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追“短劇”,嗑的是興奮劑還是安眠藥?


短視頻追“短劇”,嗑的是興奮劑還是安眠藥?

短視頻必出偉大的導演、演員和創作者。

張藝謀說這段話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抖音首屆影像節的評委會主席,評委會其它成員還有甯浩、徐崢、沈騰、賈柯章、陸川、張晉、李非、劉天池等導演明星,陣容堪稱豪華。

2019年7月9日,抖音啟動首屆抖音短視頻影像節,發起“金映獎”向全抖音用戶徵集作品(7月9日-8月8日),該活動共有超過20萬名創作者參與,發佈了36萬部作品,並累計播放超過160億次,體量聲量頗大。

8月22日,“金映獎”頒獎典禮除評委會眾多大咖外,還有歐陽娜娜、新褲子樂隊、杜江等多位明星嘉賓出席,總裁張楠也親自到場與嘉賓們一起頒出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表演獎等在內的21項大獎,典禮現場星光熠熠。

而這次大賽所有獲獎作品將於8-10月在四座城市進行巡展,且參賽作品中的80部優質作品被剪輯組合成抖音首支影像作品《人間物語》,該影片已於8月15日在北京英皇電影城IMAX激光廳上映,抖音短視頻影像節也完美落幕。

從由著名導演組成評委會、七大單元頒出21項大獎、獲獎作品巡展以及《人間物語》搬上大熒幕,抖音就這樣華麗地昭告天下,拉開由短視頻進入到短劇的帷幕,而它的老對手,快手也不甘人後。

近日,快手推出了豎屏短劇APP“追鴨”,雖然目前尚未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架,但安卓用戶已經能通過官方渠道下載進行體驗了,據官方稱,目前在“追鴨”上已有5000+集短劇,也算小有規模。

在推出“追鴨”之前,早在今年4月快手就推出了“快手小劇場”,凡是在快手創作豎屏短劇時打上#快手小劇場#標籤,或是@快手小劇場均有機會被收錄進去。

經過5個月的積累,如今快手小劇場已收錄了涵蓋戀愛、霸道總裁、魔幻、搞笑等十二個品類數千集短劇,這才有了推出“追鴨”的後招。

可見無論抖音還是快手都加快了推進短劇的動作。

畢竟在短視頻下半場,依靠內容取勝已是行業公開秘密,而從海量短視頻中選一些優質內容和創作者,平臺助推一把讓其變成短劇,是短視頻平臺完成自我迭代,進行內容升級的最佳途徑之一,這個賽道的想象空間足夠大,而這又將成為抖音和快手比拼的重要新賽道。

一、追電影還是電視劇?抖音短劇向左,快手短劇向右

雖然抖音和快手都在追“短劇”,但喜好不一。

若把抖音運營短劇比作“拍電影”,那快手運營短劇就是“攢電視劇”,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玩法大不同。

以《人間物語》為例,導演是以張藝謀為首的評委會,演員海選則是在“金映獎”作品徵集過程中完成,其中獲獎作品是《人間物語》的主演,與其它被選中的作品一起構成了全部80名演員。

而“金映獎”頒獎典禮可看作電影發佈會,獲獎作品巡演可看作電影路演,最重要的是《人間物語》登上大熒幕成功上映。可見把抖音運營短劇比作“拍電影”很貼合。

再看快手從設立“快手小劇場”到推出“追鴨”APP,就像給用戶開了個電視臺,裡面收錄了快手短劇創作者近半年沉澱下來的劇集,快手並無太多運營動作,別人創作,它負責收集,因此說快手運營短劇像“攢電視劇”並不為過。

跟電影和電視劇的特點相仿,抖音運營短劇投入大、收益快週期短,這好比電影一上映就能迅速通過票房快速實現收益,但等到影院下線,觀眾離場,收益就迅速下降,屬於快熱快退型。而快手運營短劇投入小,收益慢週期長,屬於慢熱慢退型,具體表現在三方面。

1、運營有別,燒錢賺吆喝VS悶聲發大財

抖音在短劇運營上採用高投入迅速打造爆款,以期佔領創作者和用戶心智。屬於燒錢賺吆喝型。

比如這次聲勢浩大的抖音首屆影像節,首先通過邀請張藝謀、徐崢、沈騰等眾多知名導演和演員,讓“金映獎”獲獎作品迅速得到影像行業主流圈的認可,並藉助明星效應,讓這些作品進一步被傳播。

