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各種創意場景的“超級飛俠”動漫小視頻,不僅將大家帶回到了天真無邪的年代,也讓我們對超值電動車長安新能源奔奔E-Star有了全方位的認知和了解。

因為有超級飛俠強勢IP的助力,奔奔E-Star的線上發佈會生動有趣,牢牢抓住了年輕家庭用戶的需求,特別是小朋友的眼球。僅從上市發佈會的跨界玩法來看,奔奔E-Star這個熱點蹭得很好,創意也是非常成功的,真正做到了“培養用戶要從孩子抓起”。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作為長安新能源全新E家族的第二位成員奔奔E-Star,補貼後的價格為6.98萬-7.48萬元,對於一款有顏有品的小車,這樣的市場銷售價格非常給力。為了讓用戶輕鬆擁有純電汽車生活,長安新能源還為奔奔E-Star提供9999元首付、36期分期付款,以及3年6萬公里內可享受4折保值無憂服務等金融政策支持。

由此可見,從今天開始,中國新能源純電市場,又多了一款極具競爭力的車型。如果正在考慮入手純電的消費者,不妨可以深度關注。因為有301公里的續航,城市通勤甚至包括長途使用,都是可以滿足的。同時,買這款回家,說不定你家的孩子會非常非常開心和喜歡。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認識奔奔E-Star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擁有軍工背景的長安汽車,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現代汽車企業呢?

大家千萬別以為傳統車企長安汽車,只會搞藍鯨發動機那樣的原創高科技,其實,長安汽車的“汽車新四化”戰略佈局和實踐起步得非常早,大概在20年前,也就是2001年,長安就開始推出了第一輛混合動力的原理樣車。那時候,許多汽車企業還不知道新能源為何物的時候,甚至連傳統動力的發動機都還靠購買,但是,長安汽車已經在探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路徑,發力智慧出行。

2018年,長安汽車新能源成立,並投入專門的資源獨立運行,至今已經累計推出了5大新能源產品序列,而且在市場上都獲得很好的用戶口碑,今天我們看到的奔奔E-Star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誕生而來的。

對於這樣一個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長安,我們今天必須刮目相待,可見,前瞻思維是一個企業或品牌持續領跑市場的基礎。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對於奔奔這款時尚精靈小車,相信大家一點都不會陌生,想當年,滿城僅是小精靈,他們是都市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從2006年第一代長安奔奔問世,到現在已經有14年的歷史,奔奔是許多人心中抹不去的美好記憶。

今天奔奔承載著許多人的夢想,以全新的顏值和品質以及純電環保的方式進階而來,不負所有人的等待,因為奔奔E-Star是新E代超值電動車。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據麻辣車事瞭解,前臉採用一體式逐浪設計的奔奔E-Star不僅看上去很躍動,而且駕乘空間也很不錯,它擁有長3770mm、寬1650mm、高1570mm的車身尺寸,軸距達到了2410mm。同時,較小的機械空間,使奔奔E-Star的駕乘空間優於同級,做到了真五座座椅,充分體現了同級領先的獨到水準。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眾所周知,電動車保值率是許多用戶的痛點,而此刻,在新能源領域起步很早的長安汽車,其技術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據麻辣車事瞭解,奔奔E-Star採用的是三合一集成電驅系統,這套系統的系統的好處在於性能好,而且運行很穩定。它的最大功率可以達55kW,最大扭矩能實現170N·m,0-50km/h最快速度僅需4.7秒。

據悉,奔奔E-star擁有NEDC工況續航里程301公里的超長續航,以及30分鐘的直流快充速度(電量30%-80%),真正做到了全面為用戶擺脫續航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用技術解決了用戶真實痛點。

除了“三電”系統技術很過硬之外,奔奔E-Star的智能系統也做得非常不錯。奔奔E-Star全系標配了10.25英寸一體式闊境天際高清液晶雙聯屏,配備的“悅聯”智慧互聯繫統和“小安你好”,為消費者帶來了深入的語音人機交互體驗。該系統支持多種用車場景,涉及導航、藍牙電話、互聯網音樂、電臺以及地圖服務等功能。此外,奔奔E-Star還可通過手機APP,實現車輛遠程控制。

從目前我們的掌握的信息來看,奔奔E-Star的超凡品質能滿足用戶超值預期、超強動力能消除用戶貶值擔憂,對於這樣一款“超級飛俠”純電汽車,如果有購買需求,我們不應該錯過,關鍵只保值無憂。

家裡沒有純電新車的同學,可關注下超級飛俠奔奔E-Star

目前,市場上入門級的新能源電動車品類繁多,營銷噱頭五花八門,但是,麻辣車事再次提醒用戶,在購買純電新能源車型時,和傳統汽車一樣,不要只看說明書,一定要深度研究品牌和產品技術背景,千萬別相信那些瞎忽悠電動車就是大玩具的人,尤其是那些“新毛頭”,電動車也是汽車,安全和品質是第一位的,一個沒有任何時間和技術積澱的企業,怎麼可能造出好車,所以,認準大品牌有實力的企業,準沒錯,否則,可能陷入用車的痛苦泥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