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的每一首歌,都有屬於它的故事


我聽的每一首歌,都有屬於它的故事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聽歌的人。

手機上雖然有聽歌的軟件,但畢業後,幾乎沒聽過歌,app差不多就是個擺設。忙起來的時候沒法聽歌,做不到一心二用,偶爾閒下來,又想安安靜靜的待一會,音樂反倒是會給我干擾。

大學的時候,每個星期都會去夜跑,跑步的時候喜歡聽歌,運動會讓人放空,伴隨著美妙的歌聲,整個人都會興奮起來,甚至一個小時的跑步時間並不能讓我盡興。於我來說,運動和聽歌的時間,是比較奢侈的。

2016年我坐在淮北到杭州的綠皮火車上,發了條說說:我聽的每一首歌,都能想起一個人。是的,當年手機歌單裡只有十幾首歌,而每一首歌都有屬於它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玄觴和慕寒的《煙火蓮燈》,這是一個男生給我推薦的,我和他是網友,那會兒他剛失戀不久,兩個人經常會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事,關係很好,那時候想過有一天要面基的,他在我隔壁的城市讀大學,大我一屆,後來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漸漸地就生疏了。現在我畢業了,兩個人在同一個城市,卻再沒提過面基的事,而我們之於對方,也就是微信列表中的一個名字而已。

《煙火蓮燈》的歌詞很美,那句“窗裡我對燈火吹短笛,窗外你隔小門猶戲語···回首你在燈火闌珊處”,總是會給我無限遐想,腦補很多個詩意的畫面。二十歲,正適合談戀愛的年紀,恰巧有一個讓我有好感的男孩子,我把這首歌分享給他,我說歌詞很美,總是會讓我想起你,可能我給他的感情過於直白,讓他有了壓力,他回應給我的不多,我和他始於好感,也止於好感。年少的感情大概就是這樣,不像青春偶像劇裡的故事,經得起時間的打磨。兩年後,那個男孩給我寫了一封六千多字的信,算是對我當年的回應,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我想陪你看如黛青山,桃花滿溪,可馬,不能越千里。這是一首歌裡面的歌詞,歌名叫《妄越》,我特別喜歡聽,但是更喜歡的是它專輯的名字,叫做《遇見相似的靈魂》,記得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你。

感情是有保質期的,在我喜歡你的時候,哪怕看到你的背影,心中也如翻江倒海般洶湧,可是一旦過了那個點,荷爾蒙慢慢褪去,剩下的只是波瀾不驚,有些東西,錯過了便再也回不去。不過,我想告訴那個男孩,我很喜歡《妄越》,每次聽都會想起他,不是因為還喜歡他,而是確實會留戀那段有他的青春。

2017年,為了減肥,我辦了離學校四站路遠的健身卡,那是段異常孤獨的日子,每天自己都要一個人走一條很長很長沒有路燈的路,耳機裡放的是趙雷的《成都》,那滄桑且充滿磁性的嗓音讓我覺得生活還並不是太心酸。人生中,總有一段時光,一段路,需要自己去走,回頭看時,會發現那是自己雕琢自己的痕跡。

17年是我最充實的一年,減肥、看書學習,並且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和他在一起時,他給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成都》,每次牽著他,聽到那句“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在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都會覺得十分甜蜜,那是我實實在在開心過的日子。

上大學的地方離家不算太近,五六個小時的火車實在是讓人無聊,能打發的便是聽歌。以至於現在聽到很多歌,都有一種坐在火車上,穿梭在黑夜裡的感覺,聽著火車和車軌相互摩擦的聲音——哐當、哐當···車後,是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