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句名言: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一句成酒鬼口頭禪

說起曹操這個人,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寫”的人物,既是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又是大文學家。

以文學而論,曹操是“建安風骨”的卓越代表,得到當代大文豪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認為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有三句名言流傳極廣,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還有一句成品牌代言,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句話。

曹操三句名言: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一句成酒鬼口頭禪

第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出自曹操的四言樂府詩《龜雖壽》,意思是:老馬雖然伏身馬槽,卻有馳騁千里的遠大志向。

這首詩約作於公元208年前後,當時曹操剛剛平定烏桓叛亂,又清除了袁紹殘餘勢力,離一統天下僅一步之遙。

這一年曹操53歲,按古人年齡來講,已跨入老年人的行列,故而他自稱“老驥”。

儘管我已年華老去,但雄心壯志仍然不變。

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其中洋溢著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充滿了催人奮進的力量。

曹操三句名言: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一句成酒鬼口頭禪

第二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情節:曹操刺殺董卓未遂,和陳宮一起逃命,被世交呂伯奢收留在家。

呂伯奢外出打酒,曹操聽見磨刀聲傳來,疑心人家要殺他,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事後方知是誤殺,兩人追悔莫及!

從呂家出來,路上遇到打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趁其不備,竟揮劍殺了他。

面對陳宮憤怒的詰問,曹操說了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上述情節,並非純是小說家的杜撰,歷史上曹操確實說過類似的話,叫“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武帝曹操傳》,引《孫盛雜記》說: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兩相比較,可知演義對於曹操的言、行都做了大幅度的“發揮”。

史書中,曹操誤殺之後,“悽愴”中說了那句話,大有自我寬慰的意思。而演義中不但增加了曹操二度殺人的情節,而且話語中還特意強調了“天下人”,就此留下滾滾罵名。

曹操三句名言: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一句成酒鬼口頭禪

第三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句話出自於曹操的《短歌行》,約作於赤壁之戰前夕,當時曹操已安定北方,正沿江而下,意圖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裡有“橫槊賦詩”的情節,曹操唱的就是自己的這首詩。

開篇幾句就氣魄逼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傳說中,杜康是夏朝國君,也是“釀酒始祖”,杜康酒堪稱古今第一名酒。曹操明裡是借杜康酒解憂,其實更是藉以抒發他的豪情壯志。

“杜康”這個名酒品牌一直延續至今,而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也成了它最響亮的代言詞。當然,也成了酒鬼的口頭禪。

曹操三句名言:一句被頌千年,一句被罵千年,一句成酒鬼口頭禪

古人眼中,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今人眼中,他是壯志未酬的悲情英雄。曹操,正是這樣一個複雜的人。而上述三句話,恰恰刻畫出一個完整的曹操形象。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