注張皎對抗高考的媒體和聚焦他走向犯罪的媒體,是一撥人。

面對鏡頭,談到緣何走向不歸路時,張皎這樣懺悔:

“也許是太渴望成功……也許是想做一個不平凡的人……但有些路,走上就回不了頭了。”

是的。

有些路,走上就回不了頭了。那條路,就是總想走捷徑,總想不勞而獲,總想譁眾取寵。

只是,當沉寂的蔣多多、重考的徐孟南和犯罪的張皎,相繼製造“高考0分”的轟動效應後,繼續或平凡、或重來、或黑暗的底層人生,這給今日備戰高考的孩子,敲醒怎樣的警鐘?

這些考0分的孩子,最大的錯誤,在於不自量力地螳臂當車,妄圖挑戰高考制度。最後才發現原來折損的只有自己。

吃得了學習的苦,才會少吃生活的苦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裡,很少有容易二字。

絕大多數人在高考後的10年裡,肯定也都經歷過一段迷茫和辛苦的時期。

可是從大概率上來講,學習成績的好壞,確實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吃得了學習的辛苦,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那部分同學,生活的苦頭會少很多。

不久前在朋友圈裡看到過這樣一張照片,文字是“北京海淀某頂級小學奧數課的教室後部,你們感受一下”: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圖片附加了解釋,說這是奧數教室後面,家長都是跟著旁聽的,筆記、攝像一個不落,回家提問孩子和複習鞏固。

我想大家看完,心裡肯定倍感壓力。

在全國輿論都在說奧數無用,奧數坑人,奧數殘害孩子的時候,中國教育資源最豐富,最強大,最頂尖的海淀區,父母們卻拼著十幾萬一平的學區房,給孩子報著幾百甚至上千塊一節的奧數課,並且在後方這樣盡心盡力的跟著。

是這些父母傻嗎?

不是,僅僅就這一個海淀區,中國包括清華、北大、人大的8所985大學和26所211工程大學集中在這裡。最好的小學、中學、高中,也集中在這裡。父母們太知道讓孩子進入一個好初中,一個好高中,一個好大學的重要性了。

僅僅在中小學階段,好學校的學生們享受的資源就已經讓人羨慕不已:

“當你去做實驗的時候,推開教室的們,中科院的院士在對你微笑,人大附小五年級這個班,它所有的實驗,所有的科技課程,直接輔導老師都是中科院院士。國家重點實驗室,考上這個班的小孩隨便用。”

這批孩子們是不是都能擁有一個自己滿意的人生,任誰也不會知道。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會體會到蔣多多、徐孟南他們那種心酸。

肯努力,分數高,成績好,適應性強,配以良好的教育資源,預測不了一個人發展的上限,卻足矣決定一個人發展的下限在哪裡。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孩子別傻了,高考還是最好的一條出路

高考制度也許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當前最受社會認可的最合適的制度。

尤其對於農村貧寒家庭出身的孩子來說,高考就是唯一的那個天梯,不是很寬,但如果能咬著牙走到底,就能看到以前沒機會看到的風景。

高考不問出身,富家子弟和貧家子弟在同一個考場揮汗如雨。

高考不問資源,每一個應屆學子不用交一分錢就能參加平等公正的考試。

這是中國幾千年來也不曾有過的善政。

明清兩代科舉,不管你是哪個窮鄉僻壤的學子,你要趕考就要進京。交通工具沒有飛機,沒有高鐵,沒有長途汽車連共享單車都沒有。

就只有車(馬車、騾車),馬、騾、船以及靠腳走。

沿路還沒有酒店、汽車旅館、7-11便利店,有時候不湊巧只能和衣在野外湊合一晚。

還不說路上高昂的路費,跋山涉水遇到的危險,把多少寒門學子擋在了門外。

韓寒說:“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富二代已經越來越強,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經濟條件更優越的家庭難道不會這麼想嗎?”

這話確實是很實在了。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從《爸爸去哪兒》中的那些明星家裡懂事乖巧的萌娃,到最近通過《最強大腦》被熱議頗多的澳門賭王之子何猷君。

我們會發現,“比你起點高的人,比你更努力這件事”,已經慢慢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如果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跟這些佔盡天時地利的孩子們,在高考時還要拼素質、拼特長、拼某種專項技能,那相信遠遠不如拼應試來得公平。

這樣說絕不是鼓吹普通人的努力看不到希望,恰恰是想表達抓住現有教育機會,才是普通孩子站穩腳跟最有利的捷徑。

時代發展到今天,如果還是抱著“學習成績無所謂”和“讀書沒有什麼用”、“上不上大學沒關係”這樣的想法,便是讓孩子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換句話說,學習的路上要付出很多辛苦,高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在所有可供選擇的道路上,對普通人家裡的普通孩子來說,學習極有可能是最平坦的路,高考極有可能是最容易的挑戰。

那些用0分來反抗高考制度的孩子們,現在過成什麼樣了?

我們現在的高考,也許形式上還在摸索,內容上還不夠精準,甚至報志願也不那麼容易。但它是公平的,公正的,甚至是很多人這一生中唯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的時刻。

這些像唐吉坷德一樣,用0分去挑戰高考,最後弄得自己遍體鱗傷的孩子們太可惜了。雖然他們已經不再是孩子,但他們為少年時的衝動付出了代價。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臺詞:成年人的世界裡會有利弊考慮,會明白代價的真正含義,也會在遇事的時候反覆斟酌考慮是否選擇付出,這是成年人的邏輯。但他們不會,他們是少年。

這大概也是小孩為啥要有爹媽的意義所在。

希望更多普通家庭的少年們能明白,高考是你此時所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考0分的行為其實是在逃避,想告訴世人,我不是考不好,我是故意考0分。我是特立獨行的。然而就像韓寒所說:這隻證明了你們在一項挑戰中不能勝任,只能退出。

少年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應試教育的存在是有道理的,起碼對於很多出身底層的人來說,應試教育或許是一種恩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