其次抖音還花巨資給獲獎作品做四城巡展,並將《人間物語》搬上大熒幕,真正實現了創作者的“導演夢”,由此引發的話題還被央視網、中國網等官媒轉發,受到了主流媒體的重視。

最後獲獎者有機會加入“抖音影像學院”中,向知名導演學習或參與其短片創作,甚至還能得到中影經濟公司、青春光線簽約的機會,這給很多短劇創作者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快速上升通道,自然會受到主流短劇創作者認可。

可見,經此一役“抖音豎屏短劇”應該人盡皆知了,這有助於其快速吸引短劇用戶和創作者,雖投入不菲,但收穫也豐盛,至少贏下了口碑。

而快手與抖音相比就太低調了,沒有大明星站臺,沒有官方強運營,而且準備的時間也更長,相比抖音影像節前後不過2個月,快手為推出“追鴨”已經至少準備了5個月,雖然投入小,也不惹人注目,但還是憑藉時間長的優勢實現了劇集積累,屬於悶聲發大財型。

2、粉絲各異,買電影票型VS會員付費型

抖音短劇以“電影類”作品為主,再加上抖音的強運營,它能迅速走紅獲得大量曝光,吸粉速度超快,但粉絲粘性不足。

比如抖音“金映獎”最佳編劇獎作品《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愛,想方設法讓你聽到》,主人公小兜在給媽媽送水杯時,也送出了“媽媽,我愛你”的吶喊,很有創意很感人。這個短劇收穫了41W+點贊和不少粉絲,但這個故事看完也就結束了,粉絲沒動力再來二刷甚至三刷。

相反,比如快手上《這個王爺我想退貨》講的是女子穿越到古代嫁給一個裝傻王爺的故事,故事並不新鮮,類似故事大家聽多了,但只要你開始刷了第一集,還是忍不住想繼續刷下去,用戶粘性更強,如今該劇總播放量已經將近2.5億,非常恐怖。

可見抖音“電影”短劇吸引來的粉絲更像是買電影票來的,電影結束,粉絲與影院也就告別了,來的快去得也快;而快手“電視劇”短劇吸引來的粉絲更像付費會員,在沒追完劇之前,粉絲大概率是不會離場的,粘性更高,貢獻的用戶時長更有份量。

3、內容分歧,出奇制勝型VS穩中求勝型

除運營手段和吸粉效果不同外,抖音和快手對優秀短劇內容的偏好也存在分歧。

比如我們看“金映獎”獲獎作品,評委會大獎是“侶行”創作的《那天,我是最好看的胖子》,女主稱男主老張是第一個用氦氣球飛行的中國人,夠新奇吧;再比如最具技術創新獎《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臺商人唱著心碎別離歌》,視頻中女主在多個畫面間無縫“穿越”,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再比如《沉默的父子》解釋父親酗酒緣由出人意料,讓人動懷,三條短劇都有“奇特”的一面。

相比抖音上新奇的熱門短劇,快手上的熱門短劇就讓人眼熟很多,比如熱門的《灰姑娘》、《撲倒我的霸道總裁》、《這個王爺我想退貨》,無論從標題還是內容,都給人一種見過千百遍的感覺,但這不妨礙它們成為熱門,三者分別獲得了6000W+、1000W+和2.5億的播放量,可見快手熱門短劇中大家耳熟能詳熟的題材更多。

可見,抖音更偏愛出奇制勝的內容,而快手短劇創作者更願意穩中求勝,畢竟拍“電影”一場就拍完了,即使用戶不喜歡,可以換風格再拍;但拍“電視劇”是一個大工程,試錯成本偏高,選用熟悉的題材更穩。

二、不服安眠藥,短視頻平臺必須來點醒腦藥

如今兩大平臺都在熱捧短劇,那短劇對短視頻平臺影響如何?

