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除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外,駢文也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位,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漢末,盛行於南北朝,完善於唐朝,一直到清朝,駢文都很流行。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駢文作為一種由兩兩相對的字句而成篇章的文體,在句式上講究對仗工整,常用四字句跟六字句,在聲調韻律上,講究運用平仄,聲律鏗鏘和諧,在修辭上,講究詞彙綺麗,運用典故。所以,駢文非常注重形式跟技巧,運用得當,能大大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像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駢文中的精品,短短773個字,包含了40個成語,被譽為“天下第一駢文”。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王勃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天生聰慧伶俐,自幼勤奮好學,六歲的時候便能寫詩作文,文筆流暢,構思巧妙,詞情豪邁,被大家盛讚為“神童”。王勃博學多才,九歲的時候閱讀顏師古所注的《漢書》,便寫出《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之處,讓人佩服,十歲時,王勃熟讀六經,十二歲到十四歲時,王勃跟隨名師學醫,先後學習《黃帝內經》、《難經》等,涉獵廣泛,學識淵博,在同齡人中十分出眾。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公元666年,十六歲的王勃憑藉他出色的才華當上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他撰寫的《乾元殿頌》,讓唐高宗驚歎不已,極力稱讚他是“大唐的奇才”,王勃的名氣因此更加響亮,被推為“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一生作品很多,不過真正讓他聲震天下、流傳後世的,還是在他二十多歲時寫成的千古奇文《滕王閣序》。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滕王李嬰擔任洪州都督時為了享樂建成的,一共有三層,閣高九丈,規模宏大,可觀遠景,素來有“西江第一樓”的美稱。公元675年,擔任洪州牧的閻伯嶼將滕王閣好好整修了一番,而後在閣中大宴賓客,當時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也在被邀之列。

席間,滿面春風的閻都督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為此次雅會助興。閻都督本意是想要自己的女婿孟學士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大家都知道都督的心思,所以紙筆呈上來後,都不肯貿然動筆。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王勃對滕王閣慕名已久,正看得如痴如醉,文思泉湧,不能自已,又是遠道而來,不明就裡,所以在大家推辭之際,紙筆剛到跟前,便飽蘸濃墨,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氣極,以“更衣”為由甩袖離席,但當《滕王閣序》寫完後,大家一看,都被王勃的文筆折服,就連孟學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閻都督更是極力稱讚:“真是少有的天才!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層層扣題。寫景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使人讀完後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不管是景物描寫,還是結構構思,或者是用詞遣句以及情感表達上,無一不表現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讓人歎為觀止,但更讓人拍手稱奇的是,《滕王閣序》全篇僅773個字,卻包含了40個成語。

成語是中國漢文化的一大特色,來源於古代的經典著作、歷史故事以及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有著固定的結構跟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四字成語佔了96%,其他為三字跟多字成語。那《滕王閣序》中又包含了哪40個成語呢?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1襟江帶湖:原文“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形容江河湖泊之間的相互縈繞交錯,就如同衣襟和衣帶一樣。

2三江五湖:原文“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指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第二種是泛指江河湖泊。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3物華天寶: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4人傑地靈:原文“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這個地方便成了名勝之區。

5勝友如雲:原文“十旬休假,勝友如雲”,指許多良友聚集在一起。

6高朋滿座:原文“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用來形容賓客很多。

7騰蛟起鳳: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用來形容一個人很有文采,也寫作“起鳳騰蛟”。

8躬逢其盛:原文“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指親身經歷那種盛況。

9飛閣流丹:原文“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意思為凌空建造的閣道上塗著鮮豔欲流的丹漆,用來形容建築物的精巧美麗。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10桂殿蘭宮:原文“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形容建築氣派、裝飾華美的宮殿。

11鐘鳴鼎食:原文“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擊鐘列鼎而食,用來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12虹銷雨霽:原文“虹銷雨霽,彩徹區明”,指彩虹消失,雨後天晴。

13水天一色:原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水光與天色相融合,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14漁舟唱晚:原文“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意思為漁船上的漁夫在傍晚時歌唱。用來形容江湖傍晚漁舟歸航,漁歌四起的美麗風光。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15衡陽雁斷:原文“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比喻音信不通。

16逸興遄飛:原文“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17響遏行雲:原文“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18天高地迥:原文“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用來形容極其高遠。

19萍水相逢:原文“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比如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20時運不齊:原文“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指遭遇逆境,命運不好,也寫作“時運不濟”。

21命途多舛:原文“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次遭受挫折。

22馮唐易老:原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漢朝馮唐歷經三朝,到漢武帝時,終於被舉薦為賢良,但因為年事已高已經不能為官。一般用來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老力衰。

23李廣難封:原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漢朝名將李廣的部下中因為軍功封侯的人很多,但李廣本人戰功顯赫,卻始終不見封侯。一般用來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

24達人知命:原文“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指心胸豁達的人,安於命運。

25老當益壯:原文“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指年紀雖老但志氣更加旺盛,幹勁更足。

26白首之心:原文“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指老年時的雄心壯志。

27窮且益堅:原文“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指處境越窮困,意志就應當越堅定。

28青雲之志:原文“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指遠大的志向。

29涸轍之鮒:原文“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水乾了車溝裡的小魚,比如在困境中急需救援的人。

30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原文“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雖然早年的時光已經消逝,但如果現在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其實也並不晚。

31窮途之哭:原文“孟嘗高潔,豈效窮途之哭”,本意是因為車子無路可行而悲傷,後來也指處於困境感到絕望的哀傷。

32一介書生: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33投筆從戎:原文“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指文人參軍。

34謝家寶樹:原文“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35好景不長:原文“勝地不常,盛筵難再”,指美好的光景不會永遠存在,一般用於對世事變遷的感嘆。

36盛筵難再:原文“勝地不常,盛筵難再”,比喻良機不易重逢。

37臨別贈言:原文“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比喻分別時贈送的一些勉勵的話。

38登高能賦:原文“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39潘江陸海:原文“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陸機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長江。形容人在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40物換星移:原文“閒雲潭影路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用來比喻時間的變化。

以上便是《滕王閣序》中所包含的40個成語及原文出處,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滕王閣序》之奇,奇在作者的博學多才,奇在文章的巧妙構思,奇在用詞的華麗精準,奇在情感的縱情表達,當真應了閻都督的那句“世代流傳,永垂不朽”,被稱作是“天下第一駢文”,不管是文章還是作者,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響深遠。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看完後,是不是也對王勃的才情十分佩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