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鬥雞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項民俗活動,直到如今,許多地方仍在流行。

在中國歷史上,鬥雞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唐代。

唐代的風俗,在清明節那天,民間會開展鬥雞戲活動。那時的鬥雞不像現在這樣,只是拿兩隻訓練好的大公雞,互相鬥毆,勝者為王。唐代可以說把鬥雞上升到了藝術境界,非但是兩雞相鬥,而且還訓練公雞進行各種雜技表演,觀賞性大大提高。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唐玄宗就是一個鬥雞迷。據說他還沒當皇上時,就經常在王府舉辦這樣的鬥雞會。即位後,更不得了,在宮廷裡設立了專門訓練鬥雞的雞坊。在全長安的範圍內挑選雄雞,還選了整整五百個年輕士兵對這些雞進行訓練。

這種規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明宮每天清晨,千隻御雞一起打鳴,畫面實在雞你太美。

上品雄雞的選拔有四項基本標準:一、金色油亮的羽毛;二、鐵爪一般的爪子;三、又大又高的雞冠;四、尾部高聳茂盛,尾羽數量達千支之多。

都說“楚王好戲腰,宮人多餓死”,現在皇上好鬥雞,民間就以雞為貴,不管是王侯富賈家,還是平民百姓,都瘋狂地拿錢買品相好的鬥雞,一時雞價飆升,許多人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錢去買一隻雞,搞到破產,活生生上演了中國古代版的“荷蘭鬱金香”泡沫經濟。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男女老少,都以弄雞為能事,誰馴的雞厲害,誰就牛。買不起雞的怎麼辦?竟有許多貧民家,做了假雞來玩,真是全民玩雞的瘋狂時代。

在這樣一個狂熱氛圍中,自然冒出了許多鬥雞馴雞的高手,其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厲害的馴雞天才,這個人叫做賈昌。

賈昌是個頑童,七歲的時候,身手就非常矯健,能爬上柱子坐到房樑上,跟人對話也很靈活,卻不可思議的是,他似乎懂得禽類的語言。

有一回,玄宗出遊,看到一個七歲左右的小孩在路邊手舞足蹈玩木雞。玄宗是行家,一看就驚了,這孩子做的分明是訓練鬥雞的專業動作,還有模有樣的。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於是,玄宗就命人把這個孩子召入宮中雞坊,當上了馴雞師,還給了正式編制,編在右龍武軍中,有固定工資拿。

玄宗果然沒看走眼,這孩子簡直是個天才。

當時的賈昌身高才不到一米,走入雞群裡,恐怕也不比這些高大威猛的雄雞高上多少。

但賈昌的才能在雞坊裡如魚得水,他稱得上是個天生的養雞專家。哪隻雞壯實,還是羸弱,哪隻雞勇敢還是膽小,什麼時候投食喂水,雞的毛病徵候,都一清二楚。

隨便拿出兩隻雄雞,這看似兇猛的鬥雞,到了賈昌的手上,都變得異常聽話,對他很害怕。賈昌說抬頭,它絕不敢低頭,賈昌說往左,它絕不敢往右,聽他的口令就跟人一樣。

賈昌的神奇舉動早就被人報給玄宗皇帝。玄宗開始也不相信,就召了賈昌上殿,親自選了兩隻雞當場試驗。賈昌當場訓練鬥雞,果然跟人說的一樣。玄宗大喜,當場就提拔他成為雞坊的CEO,成了五百個禁宮馴雞師總教頭。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到了元會跟清明節,玄宗都會在驪山舉辦規模盛大的皇家狂歡節,每到這一天,從宮廷到民間的各種文體代表隊都會參演。

賈昌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他的出場非常亮眼,穿著COS漂亮雄雞的華麗鬥雞服,指揮群雞,神糾糾氣昂昂,整齊劃一地立在廣場之中。隨著一聲令下,只見這些雄雞們竟然做起了大型團體操,進退有據,顧盼如神,賈昌指揮風生,看得其他的文體代表隊目瞪口呆,都不敢上場表演了。

賈昌表演結束後,讓表現好的雞排在前面,表現差的雞排在後面,自己領頭,彷彿大雁列隊,浩浩蕩蕩回到雞坊。

玄宗非常恩寵賈昌,甚至去泰山封禪都要讓他帶著三百隻雞跟隨。

因此,賈昌被天下人稱為“神雞童”,後來玄宗還給他找了個漂亮的明星老婆,一個因為鬥雞好被皇上寵,一個因為跳舞好被楊貴妃寵,夫妻倆在宮裡享盡了榮華富貴。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當時民間就流傳一段詩:“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可見賈昌的發達對當時讀書人打擊有多大,大家都不用再讀書,專去鬥雞走馬算了,你讀了一輩子書,可能還不如賈昌這個十三歲的小兒。

所以,有人就上諫說,皇上您是屬雞的啊,為什麼那麼愛好鬥雞?這是國家兆亂之象。但玄宗仍然執迷不悟。果然,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暴發,玄宗狼狽出逃,在馬嵬坡被兵變所逼,賜死了楊貴妃。亂軍平定後回到長安,那千隻御雞早已經一隻不剩了。

跟隨玄宗出逃的賈昌也回到了長安,在路邊碰到了自己的妻兒。兒子揹著撿來的柴火,妻子穿著破舊的棉襖,餓得臉呈菜色,不像人樣。一家人團聚,相抱而哭。

賈昌回想起曾經的榮光和現在的悽慘,突然間大徹大悟,從此遁入空門。


異談:唐代最厲害的鬥雞高手,竟然是個七歲小孩,引發讀書無用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