相比普通短片視頻以新奇畫面、帶梗金句、熱門舞蹈和歌曲等就能火起來不同,短劇視頻要講究故事起承轉合、人物間的聯動表演,並且視頻更長,需要投入更多,風險也更大。

好的短劇視頻自然是興奮劑,能讓用戶一見就血脈噴張,忍不住就想繼續追下去,對提升用戶粘性和使用時長都大有好處。

但效果不佳的短劇視頻卻可能變成安眠藥,沒有足夠的亮點,比普通短視頻更長不僅沒法讓用戶興奮,還會讓用戶失去耐心,越看越不想看,反而影響用戶體驗。

要想讓短劇不變成讓用戶提不起興趣安眠藥,短視頻平臺必須給自己來點醒腦藥,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小打小鬧不成器,突破規模才是生死線

在短劇賽道上,除快手和抖音這種短視頻平臺外,傳統的長視頻巨頭優愛騰也在大力培育短劇。

2018年愛奇藝就推出首部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並上線了“豎屏控劇場”持續不斷上線新項目;2019年4月優酷推出了微短劇投資分賬模式,吸引眾多創作者進行創作,而騰訊旗下的yoo視頻相繼推出了《我的男友力姐姐》《抱歉了同事》等短劇。

目前整個市場呈現諸侯割據態勢,座次尚未落定,但競爭已然激烈,這樣的賽道最終是大魚吃小魚,馬太效應下,只有實現規模化的平臺才能存活下來。

與短劇龐大的市場相比,如今快手僅有的5000+劇集還不夠看,至於抖音短劇就更不成規模。雖然抖音不乏《不過是分手》這樣的精品短劇,但除此之外好像能叫出名的精品短劇不多了。

而規模太小會讓用戶體驗變差,隨便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某用戶突然想在抖音上追短劇,他會發現找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可供選擇的也不多,這就容易給用戶留下抖音不適合看短劇的印象,而提起追劇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優愛騰,這就是規模大內容多的影響力。

可見,像快手和抖音短劇如今這樣小打小鬧難成氣候,想要在未來短劇市場裂土封王,擴大規模是關鍵。

2、搞笑只是應急藥,信息價值才是根治藥

B站CEO陳睿在接受《晚點》採訪時說過,互聯網以用戶價值為核心,平臺賺的每分錢都是用戶價值的貨幣化,而這個用戶價值是感官價值、時間價值、心智價值還是情感價值會決定平臺能走多遠。

目前短視頻短劇給用戶的價值還是以殺時間為主。在快手9月5日更新的20部熱劇排行榜上,幾乎都是《總裁的落魄千金》、《霸道總裁被騙婚》、《冷血總裁的心尖妻》、《撲倒我的霸道總裁》、《撲倒國民校草》、《少爺的女僕大人》這類搞笑為主的爽文劇,題材內容相差不多,播放量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同質化嚴重,信息價值低。

當然,快手小劇場上也有《窮媽媽富爸爸》和《被困天台》這樣的好劇,前者講怎樣教育叛逆的孩子,內容有突破,後者則在構思上非常巧妙,目前兩者總播放量分別是1.35億和1.9億,很受歡迎。

可見短視頻短劇用戶對信息價值更高,構思巧妙的好短劇比那些爛大街的“爽文劇”的認可度更高,只是這類短劇還太少,由於短劇內容帶來的不同用戶價值將決定平臺能走多遠。

3、堆量只是滿足低需求,提質才是內容高追求

對短視頻平臺來說,目前與其說是流量焦慮,不如說是創作焦慮。

2018年,快手每天上傳的視頻內容有1500萬條,抖音是2000萬條。如今的數量更多,但平臺仍在拼命招募和扶持創作者,為什麼?就是因為平臺上的內容並不能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就是優質內容太少了。

短劇作為短視頻內容升級的一種形態,在前期自然要重視擴大規模,但只是為了滿足用戶對短劇的最低需求,提升內容質量才是平臺的追求。

以快手短劇為例,快手本想借著內容升級改善人們對快手內容的“土味”印象,但目前快手短劇內容依然“土味”滿滿,不僅不能撕掉標籤,反而讓快手的土味更濃了,比如鄉村類短劇《傻媳婦》、《農村寡婦進城》,從題材上還是離不開用“傻”“寡婦”這樣的字眼吸引眼球;再比如家庭類短劇《老公不在》各種少兒不宜的暗示和情節,《小姨妹與姐夫的故事》這種小姨妹看上姐夫的故事,快了快手小劇場之後,讓人感覺快手更“土”了。

目前快手上創作短劇的還是以網紅和MCN機構為主,後續不妨引入更多專業的短劇創作者,只有這樣才會在擁有海量版權資源的優愛騰發力短劇,精細化運作之後,快手在短劇上才能保持足夠的戰鬥力。

寫在最後

短劇戰場,抖音和快手不同的運作手法延續了兩者以往的風格,抖音快,快手穩,算是各有優劣。

至於短劇對兩大短視頻平臺來說,是成為讓用戶歡欣的興奮劑,還是讓用戶失望的安眠藥,還要讓時間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