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英美本可以輕鬆獲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本可以利用自己工業僅次於美國與德國的優勢“開足馬力”把自己變成“反德國家的兵工廠”,並利用自己控制著海洋的優勢將武器彈藥源源不斷運到俄國,武裝上千萬俄國軍隊從背後“踢德國屁股”,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則可以徹底破壞德國的“後勤保障”,讓德國“困死”。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美本可以輕鬆獲勝

1939年的世界工業主要產量方面,粗鋼“十強”分別是美國4789.8萬噸,德國2373.3萬噸,蘇聯1756.4萬噸,英國1343.3萬噸法國795.0萬噸,日本669.6萬噸,比利時310.4萬噸,捷克斯洛伐克242.1萬噸,意大利228.3萬噸,盧森堡176.2萬噸;生鐵“十強”分別是美國3232.1萬噸,德國1747.8萬噸,蘇聯1452.0萬噸,英國810.8萬噸法國737.6萬噸,日本330.9萬噸,比利時305.9萬噸,盧森堡183.8萬噸,印度178.7萬噸,捷克斯洛伐克167.5萬噸;原油“十強”分別是美國17094.6萬噸,蘇聯3030萬噸,委內瑞拉2996.7萬噸,伊朗973.7萬噸印度尼西亞794.9萬噸,羅馬尼亞620萬噸,墨西哥613.8萬噸,伊拉克396.3萬噸,哥倫比亞330萬噸,特立尼達和多巴哥286.5萬噸;汽車“十強”是美國358.9萬輛,英國40.2萬輛,德國33.8萬輛,法國22.7萬輛蘇聯20.2萬輛,加拿大13.7萬輛,澳大利亞7.5萬輛,意大利6.9萬輛,日本4.3萬輛,捷克斯洛伐克1.3萬輛。

這些主要指標方面,英國基本都是“老四”,但算上“英聯邦”小弟,則大英帝國控制的資源(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毫不遜色於蘇聯。德國的短板是石油,這也決定了德國只能採取“閃電戰”,而且在“閃電戰”不能奏效時必須控制羅馬尼亞才能將戰爭持續下去。要知道當時德國只有戰術空軍而沒有戰略空軍,這一方面意味著德國可以出動更多的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支援陸軍作戰,另一方面意味著德國難以出動重型轟炸機破壞遠在蘇格蘭的英軍基地,也難以對蘇聯“大後方”進行遠程轟炸。既然德國的“短板”是石油資源嚴重不足,那麼英國就應該乾脆壓縮陸軍規模,大力發展空軍特別是戰略空軍。英國只要控制著海洋,並壓制著德國空軍,那麼德國遠在羅馬尼亞的石油基地就會隨時被英國空軍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美本可以輕鬆獲勝

美國參戰以後,英美的“大轟炸”竟然指向德國的城市,例如科隆、柏林等大城市,甚至從地圖上毀滅了漢堡、德累斯頓,卻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摧毀羅馬尼亞石油設施上。以英美的海空軍實力,完全可以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兩棲登陸奪取克里特島,然後以克里特島與塞浦路斯島為基地遠程轟炸德國人在羅馬尼亞的石油基地,從而徹底摧毀德國繼續作戰的能力。誰都知道德國是“貧油國”,德國控制區只有羅馬尼亞是“石油大國”,摧毀了羅馬尼亞石油基地比轟炸德國的城市對德國的打擊大得多。1940年5月15日到1945年4月16日長達4年的時間裡,英美出動400萬架次的飛機,對納粹德國控制的歐洲大陸投彈270萬噸。這麼多炸彈有一半投擲到羅馬尼亞,德國的飛機、坦克甚至潛艇還能如何工作?

如果英美把主要精力用在巴爾幹戰場,大量戰略轟炸機雲集埃及等地,不僅可以把羅馬尼亞油田炸得稀巴爛,而且直接迫使德國把大量戰鬥機部署在東南歐地區攔截英美盟軍的轟炸機,這也必然導致德國在法國等地守備空虛,為後來英美軍隊在法國北部登陸創造條件。此外,英美盟軍既然有海空軍優勢,完全可以以馬耳他島為基地奪取西西里島,從而遮斷德國北非軍團的後勤補給線,隆美爾的裝甲集群失去了石油補給還能堅持多久?

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1929年出版《戰略論》,提出“間接路線”,認為在任何競爭中,只有擊敗對手才能獲勝。而在未克服對手的抵抗之前,應首先減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其引出自己的防線之外。李德·哈特被譽為“軍事理論教皇”,按照他的思路要擊敗德國最強的陸軍裝甲集群,就應該採取“間接道路”,破壞支撐德國裝甲集群石油基地,而破壞石油基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戰略轟炸機摧毀德國控制區最主要的油田即羅馬尼亞油田。消滅德國北非裝甲集群最有效的方式,則是破壞從意大利半島向北非運送只有的航線,這就是充分利用英國的馬耳他海空軍基地。如果說蘇德戰爭爆發前英國有些力不從心,那麼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空軍主力調往東線,英國豈能不積極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美本可以輕鬆獲勝

此外,英美還可以“尋找幫手”,這兩個“幫手”就是歐洲的蘇聯與亞洲的中國。英美完全可以“開足馬力”生產海量的武器裝備,然後運送給蘇聯與中國,例如武裝兩千萬蘇聯軍隊與三四千萬中國軍隊。之所以提供武器裝備而不是機場等生產設備更不是生產線,就是能夠把人口眾多的蘇聯人與中國變成“英美僱傭軍”,這種能量是德國與日本顯然無法克服的。給蘇聯人提供機床等生產設備,這其實是讓蘇聯人自己仿製武器。給民國政府提供機場等設備,民國政府的微工業化基礎能不能生產出武器裝備都是問題。一旦英美變成“反法西斯兵工廠”,蘇聯與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僱傭軍”,這德國面對兩千萬而不是一千萬全副武裝的蘇聯軍隊,日本面對三四千萬而不是五六百萬全副武裝的中國軍隊,這戰爭還能持續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